偏远地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研究

时间:2022-08-20 03:05:45

偏远地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研究

逊克县位于中国北部边陲,黑河市东部,土地面积广阔,耕地面积221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9亩,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农业作为逊克县第一产业,其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较大,农业经济一直是逊克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农业融资困难是制约逊克县农村经济向集体化发展的重大障碍。为改善农村金融环境,逊克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农村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融资,创新多方联动支农机制,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逊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逊克县金融市场现状。目前农业信贷资金来源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大方面。正规金融融资是指农民通过担保、互保等形式从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非正规金融融资是指由民间借贷等形式获得的信贷资金。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共30家,发现调查样本中负债经营的共28家,比例高达90%。自2014年国家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逊克县农业信贷资金需求主体开始从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打破了原来主要以小额信贷为主的传统农村融资模式开始向大额度和长期化融资转变。农村信贷融资的难点在于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反担保手续复杂、交易手续费用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三农”的正规金融资金支持。(二)逊克县农业担保机构业务发展现状。为缓解中小企业及“三农”融资难、担保难,响应国家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的要求,逊克县政府于2013年成立逊克县信盈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用于扶持农业及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但由于涉农贷款风险过高,针对于支持农业的担保融资业务始终没有铺展开来。2016年,逊克县农业贷款的主要发放机构引进黑龙江可牛农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担保业务扩展,2016年由可牛公司担保的涉农贷款金额共3000余万元。再担保项下的农业贷款余额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2018年,黑龙江省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在逊克县成立办事处,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业信贷担保,间接给予三农以资金的扶持,截止目前,由省农担担保发放的涉农贷款共计4475万元,利率低于金融机构放款的最低利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省农担公司对农业的扶持依然存在不够亲民的现象。据笔者了解,农业经营主体从提交担保申请到最终获得贷款需要至少40天以上,由于手续繁杂,门槛较高等原因,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很难获得担保。

逊克县农业担保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涉农领域抵押物不足。由于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采用租赁土地的方式进行种植、养殖,持续性投入需求较大,在向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时候,往往由于租赁的土地无法进行抵押,评估登记困难。同时,可用于抵押贷款的土地面积较少。目前,逊克县只有农村责任田可进行抵押贷款,其余土地(如林地、草原地等)均无抵押权。据相关部门统计,逊克县2017年末耕地面积为160131公顷,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耕地面积为92817公顷,仅占耕地面积的57%,逊克县涉农领域抵押的物品不足是制约担保体系与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农业信贷保险机制缺失。目前,逊克县农业信贷保险业务几乎处于范围小、数量少的状态。仅有一家保险公司对农业开展政策性的保险业务。其旨在通过政府支持来获得营业利润,当真面临风险时,并不具有足够的分担风险的能力,他们并没有发挥降低农业风险的作用。由于农业信贷保险机制的缺失,一旦发生代偿,贷款风险都由担保机构承担,这样的情况下,会相应加大其中存在的金融风险。(三)合作机制不足,缺乏合力连接纽带。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单靠政府补贴支农的模式难以延续下去。单靠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风险性和银行绩效考核中的盈利和风险侧重相悖。财政支农缺乏稳定的增长机制,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缺乏风险共担机制及风险补偿机制。因此,在农村融资缺乏多方联动,风险共担的连接纽带,使三方优势难以结合,较难形成多方合作支农的合力。(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缓慢。目前,逊克县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推进缓慢,农户缺乏信用知识,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较差。虽然自今年开始逊克县已经开始针对农村进行征信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但由于相关机构人力物力有限,对农村征信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缺乏全面性。农村的信用知识普及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村信用评级系统不够完善,信息面覆盖狭窄、分散、难以共享。(五)涉农贷款风险过高。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发展过慢究其根本是由于涉农贷款风险太高所导致。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农作物价格不稳定,自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农作物价格由市场决定,对粮食价格无法预测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民间借贷所占融资比例较大,农民利息压力重,一旦欠收亏损就会出现负债经营情况,极易引发民间债务风险。

对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拓宽涉农有效担保物范围。在常规担保物之外,可以针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创新涉农信贷担保物。在法律和相关条例上对农村信贷担保业务进行创新,同时对法律上划分担保物种类的相关条令进行重新界定。(二)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增强农民信用意识。加大农村的征信知识宣传力度,建立完善较为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将所有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信息纳入农村信用评价系统。加快农村信用评级制度建设。让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在业务处理上有足够的数据依托。(三)推进“银担”合作。推进担保机构与银行相结合,在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过程中,担保机构充分利用银行的监管和审查优势,更加顺利的申请涉农贷款。可通过创新银行同担保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的途径,为担保机构分散部分风险。加强担保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根据“银担”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并适当下浮贷款利率。这些方法可将“银担”两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进行更好的对接,从而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四)从源头上降低农业风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力求精准补贴到位。积极引导正规金融对农业的扶持,减轻农业经营主体的财务成本。

参考文献

[1]陈星贝,周建宇.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3):143-145.

[2]李彩霞.农村资源资产抵押担保融资困境及其破解机制——基于天津市的实地调研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7(10):53-57.

[3]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课题组,覃静,郑培明.广西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发展研究——以广西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53):71-79.

[4]郑宝叶.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分析及对策[J].商,2014(14):82.

作者:王中琦 谢筱冉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逊克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