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村信贷论文

时间:2022-10-23 10:41:09

地方农村信贷论文

一、湖南省农村信贷现状

(一)当前信贷情况

1.贷款金额

此次调查共发放520份有效问卷,从中得知:农户贷款金额主要在一万以下,一万到三万之间,比例为35%和37%,从未贷款的农户比例也高达15%。这说明,当前农户从信贷中受益有限,金额偏少,投资偏少,如图1所示。

2.贷款期限、类型

贷款期限分别有六月以下、六个月到一年、一年到三年三个等次。从对农户的调查来看,主要以一年为主,其次是一年以下,这主要是因为农户贷款的金额小所致。农户的贷款类型包括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质押贷款、典当等,其中主要以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为主,具体如图2所示。

3.贷款渠道

从收回来的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贷款渠道主要包括了银行、信用社、亲戚朋友、高利贷等,而银行、信用社与亲戚朋友是贷款的主要渠道,其中农户向亲戚朋友借款的比例高达34%,如图3所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质量问题从收回来的512份有效问卷得出的统计结果显示,约42%的农户认为农贷服务质量一般,具体如图4所示。图3农户贷款渠道图4贷款的服务质量满意程度2.款项操作问题伴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漏洞和弊端。根据对被调查对象关于农村信用社、银行在贷款中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主要问题是:贷款额太小,农业抵押、公正等额外服务费高,手续繁琐,审批效率低等,他们期盼能尽快改善农村信贷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三)问题分析

尽管湖南省农村信贷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大发展,“三农”贷款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但是湖南信贷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村金融法制环境落后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的教育现状很不容乐观,文化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都很不到位,致使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比较低。农民不懂法,就很容易做违法的事,往往无意识的触及到法律的地雷,受到惩罚还不知所以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农村打官司,即使胜诉,由于农民本身经济条件就比较差,除去生活所需的那些物资财产,被执行者能支付罚款的财产也就所剩无几了,更有一些人习惯于很容易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拒绝接受判决执行,这给最后的执行环节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久而久之,人们就对在农村打官司不抱任何的期望,就算胜诉也没有多大意义。这种情况同样顺延至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坏账的回收上,一旦发生过期不还款的情况,银行基本上就只能束手无策,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最终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2.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大湖南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许多农村地区还欠发达,而且地域差别大,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就湖南省的农业发展看,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湖南省农民已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春耕秋收的简单再生产模式,出现了种、养大户;二是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或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都需要启动资金和后续投入。但是在湖南省农业发展中却存在严重的“缺血”症状,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贷款的力度还跟不上资金需求量。表12011上半年湖南上半年湖南各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计量单位:元、%)3.非正规金融往来急需规范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对湖南企业和农户融资起到重要支持作用。湖南民间金融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到2010年底,湖南45%的企业存在民间融资行为,民间融资数额占所有企业融资总量的34%。其中62%的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数占其融资总数的70%。60%的家庭民间融资数额占到家庭融资总量73.5%。据估算,到2010年底,湖南民间金融规模大约在1000-1500亿元左右。但由于一直处在正规金融的边缘地带,所以非正规金融缺乏合法性基础,也就不可能获得如正规金融获得的合法权益和保护,很容易遭受到政策性风险。因此,非正规金融往来在农村需有制度规范,以便纳入法制轨道,使之在阳光下运行。

二、完善湖南省农村信贷的基本对策

(一)推动湖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面发展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3年12月31日《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的,并在2004—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连续七年进行了强调,可见中央对其高度重视。湖南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全国首批六个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试点省区和22个养殖业保险试点省市区之一。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而非农业强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农业生产周期长,环节多,季节性强,自然灾害影响大,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和环境尚未形成。如在养殖过程中面临动物发生传染性疫情的风险,一旦爆发疫情则将损失惨重,严重影响其偿贷能力。因此发展农业保险,能极大降低银行的农业贷款损失在财力可承受的范围内。根据各个地方农业生产周期,农作物产品特色和气候环境条件以及农村企业的资源产品的不同,制定适合地方的保险项目,以此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到投保行列当中。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起步阶段,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很难将业务开展做到比较大的规模。要有效的分散风险,就必须有足够的参与率。农业保险是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成立的由政府出资、实行强制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农业保险政策,不能完全采取自由化的运作模式。

(二)健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外部监督

湖南农村小额信贷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规范的农村小额信贷管理为前提,制定进入小额信贷市场的规则,有步骤的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正确区分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与福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并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规程、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为积极兴办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国家要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必须严格坚持以规范运行、确保安全、严格管理、服务农民为前提条件。选择小额信贷机构的外部监管模式,应反复比较收益与成本,创造为小额信贷机构的组织创新的条件。目前最重要的是无比保证外部监管体制能为社会公众的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提供资金来源,并根据外部监管机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永远将存款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其他为其提供资金来源渠道的机构,为减少成本开支,提供运作效率,没有接受正规监管的需要,只要进行备案即可。为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督促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建立必须以准备金制度和信用风险评价标准为前提,而这些前提则必须符合小额信贷业务特点,并及时消除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

(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能力

农信社在盘活不良贷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风险监管的要求,使各级监管机构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监管对象的总体风险上,针对湖南实际突出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监管,实现了不良贷款与案件的持续大幅度下降。围绕不良贷款“双降”这个目标,湖南已经制定了《湖南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对不良贷款提出了逐户逐笔登记造册、说明原因、界定责任、落实化解措施、问责到位的监管要求,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强化信贷管理,认真落实“贷款三查”,提高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识别、管理与控制风险的能力与水平。但农信社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而且类似的问题相继地出现在各地。这样就要求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的对各地采取有效的办法,一步一步的将不良贷款剥离出来。在农村信用社贷款问题比较严重时,还需要省级政府出资建立或成立一个单独机构比如省联社,将类似的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良贷款问题进行集中的处理,以便提高专业化的处理水平,也可以对法律上的不良贷款进行有效的抵制,能更好地收回这些不良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财政资源来帮助农信社核销不良贷款以充实资本金,也能将不良贷款的问题一并解决掉。

(四)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风险管控,就必须注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目前湖南省121个县级机构中,已有119个完成了统一法人改革,其中组建农村合作银行9个,目前已有5家农村商业银行申请筹建。注重法人治理与内部控制监管,督促农村合作银行设立了外部董事,出台了《农村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着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进法人治理与内部控制。提高农信社的支农业务能力,还应注重高管人员监管,在严格准人、依法问责的同时,编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知识手册》,以举办湖南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董(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知识考试,着力于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合规意识与履职能力。

(五)从制度上规范民间金融信贷

国务院2010年5月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奠定了有利的政策基础。民间金融对湖南中小企业和农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金融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资源,发挥金融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是湖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在有利发展政策和发展环境下,湖南民间金融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湖南应引导民间金融走上阳光化和规范化发展道路,发挥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和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形成多层次充满竞争活力的动态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关键的问题是放松湖南农村金融监管,形成多样的融资渠道,引导农业产业化,处理好商业金融,合作性金融与其他金融之间的服务关系,构建符合农村自身需求特点的多层次金融体系。随着湖南经济加速发展,民间金融将通过成立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专业放贷人、金融合作社和参股正规金融等形式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作者:卢良艳单位:保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