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刑法思想对我国刑法理念的影响

时间:2022-02-16 03:10:24

西方刑法思想对我国刑法理念的影响

[摘要]西方两大刑法学派之争促进了西方各国刑法发展。从鸦片战争开始,西学思想传入中国,对清末修法和民国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我国近代法学的开端。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社会政治因素,我国对西学思想予以全盘否定,并吸收苏联法学。改革开放后,我国摒弃了苏联的国家主权主义理念,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刑法理念,并在之后的刑法立法和司法中汲取了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的法律理论。时至今日,近现代西方的法学理论依然对我国的刑法理念有着深刻影响。

[关键词]近代西方刑法思想;刑法理念;刑事实证学派;刑事古典学派

自古以来,刑法作为打击犯罪、保卫国家的工具,在我国古代社会治理中起了关键作用。因历史影响,中国社会一直存有重刑观念,认为人犯罪了就要受到惩罚,因而犯人的权益容易被忽略。这样一种不成熟、不完善的刑法理念很容易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因而,探究刑法理念能更好地认识我国司法实践中刑法理念的缺陷,对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刑法理念概述

刑法理念是指人们通过对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机能、刑法的作用、犯罪、刑罚、罪刑关系、刑法文化及价值取向的宏观性整体性反思而形成的理性认知[1]。刑法理念是人们对刑法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展现了一个国家刑法理论的研究方向,能够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司法活动的展开以法律为据,但真正做到以法为据则需要理念的指引。刑法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是保护人权的工具,而在错误的理念指引下可能会成为侵害人权的手段。我国的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专有。当可遵循的法律规范模棱两可时,法官作出的判决会受到自己观念的影响。如果法官接受了先进的司法理念并用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司法权的恶性使用。在我国,民与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司法不公与人权侵害方面。司法权应当是一种社会权,是为社会服务的。当人民不再相信司法权时,社会就不再安定和谐,司法也就没有尊严。而刑法理念能够使司法活动在法律规范下进行,追求司法正义。

二、我国传统的刑法理念及弊端

东西方的法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文明条件下产生的,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法观念———“法即刑”与“法即权利”。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有重刑主义倾向,在刑法理念上亦如此。直至改革开放,通过再次吸收西方先进的刑法理念,我国刑法理念才有了新的内容。除此之外,我国传统刑法理念也表现为国家主权主义,这与我国的外交背景有关。建国初期,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因而全盘接受苏联法学思想。我们接受了苏联法学家关于法律的基本观点:法律是一种工具,代表统治者的意志。因此,刑法成为维护国家权力的有利工具。传统刑法理论对我国司法实践产生了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人权的肆意践踏我国传统观念认为“法即刑”。在重刑观念下,司法机关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犯罪人都要受到严厉打击,因而对待犯罪嫌疑人的方式会更粗暴,对于自身认为罪大恶极的犯罪嫌疑人会使用特殊暴力手段,人权被践踏得面目全非。在这样的社会下,人们没有权利可言,更不要说与不公的司法对抗,维护自己的人权利益。2.冤假错案产生法律具有阶级性,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且依附于政治。实践中,有些司法人员在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明的情况下草草结案,从而造成冤假错案。例如近来网上热议的呼格吉勒图案,其被严刑酷打60天而错判死刑,如今虽已翻案,生命却无法挽回。再如赵作海案,其被错判服刑11年后,法院又作出无罪释放的判决。此类案件的发生,不仅是由于法律体制上的缺陷,也有司法人员法律素质低、刑法理念落后的原因。我国传统刑法理念经历了从重刑主义到国家主权主义的演变过程。西学东渐时期,国外一些先进的刑法理念被引入我国,促进了主流刑法理念的萌芽。但建国初期,我们受到了苏联的国际主权主义影响,中断了西方刑法学说的传入。改革开放再度打开国门之后,近代西方的刑法学说随之而来,使我国刑法理念焕然一新。可以说,中国的刑法理念是在近代西方两大刑法学派的法律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近代西方法学对我国刑法理念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近现代西方两大刑法学说对我国刑法理念的更新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认识我国当代的刑法理念内容及发展趋势,就要先了解近代西方两大刑法学派的学说。

(一)近代西方两大刑法学派的刑法理念

近代西方刑法学派分为两大学派,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法律观点。1.刑事古典学派刑事古典学派以追求法律的内在价值、理性、正义为主旨,注重人的价值。他们反对封建专制,支持共和制度,要求权利自由、人人平等。其主要刑法思想有:(1)罪刑法定主义。刑事古典学派反对罪刑擅断,主张罪刑法定[2]。刑法与国家的司法权相联,任何审判人员对犯罪的认定应当以刑法为依据,杜绝一切不经审判就定罪的做法。(2)罪刑相当原则。古典学派倡导罪刑相当。他们认为犯罪行为有一个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要建立与刑罚相适应的量刑幅度。刑罚有轻重之分,且与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有关。(3)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人道主义是指刑罚应当将人当作人,要尊重人作为人的尊严,要从人的角度考虑刑罚。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贝卡利亚,他极力反对死刑制度,主张刑罚应当宽和,提出了在法治国家废除死刑制度的思想。(4)道义责任论。人具备意志能力,能依据本人的意志力实施犯罪,并产生一定的后果。因此,在道义上应当受到惩罚,承担责任。古典法学派提出了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一是具备独立的意志;二是行为时意思自由,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精神病人、年幼者及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的,对其行为产生的危害结果不承担责任。2.刑事实证学派刑事实证学派的主要刑法思想有:(1)犯罪原因论。刑事实证学派以实证主义来研究犯罪行为,注重在社会中寻找行为人犯罪的原因。他们认为犯罪的产生不在于个人的自由选择,而是社会条件的影响。(2)因果关系论。刑事实证学派主张任何事情都受因果关系的影响,因而,犯罪行为也受因果关系的影响。他们认为“行为”是在意志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犯罪的惩罚对象不是行为,而应是人。(3)社会责任论。刑事实证学派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规律性和因果制约性。犯罪行为不是由行为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3]。因而对犯罪的惩罚,不是出于道义,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需要。近代西方两大刑法学派的理论是共同发展、相互借鉴的。从我国的刑法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出于保障人权的需要,有对刑事古典学派刑法理论的继承;从刑事立法上讲,有对刑事实证学派理论的吸收,强调对犯罪人的教育,减少犯罪的几率。

(二)近代西方刑法思想对我国刑法理念的影响

近代西方的刑法思想对我国刑法理念的影响是从清末开始的。清朝末期,封建统治者面临着亡国的局面。一些有识之士以宣传西方的法律思想来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新的刑法理念的萌芽。1.清末法律制度的修改西方法学思想对清末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鉴西方思想,摒除落后的法律理念,废除残酷刑罚。二是颁布和制定了近代刑法法典,以《大清新刑律》为代表,并确定了新的刑罚制度。在西方法学思想影响下,清朝废除了凌迟、枭首和缘坐等酷刑。除此之外,还采用了近代西方的法律术语和刑法原则。在刑法中确定了罪行法定,删除了比附制度,借鉴西方缓刑、假释等制度。清末变法是我国学习西方法学的第一步,也为民国修法、立法打下了基础。2.对民国时期刑法理念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是我国法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既有对刑事古典学派的客观主义学习,又有对刑事实证学派的主观主义理论借鉴。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度以“权能分治”“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主要立法思想。孙中山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和民族压迫政策,倡导废除酷刑,依法治国。在刑事立法上,其理念侧重于刑事古典学派的人道主义理念。民国时期进行了一次立法,制定了《六法全书》,奠定了我国近代以来的法律部门体系。3.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刑法理论来源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主要效仿苏联,中断了西方法学理论对我国刑法理念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重新与西方接触,学习新的刑法理论,迎来了法学思想发展的新时期。在理论上,我们保留了苏联的国家主权主义,但也吸收了西方的人权主义理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对刑法理念的思考逐渐加深。我国学者在对外交流中提出了一种与国家主权主义理念相对应的民权刑法理念,要求刑法以保护人民利益为起点,限制国家权力[4]。1997年《刑法》中将类推制度废除,并确定了刑法三大原则,其中罪行法定原则就借鉴了刑事古典学派的罪刑法定理论。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在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正义的理念下对刑法又进行了大修改,删除了13个经济刑犯罪的死刑,增加新罪名和调整量刑幅度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总体来说,历次刑法修正案都是以人权保障为出发点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对西方法学理论的学习为当代刑法理念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代的几种主要刑法理念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在引进西方刑法理念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国情对其合理内容进行本土化,形成了当代主流刑法理念。

四、我国当代刑法理念及发展趋势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法理论有多种模式,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例如,陈兴良教授主张刑法理念三要素说,认为刑法理念包括保障人权、形式合理性、刑法谦抑性[5]。其中,形式合理性理念来自形法古典学派的客观主义理念。马克昌教授从权利本位、刑事法治、刑法谦抑性三个方面谈到了自己的刑法观点[6]。赵秉志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的刑法理念包括罪行法定主义、适度刑罚化、保障人权、注重刑法效果[7]。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领域提出了民权刑法、市场经济刑法、刑法谦抑性等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刑法理论逐渐完善。

(一)我国当代主要刑法理念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重要时期,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当代法治体系建设。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依法治国,并对司法制度进行各种改革,促使我们不断更新刑法理念,追求司法公正。结合中西方刑法理念,笔者认为我国当代刑法理念应有三种涵义:人权保障、刑法谦抑性和罪行法定。1.人权保障理念人权保障理念应是我国刑法的首要理念。人权保障与古典学派的人道主义有相通之处,意在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刑法本身就具有打击犯罪的功能,但并不只有这一功能,保障人权应是其价值追求。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能,但刑法中的保障人权与保护人民不是同一概念。保障人权也包括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维护,所以保障人权与否是民主法治国家与人治国家的本质区别。我国由传统的人治型社会到现在的法治型社会的转变,也体现了我国人权理念发展的过程。2.刑法谦抑性理念刑法谦抑性,指对刑罚权的处罚力度及处罚范围加以限制,防止刑罚权的使用扩张与膨胀。人们认识到国家权力要受权利约束,权力不是绝对的。刑罚泛化现象和重刑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也未必能遏制犯罪。因而,为了更好地缓解社会矛盾,刑法谦抑性成为各国遵守的刑法原则。刑法谦抑性理念与刑罚的轻缓化思想有关,也与刑法人道主义理念有关。刑法谦抑性要求刑法的制定要符合人道主义,刑罚要秉承人权理念,刑法权不能滥用。我国刑法理念经历了从重刑思想到重人权主义、从刑罚扩张性到刑罚谦抑性的转变。3.罪刑法定理念罪刑法定在西方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中是一种刑法理念,在我国则是一种刑法原则。意大利著名法学家贝卡利亚曾说过为了不使刑法成为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暴行的工具,刑罚应当是公开、及时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刑与罚的相对性应当由法律规定。笔者认为,罪刑法定也含有罪刑相当之义。罪、刑由法律规定,刑罚就有法律依据,而法律本身又规定了何罪处以何罪,因而,罪刑相当是其隐含之义。

(二)我国现代刑法理念的发展趋势

从国外法学思想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影响和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苏联的国家主权主义理念对我国的刑法改革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缺陷和矛盾也逐渐被人们发现,我国应在以后的刑法修正案中不断校正国家主义理念。在西方刑法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刑法理念有以下发展趋势。1.刑事立法上更加注重保障人权刑法修正案(一)到(八)都坚持保障人权的理念,不断完善刑法规范,限制死刑的适用,并对量刑幅度作了合理调整。对老年人犯罪和弱势群体犯罪都有了明确性的规定,在司法阶段更加注重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类推制度到疑罪从无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刑事立法工作更加注重保障人权。2.司法上更加重视程序正义西方学者将正义分为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形式正义的标准,而形式正义就是程序正义。公正是法的生命线,司法程序不公就会导致冤假错案发生。因此,我国当代司法改革也将程序正义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对于定案证据的采用要依据法律标准,要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因此,我们要重视司法程序,完善证据制度,将司法活动纳入法律监控之下,纠正以往的错误。3.刑罚注重从人性考虑,处罚合理化从第一部刑法颁布到现在刑法修正案的实行,我国的刑法理念一直以保护人权、追求司法公正为主线。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而司法不公会对我国社会稳定具有致命的危害。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司法人员的人权意识,努力做到刑罚合理化、程序合法化。

五、结语

近代西方的刑法思想推进了我国刑法理念的革新,理论革新又促

进了司法实践的改革。因而,刑法理念要符合我国的司法改革实况,并有助于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在未来的司法改革中,我国必将更加重视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逐渐完善各种具体法律制度。

作者:管世娟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苏彩霞.刑法国际化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理念更新[J].中国法学,2005(2):142-151.

[2]蔡军.近代西方刑法学派之争[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25-37.

[3]李震.西方刑罚轻缓化思想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7(5):121-123.

[4]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3-4.

[5]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理念[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3):4-10.

[6]马克昌.我国刑法也应以谦抑性为原则[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5):1-5.

[7]赵秉志,王鹏祥.论我国宪法指导下刑法理念的更新[J].河北法学,2013(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