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刑法观念探索

时间:2022-11-04 05:43:03

大学生的刑法观念探索

本文作者:王文工作单位:西安外国语学院

刑法作为一部基本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年刑法(以下简称九七刑法)颁布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被誉为是一部适应社会潮流,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刑法;是立法者缜密思维与准确预见性的结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九七刑法已显示出其科学性与超前性。基于刑法本身的地位、体系的完备及其鲜明的时代感,在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刑法无疑是个重点。如何教好刑法,从而带动整个大学法律基础教程的教学,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法律基础教程(当然也包括刑法)存在着内容广、教材篇幅小、学生投入精力不足等矛盾,如果平均分配课时,面面俱到,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通过有限的讲述,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应该是大学法律基础教程的最终目标。本文拟以刑法为例,谈谈笔者的几点想法。目前的非法律专业教材,在讲到刑法总则时,多采取对其条文加以释义,讲解的方法;在讲述分则时,多依刑法编排顺序,列出十大类罪名,然后在各类罪名下挑选几个具体罪名加以解释;或在十大类罪名下罗列出各类罪名中所有罪名,前者以偏概全;后者只是罪名的罗列、堆砌,三百多条罪名一一罗列,对非专业的学生,只能造成打开书本扑面而来,放下书本脑一片空白的结果。如何解决课时有限而刑法内容包罗万象的矛盾?笔者认为应以树立学生科学的刑法观念为中心内容,组织教学,统领全局。刑法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它泛指人们关于刑法的性质、功能、罪刑关系、刑法的制订与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认识、心理态度和价值取向等。笔者认为,当前法律课教学应当帮助学生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一、树立刑法的变动观念

刑法的进步体现在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上。因此,在讲课时除了强调法律条文的稳定性外,还应结合刑法新近修订这一事实,给学生树立变动的观念。说明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静止不变。与1979年刑法(以下简称七九刑法)相比,九七刑法在内容上有许多变化。从篇幅上讲,九七刑法比七九刑法增加了26条,这是适应罪刑法定原则和当前社会关系的各种新变化增加的。如九七刑法将七九刑法中的反革命罪更名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对其内容作了重大修改,使刑法的罪名非政治化,严格体现了法律规范属性,便于根据行为定罪量刑,也可以排除政治犯罪的误解;又如取消了旧刑法中的流氓罪、投机倒把罪、玩忽职守罪等界限不清的口袋罪,防止了定罪泛化的后果;再如,刑法中有体现新型社会关系的许多新罪名,如计算机犯罪;证券欺诈罪;还增设了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发展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罪以打击随着科技发展、经济进步、犯罪集团化而产生的新的犯罪现象、犯罪形式。在讲解刑法时,应着重从这些新罪名与旧罪名的对比中分析出它们产生的法理依据,使学生在掌握具体刑法知识的同时,了解刑法发展规律,从而清楚地认识到,法(当然包括刑法),是一种历史现象,作为上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树立九七刑法是社会主义公正的充分体现的观念

法是公平与正义的象征。新刑法所体现的公平与正义正是社会主义公正的充分体现。应引导学生从立法与执法两方面来认识。立法上,如九七刑法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之一,载入刑法,保证每个公民在适用刑法上的平等,不分种族、性别、职业、地位、出身、财产状况,一律依刑法规定,平等地接受处理。再如,九七刑法以同类客体为依据,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十大类犯罪;其顺序基本上按危害社会的程度大小排列,与此同时,也规定了九种刑罚方法,它们分别是:生命刑,即死刑;自由刑,包括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财产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资格刑,包括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刑法中罪名与刑罚方法细致完备的规定,使定刑可与各类性质的犯罪行为相配套,在轻重上与危害社会程度相协调。对危害生命的杀人罪,应设置死刑;对侵犯财产的盗窃罪,(除盗窃金融机构、珍贵文物的),一律只处以自由刑、财产刑,而不判死刑;对其他贪财图利的犯罪,更多地适用罚金、没收财产的财产刑;对危害国家安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罪犯,则处以剥夺政治权利(剥夺其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权利)。这些均是刑法日趋符合罚当其罪这种公正执法原则的体现。立法公正保障了执法公正,执法公正体现着立法公正,二者又共同构成了刑法公正。笔者认为,鉴于党的政策对社会主义法制定的指导作用,还可以引用某些党的政策,说明刑事立法与执法的公正性的依据,如,错案追究制度被写进党的十五大报告;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等等。也可引用实例,如用廉政建设、打击贪赃枉法的各项卓有成效的工作,说明公正立法下的公正执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三、树立九七刑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时代精神的观念

社会主义法的时代精神,主要反映着社会主义时展和进步要求的各种价值取向和目标,其中包括着在公平效率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和人权价值追求。九七刑法中罪刑法定;罪刑相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确立及其在刑法条文中的贯彻,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法的这种时代精神。是法律民主化和人权保障立法意识的突破。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它的核心和宗旨是限制司法擅断和保障人权。它明确地废止了类推制度,将统治阶级所否定的行为公之于众,从而使每个公民利用法规的可预测性,明确自身行为的性质,明确法律对自己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而使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最大的自由,使学生真正懂得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时讲解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制的基本关系,便可使社会主义刑法是民主、文明的产物的观念,深入人心。罪刑相当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根据罪行的危害大小来决定刑罚轻重、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常有学生认为:重刑化会带来发案率的必然下降;对死刑执行方式的改变(增加注射方式)表示不解;这表明了学生法律意识与立法观念相比,滞后,脱节。罚当其罪,是法律公正性的体现。刑罚人道主义中包含着执行方式文明化以及对犯罪嫌疑人人格的尊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最终发展趋势。治乱世用重典,治平世用轻典的古训已被当今法律的文明民主潮流所代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表明我国刑法立法上定罪定量刑,不因身份不同而有差别,主要依据犯罪性质和危害社会程度不同而定。前文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四、树立九七刑法在立法上遵从伦理价值取向的观念

实行依法治国,首先要使法律具有这样的品质:法律具有普遍意志性和至上的权威,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国家强制力,若法律本身是良法,具有高尚的价值和精神,遵从伦理价值取向,就会被人们所信仰和尊重,社会也就会日趋稳定,法治也才能最终实现。九七刑法中许多原则和罪名的确立,恰恰体现了这种法律与伦理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如对正当防卫制度规定了无限防卫原则,即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正当防卫,造成不法侵害者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这与鼓励见义勇为、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社会风尚相吻合;对侵占罪的规定,肯定了拾金不昧的社会主义道德;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规定,符合人民群众对假货充斥市场极度不满,要求打假、治假的心理;将贪污、贿赂罪单列一章,正是听取了社会各界要求严惩腐败的呼声;针对走私猖獗,肆虐的现状,加重了对其处罚力度,,总之,在讲课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当今刑法已获得了道德的有力支持,法律精神已与道德精神一起,成为人们的信念,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