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集资行为刑法规制分析

时间:2022-12-28 03:12:39

互联网集资行为刑法规制分析

[摘要]互联网集资作为互联网与金融的衍生物,与一般的经济贷款而言,具有便捷和多样等优势。由于互联网集资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和探索阶段,所以缺乏监管和相关法律规制,导致互联网集资出现乱象,扰乱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另外,互联网集资方式的多元化与刑法规制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容易导致金融犯罪,进而阻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创新活力。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互联网集资行为进行分析,阐述了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规制原则,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互联网集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集资;刑法规制;经济学

互联网集资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平台的新兴集资方式,以其低门槛、便捷化、多样化等优势打破了传统集资方式存在的集资主体有限、集资方式单一以及时间和空间等局限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降低了实体经济经营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由于互联网集资流动性快、规模性大、匿名性强、债权关系模糊、信息不对称,使互联网集资行为呈现非法化、犯罪化的趋势,为遏制互联网集资犯罪,维护金融秩序,刑法规制变得尤为重要。由于互联网集资具有极强的经济学属性。因此,刑法规制不能脱离经济学分析而独立存在。建立一种既符合刑法对互联网集资中非法集资行为的惩戒机制,又促进互联网金融自身发展的规制方式,已经成为刑法规制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刑事立法应体现多元化,避免法律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刑事司法应体现动态性,避免法律实施效果与立法预期的偏离;另外刑事执法应秉承谦抑性,通过完善行政法、经济法、金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监管举措,形成法治合力,促使互联网集资行为健康有序发展。

一、互联网集资行为概述

(一)互联网集资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集资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和依托进行融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行为。①(二)互联网集资的特点。1.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互联网集资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融资门槛较低,由于脱离了传统的集资媒介,加上互联网本身信息来源的广泛和传播的快捷,使得互联网集资主体广泛多元,既包括法人又包括个人。法人不仅仅包括企业法人,而且涵盖了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个人则几乎包含各个职业。集资主体的多元化容易引发社会连锁反应,进而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安全稳定。2.集资方式的多样性互联网集资在方式上包括以网络贷款为要素的集资方式、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支付集资方式、类型多样的互联网众筹集资方式等。其中,P2P网络贷款为中小企业和个人集资提供了平台,本质是为借方与贷方提供交易平台,平台提供双方的信息交互,同时客户之间可以自由竞价,最后达到完成支付的目的。②互联网支付平台通过创新发展出了辅助电子商务、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等开展业务的形式,典型代表为支付宝。③以捐赠众筹、股权众筹、奖励众筹、实物众筹为典型形式的众筹平台,则是把原来以借贷为主的集资范围扩展到依托互联网进行募集的模式。由于集资方式多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要,但也在客观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3.行为后果的迥异性由于主体广泛多元,形式变化多样,使得集资目的各不相同进而产生行为结果的不同,包括借助互联网集资获得贷款壮大自身产业、加入互联网集资平台进行理财增值、进行集资诈骗后果。从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来看,既包括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集资,又包括违反法律规定的违法集资;从是否获利来看,既有各利益主体获益的情况,也有集资者利益受损的情况,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既存在收益又充满风险。

二、互联网集资行为刑法规制问题探析

(一)互联网集资刑法规制的必要性。与传统金融集资行为相比,互联网集资具有自媒体属性,其网络规模化效应已经内嵌到整个社会,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大众的金融方式。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打着创新创业的旗号,借助互联网集资进行金融欺诈。互联网集资行为中扰乱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刑法规制需要重新审视互联网集资行为,阻碍其违法化、犯罪化的发展趋势。但刑法规制并非打击所有与互联网集资有关业务,不能由于扩大刑法打击面而遏制了合法的互联网集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活力,既不能让刑法惩治犯罪的逻辑代替经济活力的逻辑,也不让互联网集资经济利益逻辑蔓延突破刑法规制逻辑,而是要鼓励互联网集资的正面价值,即互联网集资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部分,本质上是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通过刑法规制,让互联网集资回归到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才能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自身健康发展。(二)互联网集资刑法规制的紧迫性。没有刑法有效的规制,互联网集资将无法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刑法没有直接针对互联网集资犯罪行为的法律条款,对于互联网集资类犯罪是以传统金融犯罪的相关条款作为参照进行处理。互联网集资行为涉及的犯罪主要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等罪名。法律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其制定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在制定刑法时还未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经济实力相对不足,国家亟须集中有限资金资源实现经济发展,非法集资犯罪的刑法规制目的是实现国家对金融资源的统一调配。这是一种金融抑制理念下的金融垄断主义立场,根据这种立场思维,如果任由单位和个人从事金融交易活动,聚集闲散资金,将造成大量社会资金游离于国家控制之外,对国有金融体系造成挑战。④在这种金融抑制环境下制定出来的刑法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历史作用。然而,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传统的金融垄断思维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多样化需求,为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互联网集资应运而生。金融抑制的刑法立场不能够适应互联网金融创新,刑法规制方式难以应对互联网集资行为,导致出现互联网集资类犯罪入罪门槛低、罪名口径大、法定刑畸重等刑法规制问题,无法根除互联网集资类犯罪。因此,完善刑法规制已经十分紧迫。

三、互联网集资刑法规制的原则

(一)秉承谦抑性原则。刑法的谦抑性,又称刑法的经济性或者节俭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进而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⑤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对于互联网集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金融货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引发的,是金融垄断和金融抑制思路下的必然结果,是因经济和金融体制机制不完善所引发的。由于中小企业无法在现有金融垄断体制下从国有企业掌握的正规渠道融资,只能被迫转向民间集资,但由于民间集资相关政策还不够健全,因而造成非法集资乱象。因此需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来防止互联网金融集资犯罪,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以合规性监管为主向合规性监管与风险预估性监管双向监管转变,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对互联网集资资金的来源、流向、用途等开展全景式、全过程、全流域监管,实现资金监管的全覆盖,确保信息公开,打破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资金用途不明确、债权关系不明晰等阻碍,净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作用,不贸然把互联网集资行为定性为犯罪,并且处以重刑。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全面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推进金融集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有效防范互联网非法集资,同时,刑法规制本身也需要深化改革,完善立法、司法和执法,既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又切实从法律上保障投资者的公共利益,实现法律供给与社会需求的辩证统一,促进互联网集资健康有序发展。(二)恪守宽严相济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其贯穿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的全过程,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对于互联网集资,要辩证看理性办,转变刑法规制思维,从宽和严两个角度分析,既不能因为有违法犯罪行为而用严的思维来挫伤互联网集资的发展动力,机械性地采用刑法规制扩大打击面,也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放任自流。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既要防止规制越位,又要避免规制缺位,在遏制和放任之间取得平衡。宽主要是对互联网集资这种新兴集资方式采取疏导的方针,基于经济学考量,对互联网集资中的一些探索性尝试和失误不仓促进行入罪化处理,而是基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作出罪化处理。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经过刑事和解,通过非司法化,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严就是一经证据确凿定为犯罪,就要有罪必罚,坚持刑事司法活动循法而治,不徇私情。(三)遵循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通盘考量主客观因素,准确确定行为人应当承担的刑罚,是刑法规制的重要体现。对于互联网集资行为中非违法行为,既要看到非法集资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又要考虑非法集资参与人的主观因素。在刑法规制过程中,需要把行为人先行先试中客观出现的失误和风险,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违法犯罪区分开来;把法律尚无明确限制和禁止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法律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法区分开来;把互联网集资的无意过失,同依靠金融杠杆进行金融空转的套利获利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合理界定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审慎互联网集资犯罪行为。此外,参与人的致富心理也是互联网非法集资多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非法集资中受害人和参与人往往是同一人,在虚假暴利的驱动下,参与人甘冒风险进行集资,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非法集资案件的形成。因此,在追究非法集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要把被害人主观过错考虑进来,对行为人不应过于苛刻,即使对其不能从轻处罚,也不能对其施以过于严厉的刑罚。

注释

①金泓序.互联网金融中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

②梁伟强.论P2P网络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评析[J].法制博览2017(03):203。

③金泓序.互联网金融中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

④李永生.金融犯罪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165-166。

⑤陈兴良.刑法哲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6。

作者:马 凯 贾志民 王嘉铎 单位: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山东省商河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