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06 05:09:00

物理复习策略研究论文

随着2002年全国全面实施“3+X”的高考新模式,理科综合科目考试作为高考的新形式而成为理科教师和高三理科学生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式,作为我们物理教师应冷静、认真思考分析,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更新教学概念,提高物理课的复习效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校近两年来在物理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学习考纲加强复习针对性

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物理学科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学生复习的指南.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三物理复习,在复习中着重解决以下三点:

1、落实知识点结合《考试说明》和课本,以注重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为主.扎实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这首先要把握重要概念、定理、定律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典型习题加以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次,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积极渗透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突出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中物理教材虽几经变更,但始终列为重点知识的有:加速度、摩擦力、动能和势能、动量和冲量、功和功率、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差、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平抛运动、机械波、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等运动形式;牛顿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这些知识构成了高中物理的主体内容,而且每个知识点都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关,比如电阻定律与超导材料、原子核与核技术应用、圆周运动与航空航天技术及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另外,在复习过程中,还要适当拓宽部分知识面,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21世纪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离不开数理化,如何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所学的理化生知识去解释、分析、探索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科技动态,应当成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着重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是应景赶时髦,而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因此针对社会热点内容,组织专题讲座,拓宽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热点问题的能力.

2.找准结合点“3+X”综合科目不是几门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找准物理与化学、物理与生物等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加以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如讲解物理计算题时要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轴的借用、函数的思想、讨论的方法、空间的想象及不等式的迁移等)来解决物理问题;物理与化学结合方面:如化学反应与运动,恒定电流与电化学,电流与电解质溶液,气体定律与气体反应等;物理与生物结合方面:如运动与人体生理,光学与光合作月,光学与生物视觉等。只有找准了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的结合点,才能正确地把握切入点.复习中可选取有关材料让学生阅读或选编有关习题让学生练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来解题,这正是“3+X”高考的目的所在.

3、突破能力点高考的性质将由单纯的“知识考查+能力测试”上升为“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着眼于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学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的并不是为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达到了何种程度,也不是为了检测教学或学习效果,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查、确定考生是否具备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相应能力等.在所有能力中,创新能力无疑是最具灵魂的.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选编习题要做到浅、精、新、实,坚决抛弃深挖洞的偏题、难题、怪题,改变只有难题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的观点.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3+X”新的高考模式.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着“恐惧症”,一到考试就紧张,心理素质差,总担心做不完,不会做,怕考不好,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针对这一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1)首先要立足课本,准确把握教材的难度,降低考试难度,适当降低复习的综合性,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教会他们用物理语言和思维去解决物理问题,增强学生复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自信心.(2)鼓励学生提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复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勇于发言的胆量和勇气.(3)建立畅通的师生交流渠道,使师生能在民主、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复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商.(4)教会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陌生的试题,先不要紧张,别慌乱,然后仔细、认真、大胆分析,一定会发现题目的知识点是我们学过的、熟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三、优化训练模式增强考生的适应性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必要的考前训练是必不可缺少的.理科综合科目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且跨学科的综合只占约20%.考生要适应这种综合科目考试,还需要一个训练过程.我们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同样的试题,同样的时间,分科考试比综合考试,学生得分要高,究其原因,单科考试思维空间窄、容量小,只需要一门学科的思维方式,考生比较容易适应.而综合科目的试题,即使是拼盘式的试卷,考生也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分析试题,更重要的是要在特定的时间内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思维跨度大,转换快,无形之中加大了难度.所以,考生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适应.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4步走”的训练模式。第一步,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中,采取“分卷分场”训练,主要把学科的基础知识夯实,题型训练到位;第二步,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采取“分卷合场”训练,逐步向综合考试过渡;第三步,在综合复习中,采取“分科合卷”的形式进行测试,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第四步,在模拟考试中,采取“跨学科综合”的形式进行,按理科综合考试的要求,出20%左右的跨学科综合试题进行测试,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这四步训练中,前两步是关键,主要是抓好学科内的综合,后两步是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尽快适应综合科目考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模式效果很好.

四、注重表达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尽管在《考试说明》中未把表达能力单独列出,可是,理解能力涉及到的解释和说明;推理能力要求的“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实验能力中“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获取知识的能力涉及的“找出规律”;分析综合能力涉及的“解释”、“评价”,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表达.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抓住典型例题,先理解,然后让学生一字一句写下来,文字叙述不但要尽可能流畅,而且要符合逻辑,专业语言必须表达规范.各个符号要符合规定,作图要规范,数字答案要有单位,符合有效数字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