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校本课程探索

时间:2022-08-14 10:45:13

大学物理校本课程探索

1引言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进行转型,势必对人才培养方式及课程学习内容等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着新形势,地方本科院校中大学物理的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来加以适应。《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便是适应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新形势的一个好方式。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1]。这里的《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便是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的,根据理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需求进行的,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开发方式。

2《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意义及作用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随着课程研究的全面化、系统化、动态化,课程建设也步入了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模式。地方本科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及教育理念,在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前提下,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充分利用本校及学校外部的课程资源,立足物理学科本位,由院校物理教师自主或和校外的集体和个人合作进行编制、实施和评价,以适当开发持续动态的物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物理教师的角色,物理教师由原先的课程实施者,变成了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2]。可见,《大学物理》校本课程是基于物理学科,立足本校,由全体物理教师或者部分物理教师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教师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学生有绝对的选择权。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碰到过所教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学《大学物理》,它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了当前《大学物理》课程所教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特别是专业应用的需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大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和实验,但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却主要教的是理论,没有及时地将理论与应用给学生进行讲授,而通过《大学物理》校本课程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2]。《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完善了课程教学体系,将理工科大学生所需的应用性基础知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符合转型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学物理任课教师具有更好的基础、更高的水平,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以大大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好地为转型服务、为学生服务。

3《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意义及作用

常见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有课程选择、课程新编、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改编、课程整合等。对于《大学物理》课程来说,其内容已经是经过大量实践所检验的,因此最适合的应该是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改编、课程整合等方式,不同层次的高校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物理》校本课程建设应该偏向于应用化、技术化,因此可以将校本课程作为《大学物理》课程的补充与拓展,特别是《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不同理工科专业所需求的物理基础知识却不一定相同,并且都需要有这些物理基础知识的应用需求。例如:土木工程类专业需要学习一些电工学基础知识,而一般《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中是没有该部分内容的;又如,化学及生物专业对电磁学部分可以不做要求,对原子物理及热学知识则需求很高,《大学物理》课程中这两部分的知识相对还是不够的,通过校本课程可做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再如,数学类专业需要讲授较多的物理模型,特别是具有一定应用背景的物理模型,而《大学物理》课程中对于物理模型的讲解一般内容较浅,达不到数学类专业需求的深度,通过校本课程可以进行相应的弥补与加深。3.1《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建设条件及环境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首要是进行条件及环境分析。《大学物理》校本课程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思想及教育理念,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并能充分利用本校及校外的课程资源,立足《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服务于理工科专业的核心任务,结合所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编制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同时动态跟踪条件及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校本课程开发计划。3.2《大学物理》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开设该课程的专业的很多、覆盖面很广,如电子类、机械类、数理类、计算机类、生化医学类等。虽然物理知识都是基础,但是却包含有力、热、电磁、光、原子等多部分内容,而不同专业对各部分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尽相同,可能有的内容部分专业需求小但课程实际教学内容确很多,而有的内容需求大但实际教学的内容偏少,并且《大学物理》课程的课时量都有限制,有的专业甚至只开设一个学期,校本课程的建设则可以解决这些矛盾。因此,作者建议对不同专业需分别制定相应的《大学物理》课程及其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在普通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除了学学物理理论知识和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外,更要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目前,有部分大学物理教材在每章节部分添加了相应大学物理知识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等内容,但与理工科大学生的需求仍具有很大的差距,此时校本课程的建设正好可以弥补此类不足,从而大大增强《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例如,在量子力学部分的校本课程中,可以加入量子通讯卫星、量子光通讯的科普文章和新闻报道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量子态、量子纠缠等新概念,从而在充实物理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知识的兴趣。《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纲要等内容,总体目标告诉了学生在校本课程中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结构则告知校本课程中具体内容的表现方式,课程纲要则对校本课程具体内容提出了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指出了相应知识的重要性与难度。可见,《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目标建设将是课程能否建设好的重中之重,需要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将是非常多的。3.3《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课程组织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建设进度与质量。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很明显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应以学校为主体,可以考虑地方部门的参与加入,以便更好地为地方培养应用性人才服务。《大学物理》课程的校本课程要建设好、实施好,需要学校各级部门及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参与,要成立多个课程开发小组并进行任务分工,从而能合理地选择好校本课程的知识内容。要制定课程建设的相应规章制度及实施方案,安排具体人员进行组织与管理,确定《大学物理》校本课程建设的进度及节点,合理分配各类课程建设资源,以确保校本课程建设能按时按量有序地完成。校本课程实施的覆盖面要广,要组织教师及时收集校本课程使用的反馈情况,总结使用经验,对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与充实,力求把校本课程做好、做优。3.4《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评价与改善。课程一般在实施以后要及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找出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与完善,校本课程同样是如此。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有很多,作者认为对于《大学物理》校本课程来说,评价的重点应该在校本课程的使用效果、课程内容体系是否完整、课程资源是否丰富等方面。要在校本课程建设时、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校本课程实施以后的多个环节,搜集任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馈意见,总结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并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整改或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经过多轮次的使用、评价与改善以后,《大学物理》校本课程能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以充分弥补目前《大学物理》课程存在的课时少、理论知识多、应用性不强等诸多问题,积极发挥校本课程在地方高校理科基础课教学中的辅助、培优、增知的作用。

3结束语

《大学物理》校本课程建设是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大大增加《大学物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当然《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建设也不是很容易、一次性就能建好的,它需要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撑,如电子教材及参考书、多媒体教学课件、仿真实验、微课自学资源、试题库、试卷库等,搜集并整理这些资源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大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学校相关部门、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方参与,这样校本课程的建设才能较快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更早、更优地发挥其辅助教学、促进学习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

[2]熊红彦,陈建涛,张志芳.大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5-87.

作者:付喜 朱湘萍 唐耀平 陈阳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