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积极性的探讨

时间:2022-05-05 04:39:36

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积极性的探讨

摘要:大学物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不高,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大学物理应有的作用,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物理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合理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模块化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探讨了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

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多,由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所造成的技术人才需求的失衡是经济发展的明显障碍之一。为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多方面的要求,扩大高等教育内涵,主要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性人才,促进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直接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我国发展应用型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转型的必走之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4年3月湖北省教育厅发出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我校被确定为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大学物理是工程技术的基础,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大学物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在新形势下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部分高校为了强化专业性,将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的学时削减,更有专业认为学学物理没用,直接将物理课程删掉。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大学物理应有的作用,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是大学物理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1合理设置教学大纲

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以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为地方培养高级专业型和职业型人才。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与知识型人才。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根据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现阶段的大学物理教学大纲仍然是以经典物理学为主,对力、热、光、电和近代物理进行讲解。知识过于陈旧,没有新意,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另外,这几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接触过,会让学生觉得重复、乏味。听完绪论课,还有学生会误认为大学物理就是中学物理加高等数学,就会更加厌烦物理这门课程。而现阶段大学物理教材的编写也大部分都是局限于这些陈旧的内容,新的近代物理的知识比例较少,物理知识的应用部分就更少,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讲不出新意,学生在自习的时候也看不到物理的新意,自然就会对物理失去兴趣。要提高大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求高校的物理教师根据应用型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材,编写具有应用性培养目的的教学大纲。

2分模块教学,注重与专业的结合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筛选,加强与学生专业的联系。教师要在上课前充分与学生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来安排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模块讲授,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侧重的模块也不同。例如对于食品与生物科技的学生,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可以侧重流体力学、热学、气体动理论的教学。对于信息工程类的学生,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可以侧重激光、光纤、纳米技术、磁技术。对于机械工程类的学生,可以侧重质点力学、刚体力学、电学、光学应用等方面。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基本运动形式和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是所有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虽然有些大学物理内容表面上看起来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所有的物质运动都必须遵守物理学的规律。如果对于一些专业,大学物理内容删减过多,一旦学生用到的时候,查找资料都无从下手。所以,应根据学生专业侧重点不同,有重点地讲解大学物理内容,但是也不能忽视掉一些经典的成熟的理论。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大学培养模式的侧重点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①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面对的都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大学物理课程都是属于公共基础课的范畴,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此时学生还很少接触到自己专业的课程,学生感受不到大学物理与他们专业的联系,甚至不少的学生认为学学物理没有用。如果教师在前几届学生中讲授大学物理时照本宣科,较少地与专业联系,将大学物理内容讲授得深、难、繁、旧。那么新学期学生在往届学生交流时就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学物理没用。因此,大学物理必须尽早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结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培养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构建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适应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组织体制。因此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学校应当成立主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部门,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规则的制定、活动的协调、指导老师任务的落实、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科技成果的评审与奖励等一系列工作。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设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知识竞赛、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通过该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从创新选题、创新实验操作、创新成果设计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微课程

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新热点。微课教学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知识载体,针对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录制教学视频,由学生自行课外学习观看。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内存小,时常短,同时还包含习题、教案、反思等教学辅助文件。特别适合现代信息化社会,学生在平板电脑,手机上的使用。通过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课前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完成预习任务,提出提问。课中教师创设环境,将学生分组协作,答疑解惑,给出反馈评价;学生在课中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和微课观看最终解决问题。课后教师跟踪指导,并且做出教学反思,将学习结果与学生分享交流;学生在课后复习微课,得出学习反思,再总结提炼,甚至深化创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节约了师生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总结创新的能力和与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3.3通识课与专业课并行的教学模式

通识教育一般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的基本常识性教育,通识教育可以同时培养人的情感和智力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在生活中的思考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人自身的文化修养。自然科学的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的常识性教育。较多的应用型院校在转型发展后更注重学生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通识课的教育,不能健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忽视通识教育,也很难达到学科交叉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情势下学科交叉的特点,加强学科交流,完善和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在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新形势下,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大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必须要提高,才能发挥物理学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作者:李灿灿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注释

①冯虹,刘文忠.对应用型大学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19(2)(总第60期).

②白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哈佛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

③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5.2(总第3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