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2-02-28 03:09:17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取材便捷,贴近生活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十分贴近的课程,许多物理知识的发现都源于生活。家庭实验不同于学校实验室,缺少许多专业的器材,那么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设计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不仅取材便捷,同时便于操作。例如,在学习完“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家中常见的物品来做一个小实验:把玻璃杯或碗中装水,然后将筷子放入水中,观察筷子“折断”的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准确的理解关于“光的折射”的问题。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可以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以及物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自己去挖掘更多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除了筷子在水杯中“折断”了,还有水里的石头变浅了、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所造成的,当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生活性之后,可以有效提升其动手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去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索。

二、操作简单,锻炼能力

初中生第一次认识物理学科,其理解能力和感悟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开展物理家庭实验的时候,教师应当避免选择操作复杂的实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更加独立、逻辑性极强的物理思维方式,便于顺利地完成物理家庭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深度兴趣,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掌握压强的相关理论原理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可以在家里完成的一个趣味小实验:冲不走的乒乓球。在一个脸盆里面装半盆水,放在水龙头正下方,并打开水龙头,然后取一个乒乓球放置在水流出水口处,此时观察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可以发现乒乓球被牢牢“锁”在水流中,无论把水流开到多大,都无法把乒乓球冲走。这就是利用了大气压压强的实验原理,靠近水流侧乒乓球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而远离水流侧的水流速小,压强大,而且四周的压力基本相等,所以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只能在水里不断跳动,却永远无法逃脱,除非关闭水龙头。这样的实验规模小,实验器具简单,同时也能够准确应用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究式思考,不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悟学习的乐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知识清晰,基于课本

家庭实验是一个把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一个物理阶段,同时也是生活常识和理论知识相互转化的一个过程,物理知识一旦脱离生活实际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相应的也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提高处理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家庭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基于课本,知识点清晰准确,牢牢把控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关键点。例如,在往暖瓶里面逐渐倒开水时,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多,暖瓶里的液面不断上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逐渐变高,这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物理现象,这样的生活常识也集中体现了其中的物理原理:那就是在液面与瓶口之间存在空气柱,在往里面加水的时候,冲击了这段空气,,空气在受到震动之后就会发出声音。倒水时随水位的不断升高,瓶内空气柱变短,震动频率增加,发出的音调自然就变高。这样就可以通过音调的高低来判断倒水是否快满了。如果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再到生活中去细心地观察周围的实际现象,这样就能够准确的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所学的物理知识一一对应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养成也是极其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家庭实验给予了学生更多亲自参与的机会,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观察、探究、思考,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家庭实验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物理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田岷.“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区,2017,(06):87.

[2]巴拴存.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06):66-67.

[3]徐庭燕.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关于开展家庭物理实验[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8):106.

[4]谭小明.浅谈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合理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5):105.

作者:吴亚红 单位:贵州省金沙县平坝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以自主或合作学习的形式对教学实验内容进行表达、质疑或探究等认知活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完成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思维能力的锻炼。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确实存在形式单一、教学语言枯燥无味、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将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入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改善现有传统的物理教学成效。首先,探究式实验教学能透过实验现象带领学生主动发现并解释物理学原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探究式实验教学强调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意识;最后,学生全程参与了实验过程并交流分析了实验结果,实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设置实验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学科。对于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物理理论经常是晦涩难懂的。然而在物理理论的教学中引入实验现象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及意义。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及心理特点等要素相结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相关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产生对物理知识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讲授“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主题时,可以先引入一个问题情境:人类眼睛的晶状体就是类似一个凸透镜的结构,通过把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成像来“看”到外界,那么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解释近视眼现象呢?这样就把物理问题与实际生活关联了起来,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进而进行猜测和论证。近视眼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部分学生为之苦恼的事情,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近视现象的原理。教师通过简化眼球成像模型、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让学生明白近视原来就是类似凸透镜的晶状体发生形变,使其焦距发生了变化,因此视网膜上面的成像也就不清晰了。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近视的成因,又在研究实际问题中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记忆也会更加牢固。通过这个情境问题的讨论,学生发现物理原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进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实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构建开放式实验课堂,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书本上的理论学习往往比较抽象,对于初中生很多生硬的理论接受起来是有难度的,很多时候学生就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但是物理的理论知识,必须要明白其含义,才能记得牢、用得对。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就要依靠实验的展示与教学。理论来自于实践,而发展理论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验就是实践的一种,因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明或是教师演示上。学生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的能够验证物理理论的实验现象,往往理解会更加透彻,有助于对理论和知识点的学习。实验教学中,要体现开放性,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流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发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浮力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密度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影响,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鸡蛋盐水实验。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沉入盛水容器的底部,然后让学生不断往水中加入食盐,最终可以观察到鸡蛋浮于盐水之中。通过不断往水中加入食盐这个操作,并观察溶液色泽状态的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密度变化,而通过对鸡蛋的受力进行分析以及观察最终鸡蛋在溶液中的状态的改变,也会加深学生对溶液密度会对浮力产生影响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注重实验结果的交流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结果的交流与分析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学生首先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然后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最终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合理的理论解读,从而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然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关注的并不是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而是学生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过程———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完成实践活动中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中“焦耳定律”的实验教学过程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电灯及电炉这两件常用的用电设备并对其通电,随后邀请3至4名学生担任实验小助手,请他们用手感受通电后两台用电设备电线发热量的区别并描述出观察的结果:电灯和电炉都会发光发热,但电炉电线的发热量要明显高于电灯的电线。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测,考虑用电设备的发热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对此会有多种猜测,如“用电设备的发热量可能受电流大小的影响”“通电时间越长电炉发出的热量越高,因此发热量与通电时间长短有关”等等。针对学生总结出的用电设备发热量的若干影响因素,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图和实验装置,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一一的验证。在这个实验结果的分析与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作者:王根兄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第三篇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可以有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也能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方法浅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物理教学实验已不再完全是过去那种多实际操作方面的实验,演示实验开始比较广泛地进入教学课堂。物理教学之演示实验怎样通过比较理想的方法提高其实验效果?现结合平时教学对此进行相关的方法浅议。

一、演示实验需力求促进学生仔细观察

从相关意义上说,物理教学的课堂演示实验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为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运用起来也比较便捷,但存有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演示实验在演示过程中很难吸引相关学生眼球,致使部分学生不去进行专心致志的观察,形成不了正确认识物理现象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则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狠下功夫。人们也必须承认的是学生学习物理需要观察、思维、探索的三足鼎立,而其观察则是三足鼎立学习物理的基础所在。学生没有仔细的观察,其对物理进行比较正确的思维和科学的探索当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可能。所以,物理教学进行演示实验,需要力促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例如学习“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这一知识,教师将一装有水的烧瓶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直至沸腾为止,然后将瓶移开,迅速将塞子塞紧并将烧瓶倒转过来。如果不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那学生就不会观察到烧瓶中的水已不再沸腾。如果将一杯冷水浇在烧瓶的底部,学生还不去进行比较迅速的仔细观察,那学生也就不可能惊奇的发现,也就不可能去比较正确地理解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二、演示实验需力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物理,光去进行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人们深谙“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对于学生物理学习的演示实验,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或者就是处理不当,那就当是“观而不思则罔”。所以,物理教学的演示实验,当力推学生观察基础上的思维,甚至就是比较相当科学的思维。为了学生能够产生相关的思维,人们所进行的演示实验也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努力让自己的实验能够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动感,让生动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创新。如进行《大气压》的演示实验,先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后再手拿大试管倒置,在学生观察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时,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意义上的讨论。学生对这新、奇、趣、险的实验现象感到意外,学生对这新、奇、趣、险的实验现象进行研究,结果比较有意义地发现是大气压使得试管缓缓上升。这样的演示实验,这样的学生观察,学生是兴趣盎然的;这样的学生观察基础上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是有效的,思维结果也是比较具有质量的。由此,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演示实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比较能够顺利焕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生命活力。

三、演示实验需力求培养学生探索习惯

应当说,平时的物理教学,学生都从生活中得到一些相关物理的感性材料。这些材料有本质的,也有非本质的。这些材料都呈现这样的特点,那就是本质与非本质的因素都交融在一起。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交融在一起的材料是难以让学生去产生理性认识的,运用演示实验,是可以突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的。但不等于运用演示实验即可完全方便而又瞬间地使学生对物理概念与规律有透彻的理解。这里面还应当有一个过程,这过程比较简单一点说,当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只要发现一些物理现象或规律,马上就比较容易去“知了、知了”地叫着,甚至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叫个不停。这并非就是学生所不能改变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对演示实验所呈现出来的现象进行探索,那学生会是完全不可能去“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的,而且就是多种程度上的不再“知了、知了”地叫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演示实验力求培养学生探索习惯是物理教学所必须追求的理想目标,而且是必须达成的理想目标。平时的演示实验,关注学生的探索,引领学生去探索,学生物理学习的探索令人欣喜。如教学物理液化概念,在准备一瓶冰冻矿泉水,并用抹布擦干净,展示给学生,学生立即被唤醒,立即对生活中的经历和脑中的记忆进行回味和疑问“过一会,瓶外会有水珠出现?”同时还对“瓶外为什么会有水珠出现?”进行探索,学生在自身探索的基础上便做出这样的确定,“水珠不是从瓶内渗出来的”,“水珠是从空气中来的”。学生也还在相关的探索中发现:这水珠就是从空气中变来的。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我们能在演示实验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就一定会得到满意的学生探索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安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教学探讨[J].物理通报,2008

[2]李先军.对初中物理几个演示实验的改进[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

[3]付召文.新课程理念下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

作者:秦有旺 单位:临桂区临桂镇秧塘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