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探析6篇

时间:2022-07-20 08:38:29

初中物理教学探析6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一、初中物理合理化概念教学的策略建议

1.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自身认知特点

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交叉性很强的自然学科。物理概念也常表现为字面意思模糊,绕口难读等。而物理概念的有效教学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及效率。然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心智及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十分敏感。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展开概念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熟知学生的心理机制。有效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为学生在这个阶段对知识的认知常表现为由感性到理性;有表面到深层的过程。那么,教师在展开概念教学时要做到“感性——理性——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通过形象的教学辅助工具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学习“功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功率。教师可以借助物理模型及事物、图像、影视等等形象的表现概念。我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分组对实验大桶中装水,时间截止后分组称重。然后计算每组学生的功率。让学生具体的认识功率的概念,深化本章知识点教学。

2.借助情景教学、深化物理概念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的最好教师。只有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常,物理概念比较生涩,很多学生会出现模糊定义,认识不全面。甚至知难而退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情景化创设具体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声音传播的介质”这一概念时候。学生对于“介质”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而且“介质”本身就是很抽象,学生认识起来容易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加深对声音传播介质概念的认识。可以创设情景。让两个学生为一组的设置“口杯小电话”,也就是土电话。然后让学生站到距离很远,用正常的声音说话。分别对比普通对话与土电话对话的清晰度。也可以设置真空杯罩,里面放手机。在真空和常规状态下,分别拨打手机。听手机铃声等等。通过这种情景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然高涨。教师也可以趁机询问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

3.建立概念知识联系、温故知新

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知识点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而教材的编写又是经过很多专家反复修订的,对于学生的认识特点把握也十分准确。知识点的安排也是由浅及深、循循渐进。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就要有效构建概念知识体系,方便学生温故知新。例如学习“机械效率”的概念时候。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必然有“有用功、无用功、效率、总功率、额外功”等等。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前后概念的联系,方便前后知识点的构建。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总结

综上可知,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模块,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本质和核心的部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做到概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作者:张海涛 单位:宁夏海原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分析

一、导学案与普通教案之间的差别

1.两者突出的重点有所不同

导学案重点是学习什么样的物理知识,怎样学习物理知识;教案主要突出的是教师教授什么样的物理知识,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教授物理知识。也就是时候,普通的教案主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较差。而导学案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知识。从上述论述情况上来看,两种教学方式主题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两者的角度不同

导学案立足的角度是学生,能够为学生提供操作的具体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相关的步骤自主地进行学习;教案则是立足在教师方面,主要以教材为主要内容,只注重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很少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

3.两者检测的程度有所不同

导学案主要检测的方面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的检测方式是课前检测。这一检测方式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把握课堂教学中情况,突出教学的重点。普通教案对学生的了解只能通过预设,并没有对其进行分析,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了解。4.导学案与普通教案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同导学案中在问题设计方面中主要的对象是所有学生,这一情况给每个学生都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普通教案在问题的设计方面经常会出现被提问的学生依赖同伴进行做大的情况,自己并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5.导学案与普通教案教学思路领悟的程度有所不同

导学案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老师的思想,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学生还能够快速地进行学习,减少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走弯路的情况发生;而普通教案教学的教案只存在于教师的心中,学生是无法了解的,因此,导学案在应用的过程中效果更佳。

二、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容易出现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的相关操作不够熟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学生的相关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时没有做到及时纠正这一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汇总语言表述缺乏专业性,因此常常会出现错误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其错误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观点,干扰其正确地理解。(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点评不够深度,需要教师进行补充。(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时大多数教师会出现浪费时间的思想。

三、导学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文中已经论述了导学案在编写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同样也适用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从上述情况上来看,物理教学设计的模型需要阐述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的内容;(2)对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行分析;(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4)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新课标对本节课规定的相关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5)学习的主要目标。

作者:卢淑娟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十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问题性原则.探究式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相互解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通过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性原则.探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力图使学生全程参与“做中学”活动,让他们在经历假设、收集、分析、处理、评价中锻炼思维、提升实验能力.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采用“低起点、缓坡度”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加大探究力度,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发展性原则.探究式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还要促进学生非智因素的发展,要通过营造出悬疑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包括激发兴趣、提高操作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等.

4.平等性原则.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创造民主、平等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交流、敢于质疑.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要从生活中挖掘与教材相联系的内容,通过创设生动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激活思维,引发学生的质疑.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下:师:(播放长岛的海市蜃楼的奇观)同学们看了,有何感想?生1:太漂亮了,真壮观!生2:它是如何产生的?师:同学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来研究一个简单的例子,把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直接看和水中看有何不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师:猜想一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生:可能是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发生了偏折.师:这个同学的猜想到底对不对?用什么来检验?生:对的,用实验.师:用什么样的实验呢?生:让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教师从奇妙、壮观的“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出发,激发了学生对现象产生原因的好奇心,接着又通过筷子在水中发生偏折的现象,引出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2.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猜想与设计能力.物理探究教学要摆脱对教师指导的依赖,要通过实验去验证猜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物质的密度”时,学生容易理解“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但对“物体各种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能相同”的假设还比较困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回形针的质量,提出问题:(1)由其他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是否也满足这种关系?(2)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大到原来的2倍吗?(3)做验证实验,需要直接测量哪几个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用什么办法测量?学生在猜想、分析、实验、归纳过程中提高了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3.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探究的协作能力.教师要通过调查走访和课堂观察将学生按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异质分组,让组员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实验能力训练的最优化.例如,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内容时,教者让学生进行了室外探究活动,在完成“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展示和交流.A组学生将篮球从11.2m高的三楼由静止丢下,测得篮球从三楼到二楼与从二楼到一楼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为高度相同,时间不同,因而可以推算出速度一定是变化的.B组用羽毛球从二楼自由落下,高度为8.6m,在一楼和地面测两次时间,再全程测一次时间,求得三个的平均速度中,从二楼到一楼的平均速度最小,全程速度其次,而一楼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最大,可能羽毛球受风的影响,没有做直线运动,可能会存在误差.C组学生用乒乓球从斜面木板上滚下来,研究时将木板分为相等的三段,在每段的终点计时,每段用的时间不同,说明乒乓球的速度是变化的.

总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物理教师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学,使探究式教学真正植根于物理教育,展现它的活力.

作者:李海梅 单位:江苏响水县黄圩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模式分析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少经验主义教师偏重于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较为普遍,少部分教师还在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仍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学生学习空间小、时间少、氛围沉闷、参与意识不强,不利于各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认知结构水平基础上,实施有效手段,打破原有认知结构,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缺陷、素质教育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现代化物理教学模式。物理教学活动不但要让学生记住结论,还要了解和掌握研究方法,感受物理学其中的奇妙之处,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学习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基本原则

“启发式”不是“放羊式”,要遵循科学原则,教学程序要设计合理,组织活动和教学方法要灵活巧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以学生积极、主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下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让教学活动成为教学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翁。由于物理有其特殊性,许多结论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教学应重视观察、实验指导,组织探究、交流。启发式教学模式不但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观察和思考方法的给予,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实践、探索的综合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启发式

问题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实情,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它不仅能检验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综合,用自己的理解说明物理现象以及证明物理规律。比如,在教学“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时,教师问:“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但是怎样测量摩擦力呢?”因为摩擦力根本无法用弹簧直接测力,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串串问号。这时候,教师因势利导:“如果把力和物体运动状态进行联系,结果会怎么样?”转化后的提问学生便容易思考到物体在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的状态保持不变,于是便会形成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木块来测量摩擦力的方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用问题进行启发,不断引起学生兴趣与思考,最终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直观启发式

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行演示,引起学习联想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又如教学“升华和凝华”内容时,学生难以接受固态和气态之间“突然”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冰箱里的霜越来越厚,来说明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固态霜的过程。然后打开冰箱门,用嘴巴直接往里面吹气,此时,“白气”形成使得霜厚得越来越快了。放一块木板到冰箱里,用电吹风热吹风“发白”木板,让凝华和升华过程呈现眼前。当然,还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这一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三)对比启发式

用相互联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新旧、正反对比启发,在同中奇异、异中求同中进行深入分析,加深理解。初中物理教学常用概念对比和观察对比来强化学习效果。比如在自由落体学习中,教者选取两个例子分析。一张大纸飘落和一个小纸团落下进行对比,引导思考同样是一张纸,张开的飘落慢,揉成团的快,得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不一定快,应该考虑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总之,“启发式”教学方法恰当运用于物理教学,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物理有关概念和规律,对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和规律,发展创造力和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陈兴 单位: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高棉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一、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和意义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光要研究物理课程标准,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机械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有学生来问,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思考这个问题,最后与学生形成共识: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某种程度来看就是机械发展史,从最原始简单的机械到现在高精尖的机械,人们就是希望用更省力、更有效率的机械来帮助自己更方便、有效地改造世界,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在未来,机械发展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从科学研究这个角度来看,学习机械效率的意义,就是为了设计出机械效率更高的新机械来代替效率低下的旧机械。现在人们研发新型材料来减轻机械自重,研发新型机械结构、润滑油等来减小机械摩擦,研发更好的密封材料和技术来减少能量损失等,就是这个道理。从实际使用这个角度来看,学习机械效率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和保养机械,在使用机械过程中接近并保持理论设计中的最大机械效率。例如,运载车辆尽量按照设计的满载标准运送货物肯定比只装少量货物机械效率高,定期给机械上油来防止机械生锈,定期更换机油来减小机械摩擦,根据需要清洗或更换零件来减轻机械自重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仅仅是使用机械,而不是去设计、改良机械,所以,我们学习机械效率更为重要的意义,就是如何使用好机械,让机械发挥出更大的效率。另外,我们懂得了如何高效率使用机械,才能既提高经济效益,也节能环保。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明白了学习机械效率的作用和意义,就能更主动有效地学习并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学习其他物理知识,同样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这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了机械效率,就会遇到各种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例如,有一道问题是问如何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给出的参考答案有:①增加钩码的重量;②换质量较小的动滑轮;③在轮轴处加润滑油。我觉得有些不妥之处。本题中有用功是将钩码提升到某一高度所做的功,理论上增加钩码的重量,然后提升相同的高度,的确增加了有用功,而克服动滑轮重和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几乎不变,那么机械效率就提高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功应该是很明确的,比如,要将质量为200kg的建筑材料通过滑轮组拉到5楼待装修的房间,工人不会为了提高机械效率而拉300kg的材料上楼,因为多出的100kg货物并不是装修所需要的材料,多花了力气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算是有1吨的装修材料要拉上5楼,是不是一次就把这些材料统统拉上楼呢?理论上一次拉上去机械效率最大,但是还要考虑机械的承受能力、人的承受能力,因此,1吨装修材料往往要分几次拉上楼。如车辆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载,可以使车辆接近理论设计的最大机械效率,这里的前提是保障机械的安全,更要保证人的生命安全。超载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机械效率,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它会使机械寿命大幅度缩短,更重要的是操作机械的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上述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设计,不光要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起到应用知识的正确导向作用。上述题目的设计,应回避掉这种增加物重来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或是在题目中标注好“在安全使用的前提条件下”。最好的办法,还是引导学生通过减小额外功的方式来提高机械效率,这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也是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我把上述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增强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

初中物理教师不能把物理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要把物理复杂问题尽量简单化;多思考为什么要向学生教物理这些方方面面知识;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渗透生活中的物理常识;以生活中的有趣事例来激发并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而千万不要让学生畏惧这门学科。只有让学生听得明白、学得明白、练得明白、考得明白,才能真正保持并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刘璟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育才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重要性分析

一、成功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导入的重要性

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都有一个十分吸引人的开始,良好的开始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精神状态为之一振。这样好的开端也是为之后的教学内容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学生对于之后的物理教学内容也必然会发自内心的产生很大的兴趣。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上也会更容易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初中物理课程的“光的反射”一节中,老师可以在课前首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靶子,请一名学生利用激光手电设计靶子,这样的尝试,学生很容易就做到了,老师可以借此回忆上一节课程的内容,进行提问,“这个现象利用了什么知识?”学生:“上节课讲到的光的直线传播”。之后老师在靶子前方放一面镜子,然后要求学生再次进行射击,这时候这名学生无论怎样尝试都无法射中靶子,其他学生的兴趣自然被激发,纷纷要求进行尝试,结果所有的同学都以失败告终。学生们好奇心被充分调动,并积极进行讨论。借助这样的课前氛围,老师开始了本节物理课程内容的讲解。老师会说:“如何在有一面镜子的情况下射中靶子呢?学完今天的课程大家将可以做到。”这样的课前提问,必然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一种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不用督促,发自内心的主动去学习。让知识的理解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的去发现物理课程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达到新课标教学的真正目的。例如:在学习“温度计”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设计好并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温度?温度计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摄氏温度如何进行测定?常用的温度计通常分为哪几种?这些问题的提出首先应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开始之前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来了解温度、温度的单位以及原理构造等等,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不必先讲解内容就允许学生先进行课堂讨论,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做温度计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温度计,并将温度计放在两个水温不同的冷热水中,并认真观察出现的物理现象。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出知识的结论。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样的学习记忆和理解都更加深刻。之后老师在进行本节课知识的适当补充和讲解,并布置下课后思考题,课后思考题从温度计测量的缺陷以及如何改进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解答。这样的完全自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重视初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物理的知识本就应该源自生活,并最终的应用也要回归生活。因为应试教育制度的关系,导致初中物理老师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分数方面,而忽视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针对这样的现状,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穿插更多有关物理实际应用的小知识,增强学生对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尽可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内容而是贴近生活的科学技术。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形成对于知识的探究、创新能力的应用探究,为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例如:在“光的传播”这一课时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小孔成像”照相机。或者在“电与磁”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实验室制作简单的小型发电机。并讲解发电机的应用实例。再或者,在“潜望镜”一节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先自行收集光污染现象的有关资料。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林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语言提炼的艺术。”语言是教师在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衔接最重要的一环。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在课堂内容的讲解上,物理老师的语言应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合理性。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这节课程过程中,通常老师会对概念进行陈述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够深刻的理解其内在含义,而如果进行ppt演示举例并加以简单的语言陈述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出反射的原理。同时,这条概念还应该特别注意表达的合理性,如果反过来陈述“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样在物理学里面就是完全错误的。

2.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很多初中物理知识概念表达十分抽象,对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应该在实际讲解中多联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教师语言应该具有感染力。教师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主要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而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以及肢体动作都成了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在课堂上物理老师富有情感以及感染力的表达,更能吸引学生,并获得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杨海涛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援疆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