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

时间:2022-03-01 08:47:22

浅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

一、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开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的吸引力与趣味性。尤其是像物理这样难度大、逻辑性强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新课导入的环节,采用新奇有趣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我就放弃了以前常用语言平铺直叙的导入方法,将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创设情境,来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我为学生播放了小品《狭路相逢》,小品中诙谐幽默的语言一下子就将同学们带到了所描写的情境中,同学们时不时的发出了阵阵笑声,这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小品结束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交警手里的酒精浓度测试仪,能够准确的测出驾驶者喝了多少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酒精测试仪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呢?”同学们摇摇头,陷入了沉默,我趁机对他们说,如果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你们很容易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我不仅导入了新课的内容,更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合作进行探究实验,并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感性材料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思维,让人更快的学习和掌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就是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既能强化学生对感性知识的认识深度,又能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欧姆定律是初中阶段的一大难点,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实验的方法对电流、电压及电阻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为此,我们需要准备的实验仪器有几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并按着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探究,分别是: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并做好记录。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画图表来验证欧姆定律。教师还应该简单介绍下本实验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明确控制变量法的适用条件,例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浮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等实验时都很适合用这种方法。

三、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讲解

欧姆定律看似简单,但却是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格外的用心。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次是要正确写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I=U/R(也可变形为U=IR和R=U\I)。最后要对公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防止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出错,比如U代表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伏特;定律中涉及的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导体和同一电路而言的,即满足“同一性”;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在含有电动机等非纯电阻电路中不适用。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学生要认真做笔记,对课本中没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并做好总结与归纳。

四、通过做题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

在讲解完新课内容后,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的更加透彻,教师应设计几道练习题,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讲解完欧姆定律后,我就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仅含有两个电阻的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0伏,电阻R1的组织为30欧,闭合电键S后,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及电阻R2的阻值。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只要学生认真分析电路,找清关系,利用欧姆定律就能够解决:R1两端的电压U1=I1R1=0.2A×30Ω=6V,所以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U-U1=10V-6V=4V,进而求出电阻R2的阻值R2=U2/I2=4V/0.2A=20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欧姆定律是中考物理必考题型,教师一定要重视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注重提高课堂的效率,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魏彦昭.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术期刊,2008.1.

[2]林丽华.怎样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学术期刊,2006.9.

作者:吴雪玲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白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