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23 05:03:00

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以下四种:

1、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

例如:在组织《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的第一节课的教学时利用酒精灯煮鱼这样一个实验。学生们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认为鱼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中,当他们看到加热烧瓶颈部直至水沸腾而金鱼却安然无恙的游来游去时,学生们惊奇不已,发生浓厚的兴趣。适时马上让他们根据现象提出心中的疑问,他们会非常踊跃。在教学中由于我的粗心,用手直接拿了烧瓶的瓶口,手顿时被烫得变了颜色,出现了很大的一个水泡,疼得直想哭,不过当时心理突然有一种想法“学生是不是怀疑实验的真实性呢?”,于是我把受伤的手给学生们看,他们的心又一次受了震撼。我提问“有没有学生怀疑这个烧瓶瓶口的温度”时,学生们起先犹豫了一下,接着斩钉截铁地回答“起先有现在没有了”。显然他们对物理这们课已经产生了兴趣,虽然这种兴趣只停留在现象本身,并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2、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我曾经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等小制作,结果90%的学生都做了。说明对动手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的学生是很多的,但是有些学生的这种兴趣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却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常常安排许多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

例如:在组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教学时,在课的开始我安排用“纸锅烧水”这个实验。学生凭自己的经验认为一点就能燃烧的纸,折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烧时,纸盒肯定会被烧破。考虑到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我决定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当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实验“纸锅”真的把水烧开而并没有被烧破时,他们在惊叹的同时也对本课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接下来的“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中,他们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时候都出奇的仔细和认真。

3、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起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二、科学探究引发好问心

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俗话说:学问,学问,就是一学二问.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当然今天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批判性,他们对书本上写的或教师讲的知识,往往可以提出疑问,产生批判性的独特见解.但他们考虑问题往往还欠周密和深入,容易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对于这些,教师应给予肯定,以鼓励为主,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闭锁,不愿提出问题,不愿和老师交心.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已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例如,在探究“浮力”时,先请一个学生给其他同学讲授阿基米德巧解皇冠之谜的故事,然后留下一个“小尾巴”来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阿基米德是怎样鉴别皇冠是否掺假的呢?让学生把心理存在的问题写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上由组长分析并归纳后提出,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多样的。

又如,在探究大气压强时,在课的开头利用演示实验“烧瓶吞鹌鹑蛋”,即将一个用开水烫过的烧瓶倒扣在铁架台上,在烧瓶口放一个比瓶口稍大的鹌鹑蛋,当学生看到蛋从瓶口慢慢进入烧瓶中的过程中时,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此时让每个学生写出心中的疑问后交流,学生很自然地会达到共识:是什么力量使鹌鹑蛋慢慢进入了烧瓶中呢?

再如,在探究学习分子间是否存在引力的时候时,以往教师设计时经常是利用演示实验:将两个光滑的铅块压在一起后,让学生拉开,只有在拉的学生才能体会到引力的存在及其大小,其他在下面看的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也不知道这引力到底有多大。如果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的话,又会浪费很多的课堂时间。若将演示设计成如下形式,将两个光滑的铅块压在一起后,挂在铁架台下,接着在铅块下挂事先装好砝码的塑料筒(塑料筒中的砝码不要被学生看见),起先学生以为挂起的不过是一个塑料筒时,他们并不以为然,但当教师像变魔术一般地不断从塑料筒中拿出砝码时,拿出的砝码的数量足以让学生瞠目。这样设下的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以好奇心刺激探究欲望,有效地提高学生发问能力。

三、科学探究满足好动、好玩心

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教师在此期间可以做适当的引导,使他们的方案改进一些,但不可以帮学生设计。但注意教师要要求他们必须在设计好实验以后才可以动手,由每一小组的组长管理。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

又如:有的学生在探究课上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好玩心理需要,他们常常在课后主动提出一些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帮助和满足。每个星期有一天对这些学生开放实验室,但是要求学生在自己探究的时候必须有老师在,老师不参与探究只是观众和提问者,并且注意学生在操作时的安全。

再如: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小制作给学生选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查阅相关资料或寻求父母朋友的帮助,最后自己动手完成小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体验制作的乐趣满足好玩心理外,还可以学到很多课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公务员之家

四、科学探究刺激好胜心

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

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了),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评价时可按小组交流的优良、提出问题的多少,价值以及课堂上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多少正确与否,给每一小组评定成绩,并在课结束前当堂公布结果.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还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解的习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地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学生能理清思路.当然,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课堂交流、课堂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也会因人而异,特别是中差生,面对这样的情景会自信心不足,也很难答出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会表现出特别的紧张。教师在了解他们这样的心理后要注意发现,只要他们的交流中一有所长,就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满足好胜的心理。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

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