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和优化策略

时间:2022-07-25 10:22:0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和优化策略

一、引言

高校体育社团承载着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学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其发展脉搏的窗口。学生体育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载体,在学校社团联合会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体育社团概述

高校体育社团是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指导下,由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团体。其特点:一是组织自由。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自愿参与的群体组织,对社团成员没有强制约束力,活动氛围较为轻松。二是群体基础好。学生体育社团来自大学生群体,可满足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需求。三是兴趣一致。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都是有着共同爱好、共同志向,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四是信息交流快。社团成员来自不同专业、年级,突破了院、系及专业的界限,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从而为学生构建便捷的交流平台。

三、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高校时期作为社会化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其校园更是作为重要的社会规范教育场所而存在。由于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减少,其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提升其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促使其体会到体育运动的真谛。2、培养协作精神。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通过体育社团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相融合,不断完善其思想品德素养,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社团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帮助、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其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这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体育社团不仅需要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同时也要与社会交流,在交流与反馈的思考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得以提升,这在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引导其投身实践活动,对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营造终身体育环境。学生体育社团最大的特征就是自愿和主动,它是基于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兴趣,而自主参与,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可亲身体会到该运动的价值,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其运动能力,还可以促使他们对某一项目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由单纯兴趣内化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最终形成固有的价值观,使体育运动成为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社团可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与行为能力,为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5、有利于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学生体育社团作为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延伸课堂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德、智、体、美的培养目标。此外,通过社团的研讨及交流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及自我完善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

四、学生体育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1、社团管理不够规范。某些体育社团成立时仅凭个人或者少数人兴趣,缺乏广泛地调研,致使手续不规范和管理不到位,社团内部分工欠明确,使得管理较为混乱,虽制定出一些规章制度,却没有真正地执行。2、成员流动性较大。参加社团活动缺乏恒心和持久性,再加上社团组织活动时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各环节缺乏思考,使得某些活动难以激起大学生的兴趣,社团是自由组合的组织,没有行政约束力,因此社团成员因兴趣低落而退出组织。3、活动经费不足。大部分体育社团均是靠会员交纳非常有限的会费来支撑,缺乏社会的赞助,因此,活动经费十分匮乏,难以满足社团活动需要,限制着活动的品位,制约着社团的发展。4、认识存在局限性。部分社团管理者对高校体育社团的认识仍停留在生物学意义范畴,并未探寻出更深层的学术价值,认识上的局限性,会造成体育社团推动力的下降,致使体育社团存在的价值特别是社会学意义逐步被漠视。

五、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的优化策略

1、明确社团发展方向。加强团组织和校学生会对体育社团的领导,牢牢把握体育社团活动的大政方针,指导体育社团紧紧围绕教育培训目标,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自律机制。学生体育社团需要加强自身监督及管理力度,不可仅依赖于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特别对于影响力较大的活动,需要体育部出面的,应该先经过学生体协审核,再交学校体育部门定夺,所以,学生体育社团需完善规章制度,且健全自律机制,最终形成自律意识。3、进一步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体育社团若想顺利开展工作,则需要获得学校各个部门的支持,作为学校的各个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团意识,完善社团评价体系,实施优惠扶持政策,即学校在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提供有偿服务,给予一定的扶持,并逐步提高社团的生存能力,从而为体育社团形成良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4、加大资金投入。学校应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划拨一定的活动资金,尤其对那些有较大影响且活动频繁的体育社团给予重点扶持,在其场地使用、经费支持和聘请指导教师等方面为其创造条件,确保体育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鼓励体育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舞台及丰富的资源,进一步充实社团活动内涵,并通过有益的活动,从而达到教育学生、锻炼学生且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需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提升效果,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兵.论高校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5).

[2]陆军.浅议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

[3]王福杰.论大学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

[4]张丽娟,郭占久,陈静,李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校园文化功能与管理策略[J].体育世界,2013.

[5]刘伟华.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4)150-153.

[6]任远金,陈双.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性质、结构特征及特点[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249-250.

[7]张强弓,刘鸣鸣.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425-427.

[8]张辉,兰顺领,蒋圣祥,李正.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与高校关系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3011.33(5)76-78.

[9]徐国娟.系统论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5)166-167.

作者:孙家根 单位: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