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时间:2022-05-23 04:10:05

基于成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信懋中学围绕“成长教育”的内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挖掘和研究,从成长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着力构建基于“成长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文化力提升学校发展力,促进师生成长。

关键词:成长教育;校园文化;成长校园文化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教育要做到极致,就是做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就是以文育人。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学校建设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学校教育的灵魂。信懋中学学校文化基于“成长教育”的理念,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以“成长”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构建理念也在实践和研究中应用而生。

一、“成长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而成长是生命存在的价值,教育的价值,也是教育的终极意义。教育应该尊重人的生命的原有基础及成长规律,为每一个人的生命提供合适其发展的机会和可能。信懋中学作为宁波国家高新区的一所初级中学,经过思考、辩论、学习、请教,认为学校是为学生的成长而设的学校,学校及教育本身也是在不断成长的,于是,确立了成长教育的教育理念,并突出了两个关键词:促进、奠基,学校要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学校要为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为核心明确了办家长放心、教师安心、学生开心的学校,实现师生同成长、家校共发展的办学思路。确定发展创建智慧校园、书香校园、科创乐园、健康家园,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天赋潜质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也以成长教育为载体,通过构建成长校园文化、成长德育、成长课程、成长评价五个体系,多角度多方位来实现成长特色的学校建设。

二、成长校园文化的形成

一个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内涵的的形成,有他独有的基础。人类学家指出,文化就是浸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美国学者迪尔和彼得森认为,“学校文化是由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长期以来的工作和生活所共同建构的组织传统与规则,并内化为人们的思考、活动和感知问题的方式”。信懋中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从学校的历史、现状和特色出发,一步步确立富有本校特色和灵魂气息的成长校园文化内涵。(一)基于历史渊源的成长校园文化成长校园文化的挖掘源于学校的传统渊源。信懋中学的历史追溯于1911年的私立凤育完小,系王传麟先生之父王信懋先生筹划创建。1992年王传麟先生捐巨资重建凤育完小,并以父亲的名字命名为信懋小学,1994年3月投入使用。信懋中学源于一个商人王传麟先生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情义,信懋中学的文化元素可以理解为一种“根”的元素,这些元素表现在凤育学堂的演变、台商回报家乡的举动、培养学生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二)基于大众教育的成长校园文化一所初中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初中,初中首先是义务教育,不同于精英高中以及精英高校,初中以培养公民基本素养为目标,是面向全体国民的。因此初中的育人目标就是给各生提供一个成长的环境,帮助学生挖掘各自不同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而不是以将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为目标。(三)基于地域特色的成长校园文化信懋中学是宁波高新区的一所初中,就要突出高新区注重科技注重创新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信懋中学校园文化的元素挖掘中以宁波人走向世界的创新精神来综合设计。(四)基于校本特色的成长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是校内群体(诸如校长、教师、学生之间)以及校内群体与校外群体(包括家长、社区、社会团体、公众等)交互影响和互动作用下,最终形成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情感在学校生态环境中的呈现、累积、演化和共享。学校文化在校内外群体之间互相影响和互动作用的过程中不断衍生、不断变化、不断赋予新的诠释和意义。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的师生,学校文化生于师情和生情,使学生成长有更开放的态度和更广阔的社会联系。

三、成长校园文化的实践

《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需要建文化之道,更要通文化之途,一花一世界,一校一春秋,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信懋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寻找最佳的途径做到以文育人。当然文化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延也非常广阔,信懋中学着力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探究,建立了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一)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精心营造成长意义的人文氛围校园环境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学校的文化特征和学校的办学内涵相统一,主题建筑、人文景观和楼宇命名都独具匠心和成长理念相统一。学校的校标为“飞舞的凤凰”,灵感来自于信懋中学的前身1911年建校的凤育完小,内涵包括“生命、希望、阳光、品格、礼仪、气质、桑梓、历史、人本、胸襟”。学校的主题雕塑的寓意体现信懋中学的育人目标:培养有书香气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公民。体现中国人和世界观的育人文化。学校的楼宇命名分别为行政楼为“三省楼”,寓意为校长之“三省”、教师之“三省”、学生之“三省”。信懋中学以“成长”为核心文化统领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文化主题。学校在环境建设上打造书香园、花香园、乐学园、追梦园、成长园五园环境。学校的图书馆构建了一个智慧学习中心,电子阅读、小组讨论、自由展示等形态的学习方式都在智慧中心加以体现。书籍的摆放充分利用边角位置,营造分散、开放、随时随地的读书环境。校园的绿化重点不仅体现在景观的设计上,更是利用绿化空间将生活中和课本中的蔬菜、植物、农作物、果树等在校园的专用区域,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外,学校还专门设置了涂鸦墙、学生小组讨论室、谈话区、小舞台等布局,为孩子的成长精心营造人文氛围。(二)建设凸显以“立信”为核心的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精神环境建设的核心工作。学校的校名为“信懋中学”,从校名挖掘校训为“信以立人,才德并懋”,信以立人,才德并懋:“信”,取“信懋”之“信”,寓意信仰、信念、信心、信任、自信、诚信、忠信等意;“懋”取“信懋”之“懋”,意为茂盛、丰硕、丰收之意。信以立人,才德并懋,寓意信懋中学以信立人,追求德才兼修,德艺双馨,桃李满园。以此为基础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为“立信”,立信取自典故“徙木立信”,意为“人无信而不立,法无信而不施”。衍生以“立信”为核心的成长校园文化内涵为:一立立起“诚信”;二立立起“信任”;三立立起“信仰”;四立立起“信心”。诚信为立人之本,信任让人温暖,信仰生成力量,信心引领成长。以“立信”为核心确立信懋学校的校风为“诚信、勤勉、自信、进取”的8字。“诚信取自《论语•为政》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句,“诚信”为信懋中学师生的立人之本,要求全体师生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勤勉”是成功之道,要求全体师生做到勤奋好学,坚持不懈。“自信”取自《史典》中的“自信朱启萍:基于“成长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者不疑人,人亦信之”句,是成事之品,要求全体师生做到相信自己,相信潜力。“进取”是圆梦之源,要求全体师生做到努力上进,有所作为。8字的寓意体现信懋中学培养诚信做人,勤勉做事,充满自信,为梦想而追求不止的人的办学目标。以“立信”为核心确立“乐学、勤思、善辩、躬行”的8字校风,乐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取意《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勤思作为学生学习的品质,取意《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辩作为学生学习的能力,取自《后汉书•班昭传》中的“善辩者智,长于言辞,滴水不漏”。躬行作为学生学习体验的要求,取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8字学风寓意信懋中学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和思维训练,强化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习惯培养的教学文化。以“立信”为核心确立“修身、进学、赏识、奉献”的8字教风,修身:品正才成典范。教师品正德芳,方可担当育人之责。进学:学高方为人师。教师懂得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别人。赏识:赏识创造成功。教师赏识教育,是生命与爱的教育。奉献:奉献诠释爱生。教人者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8字教风寓意信懋中学教师崇德修身,重视自我教育,奉行赏识,以奉献诠释爱生的教育观。(三)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就要加强学校的报刊、校园网、微信平台的建设,加强原生态文化的引导和管理,坚持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信懋中学的校报《信懋之风》立足于学成长文化的宣传,做的工作是引导、弘扬、建设好的文化;我们要让优秀文化深植于师生的血液中,让优秀文化转化为一种习惯,内化为一种德性,成长为一种文明;我们要让学校文化引领家庭、社区文化,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作为学校的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学校还结合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地理位置、学生的年龄特点、社区资源、家长资源考虑策划一些具有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具有生命活力、有温度和有厚度的活动仪式。如学校的每年的毕业典礼、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留下温馨的回忆。例如:学校围绕“成长•感恩”慈孝文化节,让感恩情怀生长在每一位信懋学子的心中;“成长•诚信”书香文化节,让诚信扎根在每一位信懋学子的人生里;“成长•梦想”科技文化节,让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展翅翱翔;“成长•赏识”体艺文化节,让赏识发掘更多天赋异禀的信懋学子;“成长•自主”学习文化节,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触、感动、感悟,将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四)建设特色课程,彰显文化感染力学校处处皆课程,时时有课程,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融合时代,基于学校,生于师生,成于互动,是具有生命力和校本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最适合的环境的绿色生态场。信懋中学成长课程开发致力于建设一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弹性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担当和合作能力、健康和艺术能力、学习和生活能力、科技和创造能力成长课程体系,体现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性,课程本身的生成性内涵,构建成长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并通过多元拓展课程开设丰富成长体验。依托“135”生本课堂实践探索,学校课堂教学逐步从“理念课堂”走向“素养课堂”“个性课堂”和“生态课堂”。针对学生发展有快有慢、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学生“个性化课程”,进行分层教学。依托课程的社团化实践,为学生成长挖掘更多的核心成长元素。开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团,如义工志愿者社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模拟城市社团、机器人社团、铜管乐社团、合唱社团、国画社团和文学阅读社团。课程的社团化实践,通过更多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注入强劲的动力。依托“常规教育课程化管理”,将学校常规教育推陈出新,形成特色。例如早晨大课间的周一集会爱国主义教育,汇操展评、长跑早锻炼、活力课间,实现强化全民身心健康观念的新课改目标。经典诵读:晨读开展英语、语文经典诵读,回溯源头,传承文明。依托“德育课程系统化提升”,学校德育形成系统,进入品牌建设轨道。围绕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感恩”“诚信”“梦想”“赏识”“自主”五大主题,通过“德育课堂校本课”“德育活动校本课程”“德育实践校本课程”“德育展示校本课程”四个板块构建成长德育课程。将学校德育活动围绕“成长德育”主题进行分类整合,并丰富充实,在此基础上提升为校本精品课程。依托“家校课程社会化合作”,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大量研究了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后,把家庭教育也列入了课程体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社会和家长资源,开设了太极拳、药理知识普及课程。多元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真正实现让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四、成长校园文化的借鉴意义

从信懋中学校园文化实践经验来看,教育要做到极致,就是做文化,就是以文化育人,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引领师生确立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奋斗目标信懋中学的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全体成员的价值与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学校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行为观,使生活于学校内的师生员工,潜移默化地感受并内化为自我的规范、行动指向和践行目标;学校的文化所呈现的精神追求和理想愿景,对全体师生员工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奋发向上的不竭的动力,尤其是对新入校的师生是一种召唤,一种要求,一种规范,一种期望,认同学校文化,融入其中并自觉接受学校文化的影响。(二)启迪师生改造思想,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教化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尤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影响。(三)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和谐统一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全校师生迸发干劲,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学校文化也在时时刻刻警醒教师和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校文化能使师生深刻领悟到“学校精神”,强化学校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并自觉接受其要求,从而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或动力,使师生自我激励,产生较为持久的内驱力,从而努力完成学校教育目标。(四)改善心态、优化心境、提升心志学校文化的调适功能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的调谐上。对教师而言,良好的学校文化能促使同事间在精神上相互认同、互为支柱,在工作上相互支持、互相鼓励,在生活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学生而言,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有利于学生消除思想障碍,调节不良情绪,放松紧张心理,启迪学生正视自我,愉悦身心,克服困难,增加信心,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

作者:朱启萍 单位:宁波市高新区信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