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探析3篇

时间:2022-05-29 11:18:03

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探析3篇

第一篇

一、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概况

影视资源,也可称为影视资料,即电影资源和电视资源的合称。是以电磁材料、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电磁手段或光学手段,以及数字形式将声音和图像记录下来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献载体类型。即音视频电影片和音视频录像片〔3〕。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是指与云南少数民族有关的音视频电影片和音视频录像片,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等,来源于生活、取材于本土,题材内容广泛、艺术手法多样。比如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苗族、哈尼族)、《芦笙恋歌》(拉祜族)、《边寨烽火》(景颇族)、《五朵金花》(白族)、《阿诗玛》(彝族)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有反映时代精神、歌颂先锋人物的现实题材电影电视剧,比如《杨善洲》《索道医生》等;有历史题材的作品,如电视剧《茶马古道》《钱王》《木府风云》等;有反映爱情亲情的影视,如电影《花腰新娘》《千里走单骑》《风花雪月》等。在国际国内获奖的影视作品很多,如电影《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纪录片《德拉姆》《最后的马帮》等。其中,纪录片的成绩十分显著。反映茶马古道沿途居民生存状态的电影纪录片《德拉姆》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数字电影奖;真实记录藏族群众朝圣过程的纪录片《心中的香格里拉》获纪录片一等奖;运用现代3D技术制作的大型高清剧情纪录片《消失的古滇王国》,曾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其他还有反映楚雄彝族风情的大型专题片《火之舞》分别获得了金鹰奖和飞天奖,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在国内外都好评不断。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无疑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厚的教育资源。

二、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切入点和新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导向性、内在的凝聚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创新性等特征〔4〕。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培养教育的主要对象,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部分〔5〕。把民族的精神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思想品德、素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精神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影视资源作为记录和传播信息的特殊信息源,以其传播形式生动、针对性强、体积小、信息容量大、内容涉猎广、声像并茂、直观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青睐〔6〕。观看影视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据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排第一位的是“看电视或电影”,占53.55%〔7〕。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除了具有物质属性的价值外,那些蕴含在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成的艺术表现手段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文精神、朴实情感、思想文化形成强烈的思想张力,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和谐校园文化的文化熏陶功能和精神培育功能。

(一)将影视资源表达出的先进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不稳定性和教育可塑性强的特点〔2〕21。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当代大学生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影视艺术是面镜子,受众在欣赏影视艺术过程中不但可以得到身心娱悦,而且可以关照、审视、反思自身的人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影视艺术是人生经验的艺术概括和展示,受众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借鉴影视艺术反映的丰富生活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提升心智和能力,从中汲取社会生活的精神营养”〔8〕。电影电视剧《杨善洲》,真实地反映了杨善洲始终把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深深地铭刻在心,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改善百姓生活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真实事迹。他是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其真实感人的事迹、朴素真诚的话语,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本质所在,可使学生在观看后受到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电影《索道医生》以全国道德模范、福贡县石月亮乡乡村医生邓前堆为原型拍摄而成。邓前堆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往返于险峻的怒江两岸,为群众看病送药,用坚守换来了百姓的健康。在28年的行医过程中,他谨记“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信念,用十几年如一日的溜索行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份朴实的坚守给予了人们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可见,现实题材中的先进人物形象体现出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先进性,体现为当代社会主义的文化精神,是一个时代精神价值取向的代表,代表着共同的社会理想,是当代的英雄人物或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时代的楷模〔9〕。影视剧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刻画了典型的人物,以事实本身解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将影视资源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中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指导意义。在多元文化与价值的状况下,大学生容易迷失价值、荣辱不分、混淆是非。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10〕195。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立牢固的精神纽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之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大学生爱校荣校,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观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在感官、情感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热爱民族文化、激发民族精神、珍惜幸福生活、创造美好未来。大型民族题材电视连续剧《茶颂》,揭秘了普洱茶与雪域西藏的神秘往事,该剧主要讲述了从鸦片战争爆发后到20世纪初中国茶政的百年间,云南各民族用茶叶支援西藏,两地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抵御外辱、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故事,折射出西南少数民族的生存智慧和民族气节,再现了茶文化源远流长、恢宏博大的历史。这既是一曲茶的颂歌,更是一曲中华民族大家庭生死相依、团结一心的颂歌,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团结互助、共守疆土的民族精神。像这样具有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荣辱观教育的影视作品还有不少。电视剧《茶马古道》故事发生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贯穿滇、川、藏直达印度出海口的茶马古道成了惟一能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地面通道。大敌当前,以民族大义为重,生死与共,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使各民族商帮之间所有的前仇恩怨都得到化解,保证了抗战物资的运输和内地与滇、川、藏政治经济的联系,彰显了爱国、抗战的正义民族力量。电视剧《香格里拉》讲述的是1936年的香格里拉,一个高原上的少年如何在生与死的各种考验中成长为一个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的故事。主人公为了保家卫国,组织民团以及物资上前线抗击日军侵略,最终粉碎了入侵者的阴谋,维护了民族尊严。面对外敌入侵,大家团结一心,是少数民族身上热情如火的精神,造就了民族正义力量的传奇。

(三)将民族影视资源的文化力量融入到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中

文化艺术的终极意义就在于人性的升华和精神理想的实现与超越〔11〕201。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产生美感,引起道德感,可以得到道德的感化和教育,得到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教育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10〕221,推动高校形成高尚的风气,促进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影视是极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是建设和谐文化、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承载了美育与社会教育责任,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价值形态。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源自本土,反映了各民族的变迁以及独树一帜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现了本土化和奇观化的特点。民族生活真实化、表演生活化,生活因艺术而美好、艺术因生活而真实。优秀的影视作品是现代社会最具公众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力量,不仅能在寓教于乐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还能通过影视的艺术表达手段改变他们的审美倾向,提升其艺术鉴赏水平,达到对大学生的美育功能。把美育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精神文化或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更契合中华传统精神文化的艺术理想与总体特征,因为美育以道德为指归、以艺术情感为途径,恰好是道德与艺术的有机融合〔11〕210。电视剧《茶颂》中层次多彩的场景,再现了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再现了19世纪末期边疆茶市、普洱古茶园、大理南诏古茶坊、思茅官茶局、勐撒宣抚司及海关、驿站、寺院等历史遗迹。该剧将茶礼茶宴、民情风俗、民族歌舞与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部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中国民族文化大片。电影《诺玛的十七岁》从深层的人文、历史的角度去挖掘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品质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哈尼人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如何保持民族本身所特有的宽容和善良,看完后发人深省。又如《花腰新娘》,讲述了彝族的青年男女在婚恋问题上新的想法,充满时代气息。2013年新拍的以大理为背景的都市情感励志剧《风花雪月》,讲述了一段跨越两代人的唯美、传奇的爱情故事,歌颂了质朴、纯美、忠贞的爱情。专题片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融传统和现代于一体,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70%的表演者就是云南村寨的村民,他们演出的就是自己的生活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们的舞蹈在生动再现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生命震撼。大型高清剧情纪录片《消失的古滇王国》记录的是两千多年前出现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滇”古国突然神秘消失,一个亘古的谜,两千年来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古代历史上的这段辉煌。直到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滇池东岸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岗,才揭开了云南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该片从导演、编剧、撰稿、考古、旁白、音乐到运用现代3D技术的立体生动展示,都是纪录片中的佼佼者,是提升大学生审美品格的优秀教材。

(四)将优秀影视资源作为引导和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媒介阵地

高校网络文化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校园文化,信息量大、传播快,时效性和互动性都很强,强烈地吸引着善于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的大学生们,但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自由性和随意性,使网络文化出现了多元的价值观文化、非主流文化,势必会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意识、价值观受到弱化。因此,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优秀的民族影视资源,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都是传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有效载体,都能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引发对生活、对理想、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从中得到教育,是营造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因而,主动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媒介阵地,是影视资源的优势和途径,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独特载体。电视剧《钱王》剧作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但剧中的王炽更具有艺术的真实性。“以德为人、以德经商,以德处世、以德治国”是这部电视剧鲜明的时代精神。剧中,主人公为国利民,屡建功勋,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方法,屡派子女留洋学习,并率先在国内建电厂、修铁路,引起国内外关注。该剧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风情,马帮路上、欢庆会上,以及王炽生活的彝汉杂居的十八寨、彝族帮主巴力的身上,都有着云南少数民族如彝族、纳西族等特有的鲜明色彩。《木府风云》是继《钱王》之后在丽江木府内拍摄的又一部古装电视剧,该剧围绕历史上木氏家族的风云变幻为题材,以木府为背景,充分展现丽江的优美风光、历史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全剧秉持儒家“仁”的思想,学习崇尚中原文化,理解并实践了“只有文化的昌盛,才能真正使丽江传承悠远流长,海纳百川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兴盛根基”,最终使丽江社会稳定、民族和睦,为清代以后纳西社会汉文化的普及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建国初期拍摄的一些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生活现状的纪录片,如《佤族》《苦聪人》《独龙族》《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礼》等,丰富和完善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体系,深得国外同行们的肯定和欣赏,几乎每一部影视片都是一个民族文化风情习俗的写照。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还可以学到一些民族学、人类学的知识。可见,优秀的影视资源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

三、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建设,凸显校园文化特色

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12〕。在校园传播中华文化优秀成果,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滋养校园,提倡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立精神,把先进性与广泛性,主旋律和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博采众长,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一)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建设

利用各种形式收集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通过云南广播电视系统、云南音像出版社、云南民族音像出版社、云南音像馆等各主要地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以及图书馆、资料馆,走访、调查、收集历年出版的有关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料片。随时接受师生们的影片推荐,在不涉及版权的情况下也可到网上搜索下载。

(二)建立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数据库

建立专门的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数据库,将影视片的主要内容信息揭示出来,如片名(包括别名、外文名)、主演、导演、出版发行单位、片长、载体形态、内容提要等,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以方便学生检索和点击浏览选择。客观、准确、完整地标注供检索用的关键词以及其他内容描述数据,是数据库的质量保证。

(三)积极宣传,组织学生进行影评活动

在学生活动较多的场所,如图书馆、食堂、教学楼、活动中心等设置宣传栏,介绍宣传云南少数民族影片。也可以在图书馆网站设立专门的页面进行宣传,与学生社团组织合作宣传。这对于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选择影视作品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通过观看影视片,评论影视片,进行征文比赛,座谈会讨论,结合影片做一些民族服装展示等活动,利用影视资源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关注、观看、思索、领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地走出被动地接受,实现主动地探究,使学生在轻松观赏休闲中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体会时代的变迁,接受教育。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其审美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运用优秀的影视影片对于青年的素质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13〕。关注影视资源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文化观念、审美、人格培养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让优秀的影视作品不断影响着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鞭鞑丑陋、弘扬正气,用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学生,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青年学生明确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作者:钱丽李新李向玲徐亚勤工作单位:大理学院图书馆

第二篇

1医学类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特点

1.1学习负担重,参与文化活动时间少

高等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其他专业学生的相比始终是比较重的,这是由于医学专业课程的数量、内容和学习思维模式以及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首先对于大多专业的医学生来说,他们的学制基本均为五年,要比一般本科学制长,而且学习的课程繁多,记忆内容冗杂,考试要求严格,想要顺利通过考试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平常的学习生活就比较紧张,所以为了不影响学习就尽量减少参加文化活动的时间。

1.2学习压力大,缺乏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据调查,[1]现代医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专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还有父母期望、对自身发展高要求和同辈竞争的深层压力,其中的专业学习压力必然是来自繁重的学习负担,一名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医学生在大一至大四需要完成通过的所有课程接近50门左右,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医学专业课程、理科基础课程以及政治文史课程,绝大多数都是需要记忆的;而就业压力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生人数的骤增,据统计,每年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接近117万,这种专业领域的人数的增多必然导致竞争压力的增大;各个医院对毕业生的需求几乎接近饱和,这样的事实直接导致本科毕业生考研,研究生考博的现象成为普遍;医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的选择余地小。

1.3部分医学生性格内向,不愿表现自己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其课业负担重、人际交流不足、业余生活相对单调导致以人格倾向为内向的心理躯体症状的发生几率较高,所以性格内向的医学生缺乏自信,不愿表现,较少地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去。

2现代医学类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

2.1学生参加活动“动机”不纯

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人,既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又是活动的主要策划组织者,因此,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学校的奖学金制度规定通过参加活动可以增加期末综合测定的分数,而且参加越多加分也越多,使得大量的学生为加分而参加活动,这些学生对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也无作为和贡献,甚至不了解活动的基本内容,这样就失去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意义。

2.2学生参与缺乏广泛性

在校园内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中,具有文艺特长或体育特长的同学常常一个人参加多项活动,而普通同学由于胆怯心理或不具备一些先天优势往往没有太高的参与热情,造成了同学之间“你演我看”的单调的参与关系。

2.3学校社团组织建设落后

学校社团是大多数活动的主要承办者,但如今的社团存在许多问题。[2]首先,部分成立时间久的社团由于活动形式一成不变,加之本身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不够,导致学生对其审美疲劳,兴趣减低;其次作为一个医学类高校,缺乏精彩的与医学相关的社团;还有部分社团一味求新,结果削弱了号召力,以至于参加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少,社团不注意培养后继干部,缺乏有力的领导核心,最后随着个别骨干的毕业或退出,而衰弱甚至消亡。

2.4信息封闭,宣传不到位

活动的宣传形式单一所导致的信息封闭也是文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多数活动尤其是一些学术科技活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等往往只通过宣传栏来通知学生,而许多学生大多不太关注其中的内容;还有些活动宣传海报的内容繁杂,使读者不能获得有效信息,横幅宣传字样不明显,信息量太少,没有一个好的宣传,活动的影响力也相应地下降。

2.5缺乏学校有力的支持

学校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幕后支持者,学生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得到学校的支持常常是举办成功或者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缺乏了经济的投入支持活动开展举步维艰,这个过程中很多具有创意、新意的活动也就此埋没,无法很好地开展起来。

3对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一些建议

3.1发展更多医学文化活动,提高广泛参与性

由于医学生平时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开展更多与医学有关的文化活动或者建立更多与医学有关的社团,可以合并到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任务来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教学。例如经常性地开展医学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可以包括教学内容也可以涵盖一些课外知识,还能进行许多课外科技竞赛、教授博士论坛等知识性校园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立足专业。

3.2加强社团管理建设,打造精品,塑造特色[3]

积极创建品牌校园文化活动,要有创建品牌活动的意识,创建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参与性以及灵活性且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校园品牌活动一般具有参与人数多、学生认可度高等特点,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强化特色的有力保障。因此,要从校园文化的大氛围和未来发展出发,精心筹划认真筹备,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

3.3制定更为合理的综测加分制度,限制滥竽充数现象[4]

对于学生为加分而参加活动的现象,要制定更多合理和严格的加分制度,尤其是针对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的学生,要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贡献程度进行评判,不能只以参加社团的凭证或参加比赛的名单就可获得加分,从而让真正想要参加的同学参与进来。

3.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知名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对活动进行积极的宣传,比如说海报、横幅、校内论坛、在食堂、教学楼、宿舍区附近人口密集地设置宣传摊位,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QQ群、微信公共平台等。

3.5学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合理的经费支持是决定校园文化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所以要完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经费到位使用有效;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基本的场地、实验室、音响设施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

4方案试行

综合以上问题和建议,现制定出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质性方案。

4.1以下为某医科大学参加校园活动加分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我校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并提高自身成绩和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特制定此办法。第二条,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平时不能由于活动而影响正常上课,如参加活动时间与上课或考试发生冲突,必须将活动推迟或请假。第三条,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同学在加分时要提供更充分、更权威的参与证明,例如校方的证明、指导老师的签字等。第四条,参与部级或省级学科竞赛、体育比赛等的同学无论所得成绩如何均加分;参加校级或院系的竞赛、比赛活动时,要根据其所得名次进行加分。第五条,加分项目只能记分一次,多项成果可累计加分。第六条,通过综测加分名词的提升上限为37名。第七条,集体项目的加分总人数不得超过规定上场人数的两倍,主要参与者的加分人数不得超过上场人数的1.5倍。第八条,院系学习部在统计加分事项时要仔细严谨,根据事实,不可以出现不切实际的加分现象,最终结果要公示给所有同学。

4.2品牌校园文化活动的评选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评选,全面提高活动的质量,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百花争艳、百花齐放。以下为评判基本要求:(1)活动连续举办两年以上,受到广大师生好评,在校内外影响较大。(2)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健康,形式活泼多样,宣传工作及时到位准确。(3)活动主要负责人上学期挂科门数不超过两门,对活动文化具有较深入了解,工作能力强。(4)主办活动的社团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每年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材料齐全,社团成员富有热情对社团有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5)涉及到医学专业方面的活动并有相应的指导老师,并在评选中优先。

5方案践行后的结果及思考

试行上述方案后,我们得到了同学们良好积极的反应。在一项调查问卷中,有68.5%的同学表示自己更加关注校园内外大多的文化活动,并且在积极地参与进来;有78%的同学认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有53.55%的同学觉得学校的各项活动质量和组织力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加强;还有少部分同学提到感受到了学校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视和投入。通过调查问卷收回的结果让我们看到校园文化活动关键问题的逐步解决和完善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在医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而医学院则承担着培养发展合格优秀的当代医学生的使命。在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注重对临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充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完善自己,用一个最好的自己为祖国的医疗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张焱工作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第三篇

1校园文化作用及新时期校园文化特征

1.1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跟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相同,是一个学校形象跟实力的象征。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凝聚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大家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起到凝聚教学职工跟学生的作用,搭建起一条无形的关系纽带;学校形象构建作用,校园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独特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励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导向,产生于学校同时也反作用于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本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来说会激发其积极学习奋斗的思想;导向作用,青少年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十分严重,但是接受新事物的观念也非常活跃,在这个时间段如果不对他们加以引导,往往会使他们误入歧途[2]。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会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有所引导,更能规范他们的行为,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学校做到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1.2新时期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风骨的体现,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的形成源于学校长期的教学氛围跟处事风格的积淀,是多种社会文化交织、互动而形成的精神财富。对在校学生及教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因此当今的校园文化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除了社会性、时代性外呈现出多样性、包容性、自主性、规范性等特点。首先,多样性,随着当代社会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的流通,中西方各种文化的交集逐步增多,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校园管理方式不断被人们接受,从而催生出更加多样性校园文化的出现;其次,包容性,同校园文化多样性相同,在与外来先进教学理念的交流中,我们总是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出适合我们本土的教学方式及管理方式[3];再次,自主性,校园文化虽然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是其主体仍然根植于校园自身,来源于学校教师跟学生长期的行为习惯及学习氛围。最后,规范性,与其他的文化不同,校园文化具有特定的文化精神氛围跟环境,其核心为培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2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很重要的隐性教育方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件事关学校长足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是一所好学校必备的条件,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管理当中如何利用这些校园文化的新特点,就需要建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建设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模式。首先在制度方面,要搭建起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规范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度提前建立起来,才能让师生及管理者在以后工作跟学习当中有据可循,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其次,在校园文化搭建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融合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及时更改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学校师生的意愿,搭建起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与氛围,突出校园文化的时代性跟人文理念;再次,行为方面,首先学校管理者们要以身作则,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校师生,作为对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校园文化的理念贯穿到每次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最后,作为校园主体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挖掘其主观能动性跟创造性。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跟引导力。

3结束语

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支持,对学校教育及管理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对于提升学校的文化、管理氛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也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未来的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宣传,以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作者:林晨工作单位:福建省福安市湾坞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