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9-29 10:49:25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工作不断升级,国内教学改革的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推进,目前,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成为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是在我国特有的文化环境中不断传承下来的物质精神文化。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传承。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论述学习民俗对传承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价值

近年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成为了当代语文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制定并实施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性,以此实现对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利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其享受更好的教育,以此保证初中语文课堂的自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

(一)当代初中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当代初中生对英语以及计算机等科目的学习热情明显高于对语文的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1)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由于古文诗篇存在许多日常中不易出现的字体或词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长期下来,使学生对语文教学课堂感到厌烦。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加剧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难度。

(二)时代信息化对初中学生造成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在时代信息化的背景影响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对当代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将大量时间花费在电子产品、休闲杂志身上,使其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低。由于受到时代信息化的影响,当代学生将学习传统文化当作是考试需要面对的环节,因此,使其自身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文言文的认知,使我国传统文化无法得到有效传承。

(三)初中生缺乏对语言的重视

当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后,学习量会大幅度的增加,随着学科的不断增多,使学习时间不断被占据。在初中生的日常学习中,对文学阅读的时间较少,甚至因为认为传统文化知识过于枯燥,难度过大而选择逃避,这种情况导致当代初中生的词汇量与文化学识都严重不足。相对学习传统文化词汇,当代学生更钟情于学习英语或是网络流行词汇。

二、学习民俗对传承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是负责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现阶段,由于受到了国内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使当代部分语文教师将学科教育当成是一种教学工具,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导致文化精神不能得到有效传承。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课堂主导者所肩负的责任,提高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以此实现对语文教材的充分利用,实现精神文化的有效传承。中国各项民俗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也是将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重要载体。目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多以节日的形式将民俗文化展现出来,这其中包含了浓厚的民族情感。民俗是传统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后得出的成果,承载了浓厚的中华民族情感,也是当地人民的情感寄托。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对学生普及相关的民俗知识,这也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下册《故乡》一文中提到:“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课文中提到了“新年”,许多学生都知道新年是家人共聚的日子,但缺乏对节日由来的了解,因此,教师可就此论点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普及,或让学生私下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使其在收集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背景的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对课堂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到更多的民俗文化知识。

三、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语文课文的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扩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学生自身对知识的储备。加强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是当代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在每日的早自习时间里,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制定课文进行重复阅读,包括唐诗宋词、文言文等,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对提高其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效果。除自习时间之外,在授课开始之前,语文教师可以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阅读,长期累积之后,便能有效增加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存量。

(二)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

由于传统文化内容里存在许多日常不易出现的文字与词汇,且加上文字词汇所蕴含的寓意较深,一部完整的作品背后往往能够反映出身后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中主要覆盖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音乐、审美以及礼仪等。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存在许多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坚韧意志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折射出英雄人物“舍生取义”的高尚品格。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中,讲述了唐雎为在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急关头,自愿出使秦国,与残暴的秦王当面斗争,最终出色的完成了自身使命,并获得了尊重。文中生动描绘出了唐雎的个人形象,全文表现了唐雎为守护国家所呈现的严正立场与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语文教师应详细讲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该传统精神的可贵之处,以此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三)引导、协助初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当代初中学生古文基础不牢固的情况,指导其在课余时间去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强化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课外读物,并告知学生哪些书籍适合深入阅读,哪些适合浅读,以此扩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量,使其自身的古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强化,从而实现对中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能利用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其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文化视野,并协助引导学生打开自身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思,让其发现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以此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教程教学改革进度的不断前进,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现代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已成为必然。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结合课件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不断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全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此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90.

[2]张双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7(08):53-54.

[3]葛海妹.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引入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7(31):99-100.

[4]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02.

[5]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

作者:王九红 单位: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