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26 04:12:37

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教育研究

一、中职开发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缘起

2014年10月15日国家领导人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中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近年来,邹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突围“战略,确定了”孟子故里修学之都“旅游品牌的发展定位。“为使孟子故里隐性文化更加显性化,邹城市不断加大孟子思想研究力度,先后承办了“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儒学国际论坛”、邹鲁文化研讨会、思孟学派国际研讨会等高规格学术会议,并成功举办了纪念孟子、孟母大典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全新的传承和淘洗。邹城市教育局于2014年11月在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召开了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座谈会,并指定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传承基地,学校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并开始了中职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发与实施。同时,也基于以下几点要求,学校开发与实施中职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一)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文化精神追求明显赶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部分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就显得尤为紧迫。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重树价值取向,必须回归本源,应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强化人们对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邹城市作为“孟子故里”,有“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邹城人民始终坚守着传统的民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邹城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邹城建有孟子研究院,优秀传统文化保存得比较完整。且孟府、孟庙、孟林成为部级旅游胜地。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孟子文化教育课程已成为必然要求。(二)提高中职生品德素养价值观取向的根本要求。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初中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中职生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他们身上一方面是多种观念的和谐共生,一方面在很多中职生身上存在无作为的思想,即得过且过、无所作为、浮躁、不切实际等,因此,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传统文化生活为依托,以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价值冲突为切入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教育。所以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是培养中职生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三)顺应当地传统文化的强烈要求。邹城市作为孟子故里,孟子的诞生地,孟子的故事世世代代教育着我们,如“孟母三迁”“孟子受教”“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孟子少时诵”等故事都能使我们受到许多启发与教育。孟子又为我们留下了《孟子》这部书,成为四书之一世世代代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因此,孟子文化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已成为邹城人民强烈要求学习的传统文化,学校开设孟子文化课程更是顺应当地传统文化的强烈要求。(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内在要求。俗话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身心素质、文化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素质教育,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依据当地传统文化,以孟子文化为主,结合学校师资实际,经过校领导及教师的认真讨论、研究,一致认为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增强学生身心素质、文化素养、价值观的载体,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想科目。

二、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中职生在校生活主要是上课,因此,课堂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显然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植入学生心里。只有变革教学模式,把教育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中职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对中职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2014年传统文化课程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内容,有讲授,有考核,这些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进行分学段、分班级实施,并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识记和理解规律,从易到难依次学习,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吕校长亲自担任课程组组长,参与课程的确立、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等环节。学校的副校长担任课程组副组长,对课程的实施进行检查和督促。科长选出优秀教师组成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队伍。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制度。成立传统文化课程领导小组:组长(校长)负责传统文化课程的组织与领导工作,是课程的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副组长、副校长负责课程的专门管理监督工作,成员有科长协助组长做好课程的管理、组织和实施,刘×(副科长)和孔×(副科长)协助做好科长的管理工作,孙龙×(学科组长)和刘×(学科组长)带领教师做好课程的组织、传承、讲授工作。教师队伍主要由文化科48名教师组成,负责课程的组织、传承、讲授的具体工作。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教师的讲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践行内在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职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健身区、风景区安排适当,走进学校大门,会看到两边的汽修车间,正对着大门的是图书楼,图书楼的东西为教学楼,向北去就会看到学校最高的办公楼,再往北就是宿舍和餐厅,最北面是操场,井然有序,安排合理,给人一种舒适宽敞之感。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浓厚的孟子文化育人环境,无论在广场上,还是在墙壁上,处处都能感受到孟子文化的教育,体现了孟子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墙体文化”。充分利用学校操场和教学楼墙壁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操场围墙上全是有关孟子的名言警句和绘画,光彩夺目。教学楼每一楼层都设置一项主题文化。一楼是孟子画像和孟子故事,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典故。二楼是文化展示,悬挂、张贴孟子名篇名句、学生随笔,记录学生成长之历程。三楼是书法作品,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名言名句和经典故事等形成书法作品张贴在墙壁上供教师、学生学习借鉴。环境与文明融合,自然与文化共生。师生身处其中,时时受传统文化的启迪,处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让学生耳濡目染,德行天成。(三)开展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孟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孟子文化教育运转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具体做法如下:举办孟子文化知识竞赛。每学期学校举行一次孟子文化经典知识竞赛。对孟子经典文章、格言、典故等内容进行竞赛,按精彩语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教育,对中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照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最终评出优秀学员和优秀班级,学校为优胜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发放学习用品奖励、制定宣传海报在学校内外进行宣传。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孟府、孟庙、孟林,开阔他们的视野,让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每学期组织一次有关孟子文化的演讲比赛和辩论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孟子文化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学生也在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中提高了人文素养,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四)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教育,对中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要积极引导中职生走出校门,参加专业学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锻炼思维敏锐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五)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发挥网络教育作用。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是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中职生获取信息、知识,以及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不可或缺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因此,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对中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职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可塑性强,但是,他们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辨别力弱、容易冲动。面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辨别不清,片面地看待某些社会问题,常常会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因此,在保证思想性、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趣味化、形象化,在学生看到的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上扩大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实施传统文化课程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了大的变化。“孟子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真正的受益者是学生。原来不愿学习、厌学、逃学的学生没有了,原来没有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学生现在也树立了信心,“一耕耘,一分收获”,使中职孟子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了提升。经过孟子文化的长期学习和熏陶,学生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陶冶了情操,感受艺术和欣赏艺术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比起以前更显得有气质、有内涵。上课认真、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生的变化有目共睹。学生在学习孟子文化课程过程中,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磨炼了意志毅力、体验了传统文化的乐趣、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享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孩子未来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为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打下坚实基础。(二)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孟子文化课程的研发使更多教师成长起来。自从中职孟子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来,教师共发表了有关孟子文化课程的论文12篇,有4名教师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3名教师获县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获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三)学校的荣誉增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学校、国家星火科技培训学校、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零犯罪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山东省“创业明星”学校、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基地、济宁市后勤管理示范化学校、济宁市复退军人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反思与展望

总之,对中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力量,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是外在的舆论宣传、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经历、学习过程、内在感悟相互作用的结果。原来的思想教育观念往往依赖于权力和灌输,忽视了中职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忽略了学生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的重要作用,导致中职生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弱化,使其在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前变得无所适从、左右摇摆。因此,增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尊重中职生的主体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保驾护航。

作者:刘成 吕郁 郭和连 王付胜 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菏泽东明教育局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2]梁光德.孟子教育的前瞻性浅析[J].河北教育,2013.

[3]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