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3-16 10:12:04

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中等艺术学校的文化教育因受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消极因素影响而面临困境,只有真正从思想上和实践上重视文化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全面和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艺术学校;文化教育;人才

中等艺术学校担负着培养艺术人才和向高等艺术院校输送艺术人才的双重任务,这类学校以艺术教育为主,文化教育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怎样加强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培育素质全面的艺术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面临形势、存在问题,简要阐述在这类学校抓好文化学科教育的措施、目的和意义。

1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影响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的因素有学校外部因素、学校内部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在艺术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尤为迫切。一是从构成教育的外部环境分析,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消极面对艺术学校的文化教育形成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从经济因素讲,随着市场经济深化,传统道德准则面临着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冲击,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道德准则又没有很好地显现和发挥作用。一些艺术类学生将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作为主导价值观,导致出现不讲信用、见利忘义等行为,严重影响到他们道德修养的养成。从社会因素讲,面对社会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冲击,部分艺术类学生形成另类价值观和消极人生观,诸如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多有发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削弱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从文化因素讲,全球化带来了东西文化的碰撞,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以及当前流行文化不断地冲击学生思想。二是从艺术学校教育本身分析,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表现在三方面:从学校角度分析,有些中等艺术学校对文化素质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文化教育本身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学方法方式上,有些学校采取的是单向的传统教育模式,致使原本应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素质教育成了盲目遵从的机械行为,一定程度消减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正能量。从教育角度分析,学校、社会和家庭是一个统一的教育生态系统,三者有机联系是提升教育成效的关键。学生进入学校后远离父母,家长不能准确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以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学校德育教育基本上是将学生封闭在校园里进行的,这种教育模式造成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将学校与家庭、社会人为地阻断,不利艺术类学生人格的完善。从学生自身分析,学校生源大多数都是升高中无望的情况下选择艺校作为今后就业和发展的门路,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以笔者供职的艺术学校为例,2015年音乐班学生入学中考成绩最高分435分,400分以上8人,而同期本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大多在500分以上,市属重点高中则在600分左右。文化基础差既影响到了学生在今后的文化课学习中自信心的树立,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文化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再加上有些学生认为来艺校就是学习专业的,只要掌握了舞蹈、美术、声乐等专业知识,会唱、会跳、会画就行,至于文化课无关紧要,造成有些学生文化课学习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听课思想不集中、课后作业不完成,这种状况成为艺校学生的常态。中等艺术学校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既有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必须多方施策、综合用力,才能使文化教育发挥应有作用。

2中等艺术学校加强文化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中等艺术学校文化课教育的方法措施,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不少探索和研究。笔者觉得重点从如下几方面切入,才能逐步提高艺术院校处于从属地位的文化课教学质量。一是从思想上切实提高对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文化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确立人生发展目标的基础。首先学生德育养成需要在文化教育中逐步确立。《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就是要树立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一切美德。要通过针对性的施教达到学生个体的完善与发展,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奉献服务精神、有责任正义感的人。其次学生艺术素养需要在文化教育中逐步形成。文化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感悟人生、建设精神家园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一首歌、一支曲、一段舞,都承载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一个演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深刻地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作品蕴含的情感。为每一个形体动作、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找到它应有的情感支撑点,并恰当地运用专业技巧,把作品完美地表达出来。一个艺术人才要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不仅要苦练专业基本功,还要扎实地掌握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专业的长足发展夯实基础。二是从实践上真正找准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塑造,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文化底子薄弱、专业知识扎实、擅于表演的实际,扬长避短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强项入手来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探究问题进行教学。比如,学习《哲学与生活》中“矛盾特殊性”原理时,笔者先请舞蹈专业三、四名学生表演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片段,然后设问:他们表演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请说出这种舞蹈有哪些特点?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开展得非常热烈,甚至平时上课不怎样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也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在他们回答基础上,笔者及时介入进行点拨引导,指出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各自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人们正是根据它们独特的特点,才得以把它们区别开来,在哲学上把事物独具的特点叫做矛盾特殊性。通过寓教于乐,用形象具体的东西解释抽象的哲学概念,学生理解“矛盾特殊性原理”就不再那么困难了。其次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平等性、发展性、差异性,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划一,崇尚自然。综上所述,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等艺术学校文化课教育的困境,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在教学不断加深探索、思考和实践,真正使文化课成为学生知识积累,德育养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为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服务。

作者:葛翠玲 单位:山西省长治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