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28 09:49:56

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研究

摘要:科技文化教育是科技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非常缺乏的情况,文章提出采取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的建议,并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及系列讲座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讲座

本科院校比较重视科技文化教育,但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的科技文化教育非常欠缺。虽然高职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主要以应用技术、操作技术为主,但科技文化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科技文化素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另外,讲座在本科院校中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教育形式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还未得到普及。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可以采用举办系列讲座的形式进行。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科技文化教育是我国进入科技时代的必然要求。科技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科技素养不仅仅是指专业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生态、科技与道德等广泛的内容。广大高职生具备较强的科技文化素养,有利于整个社会体系、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转,是与我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其次,科技文化教育是高职生全面提升素养的必然要求。目前的高职教育,不管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生的素质教育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对高职生开展科技文化教育,能使高职生学会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角度认识科学技术。在科技时代,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科技文化教育目前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国际性标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我国的技术人才也将走向世界。所以,我们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中国的技术人才具备符合国际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开展系列讲座的重要性

讲座这种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有一定的差别,也具有一些特殊功能。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等限制,一直没有系统开展讲座教育活动。从帮助高职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科素养方面来说,在高职院校开展系列讲座非常重要。首先,讲座教育与课堂教育具有重要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通过讲座能掌握一些科研动态、热点问题、前沿思想等。由于高职院校授课时间比较紧张,学院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将讲座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对于某些素质教育的内容,完全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来开展。其次,讲座的听课学生数量较多,覆盖的专业较广,需要足够的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由于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学校要想开展科技文化教育课程,就必须充分、高效地利用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长处。最后,讲座具有前沿性、探索性等特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兴趣。讲座在反应一些前沿、热点问题的同时,围绕某些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这种探索性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和学术氛围。

三、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系列讲座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科技与历史、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道德、科技与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每个具体方面都需把相关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科技文化教育的这些具体内容可以分别设立为系列讲座的一项主题,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讲座教育,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科技文化素养。其次,高职院校中的科技文化系列讲座应突出技术文化特色。职业教育以技术教育为重点,所以,科技文化系列讲座可以多涉及一些技术哲学、技术史、技术社会学、技术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这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技术素养和文化素养。最后,高职院校的讲座教育应制定较系统的规章制度。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听讲座并从中吸取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在学生的教育规划、考核体系、成绩单中专门设立讲座教育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参加这些教育活动,并获取相应的学分或成绩。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开展一定的科技文化教育,这些内容已成为当今高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科技文化方面的教育比较适合采用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

作者:图力古日 吴海霞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2]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