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1 02:40:46

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1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缺失的现状

1.1高职院校大学生不够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欠缺明显

传统文化包括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有诸子百家、艺术、传统等等.对此我们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思想的认识较模糊.诸子百家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为儒家,而在我们“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调查中,选择“儒家”的占46.3%,“道家”的占18.9%,“法家”的占16.4%,“名家”的占12.5%,“不知道”的占5.9%.有些学生分不清道教学派与道教,也不太了解佛教、道教的区别.67.1%的学生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社会理想.艺术方面,校园中日流、韩流的追星族随处可见,但是当问及文人墨客大家却一脸茫然.并且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曲目或古典曲目了解甚少,而对周杰伦、“超女”等明星却如数家珍.传统方面,在“您读过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几本?”的选项中,大学生选择“四本”的占19.3%,“三本”的占30.6%,“二本”的占18.9%,“一本”的占21.4%,“全无”的占9.8%.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在诵读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味同嚼蜡,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不感兴趣,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容乐观,而在学习态度方面也是让人堪忧,在“保持现有的课程基础上,您对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或传统文化讲座的态度如何?”选项中,选择“愿意”的占30.6%,选择“无所谓”的占36.2%,选择“反感”的占33.2%.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不仅对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且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这一现状值得我们反思.

1.2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美德的缺失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将会受到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人们的理想、观念、道德、情感和心理,也必然是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大学生中日渐式微.高职院校一些大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在传统文化道德弘扬方面也不尽人意,传统美德的缺失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文明意识缺失.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仪表不整;一些大学生在上课时候接听手机或睡觉;个别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举止不雅;有些大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乱扔垃圾等;一些学生讲求利益而轻视理想,追逐功利而不见奉献.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和青年教育,他也说过:“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优秀的学业成绩,但缺乏合作精神,待人接物缺少文明礼貌.”

(2)诚信意识缺失.一些大学生思想浮躁,希望不劳而获,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到期故意拖欠不还;有的大学生就业求职信息弄虚作假.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每年有相当多的学生拖欠学费.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原因并不是家庭贫困,而是用本应用来上学的钱却花在了物质享受、精神娱乐上.

(3)责任意识缺失.大学生顶岗实习随意迟到早退或者出现旷工现象;还有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观念较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强调自身利益,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对国家大事麻木不仁.

1.3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不浓厚

高职院校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语文课程处于“边缘化”地位.课程任意删减,课时缩水,语文老师缺乏,甚至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学校对专业教师片面强调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忽视了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得专业课程不能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虽然学校也开展一些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等,开展人文大讲堂,但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层次偏低,人文氛围不浓.“您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总体评价是”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很浓厚的占21.7%,选择浓厚的占26.7%,选择不太浓厚的占30.9%,选择很不浓厚的占20.7%.

1.4高职院校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缺乏

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教师整体传统文化知识比较贫乏.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也很少涉及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学校没有专任教师,也没有教材.人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没有地位,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且教师培训、提高机会少,导致知识日渐老化,文化素质日益下滑.专业课教师虽然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知识结构单一,文史哲知识贫乏,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重视,文化素质较差.思政课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比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缺失的原因分析

2.1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性、实用性,从而导致出现了重技能轻人文、重实践轻理论、重现实轻传统、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把考证作为学生培养重要工作来抓,再加上学制短,人文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视.

2.2招生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按照我国的招生政策,高职院校录取批次排在后面,录取学生的分数比较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除了小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还可以外,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总体偏低.大学生不仅自然科学知识不够扎实,而且文化素养也比较低,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太重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严重不足.

2.3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足

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发展历史都比较短.我国现有高等职业院校1100多所,在2000年以后由原来的中专、中职组建或升格而来占50%左右.同时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还存在底子薄、规模小、投入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等现象.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高职院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投入到扩大规模、招生、就业上,重专业培养,对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健康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文教育重视不够.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弱化,人文教育的缺失,很难形成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

2.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比较薄弱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存在严重不适应的现象.数量上不足,思想不稳定,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出路、待遇、发展等问题上还没有有效的解决.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素质不高,队伍中许多人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科背景.虽然能够做到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但很难做到在思想上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3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3.1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发展的,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内容,也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体系的构建和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哲理、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历史教训、审美情趣等,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高职院校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教育相结合,逐步使高职院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结地和传承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

3.2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或传统文化选修课,同时各课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大学语文课程是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增进文化修养的重要课程,其主要内容选取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选取了中外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名著,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鉴赏和领悟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选取了现当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关于语文学习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技能的要领.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大学语文或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门课程的渗透.特别是“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更是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同时,充分挖掘相关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只有各课程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整合互动,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

高职院校要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实践的氛围,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的成长.一是利用“人文大讲堂”等阵地,邀请国学名家到校园内开设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二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大力宣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文艺表演、电影节、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研讨会、读书节等各种活动,让学生领悟国学的魅力.三是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活动可以在传统节日组织各种民俗活动,紧紧围绕节日主题,体现民族风俗和民族心理,挖掘传统文化节日的文化内涵.如围绕“年俗文化、说生肖、饮食文化及春联文化”等为主题,在调查访问、上网查找相关素材,动手整理资料、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对当地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人轶事等进行考察,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并在实践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

3.4加强传统文化与网络媒体的结合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手段、新空间、和新渠道.当代大学生是网民群体的主力军,一方面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容易受到网络负面思想的影响.如果大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文化的正确引导,大量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占领网上阵地,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受众面,增强教育的互动性.高职院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借助国学网、国学论坛、高校联盟等网络平台,推进校园文化网络建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开辟传统文化网络园地,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在正面渠道进行灌输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博客空间、QQ群、MSN等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做到“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从而提高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效果.

3.5加强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校园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缺乏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必然没有深度和厚度,发展也缺乏后劲.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优秀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教育内容,它的存在必将对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方面受到积极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是大学生,主导是教师.高职院校只有形成一支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当前社会形势的挑战,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善于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相融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更能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更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专业教师要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成才.讲授人文课程的教师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尽量多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人文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作者:胡惠庆徐涛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