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城市文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07 10:43:05

高校服务城市文化发展研究

一、沈阳城市文化发展概况

(一)沈阳城市文化的发展历史。沈阳城市文化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沈阳已是燕国的重镇,肃慎、东胡族活跃于沈阳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中国分为36个郡,沈阳在当时被称为辽东郡,到了西汉时期,沈阳的城市轮廓初步展现,被称作“侯城”,接着进入大唐时期,沈阳又改为“沈州”,逐渐修筑土城和不断发展生产,即使金太祖攻占于此,也一直沿用“沈洲”的名字,直至1296年元代的后期,才改沈州为“沈阳路”,属于辽阳行省管辖范围。因为沈阳地处沈水(浑河)的北面,按照中国传统的方位理论“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所以最终将沈洲改为“沈阳”,从此,沈阳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当然,这段时间沈阳的名字也有一些小的变化插曲。据史料记载,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自己的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同时大修土木,并开始修建皇宫,这就是现代我们所看到的“沈阳故宫”,可是在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不知何故,也许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得到巩固和发展壮大,又将沈阳改为“盛京”,到了1644年,由于清朝把首都迁到了北京,沈阳只有作为北京的陪都了,又因为清朝崇尚“奉天承运”的理念,就在沈阳设了奉天府,所以又把沈阳改为“奉天”,辛亥革命的1911年奉系军阀统治沈阳,并把沈阳作为自己的首府。沈阳首次称为“沈阳市”的时间是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将“奉天市”改为“沈阳市”,沈阳的名字已有702年的历史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沈阳的城市文化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变化。(二)沈阳城市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是指人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各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所创造出的各种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以及衍生出来的精神信仰”。伴随着沈阳世界级文化的申遗成功,沈阳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也在各种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发生着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信仰、生产和生活。城市文化的变化,也带来了的城市文化的大发展,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沈阳是除了北京之外的全国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除北京之外最多的城市,由此可见一斑。目前,沈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共有三处世界级文化保护单位。一是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二是沈阳北陵(又称“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陵墓,是现代园林艺术与清朝皇陵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北陵以其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壮观的园林景观成为镶嵌在沈阳城市中的也是现代人们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三是东陵(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经过顺治、康熙、乾隆的多次修缮,最终形成了十分完整的陵墓建筑群,东陵的建筑结构严谨、雕刻也十分精细,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中国古老建筑艺术传统的典范之作。这三大沈阳历史文化园林与建筑无不说明沈阳悠久的博大精深的城市文化,更体现了沈阳的文化底蕴和沈阳城市建设发展的厚实基础和深刻内涵。

二、沈阳高校服务城市文化现状及对策

(一)沈阳城市高校服务城市文化现状。沈阳既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也有“东方鲁尔”“共和国第一长子”的美誉。沈阳城市文化的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历史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主要有:一是绘画类:含建筑绘画、灯笼画、版画、壁画、扇面画、年华等;二是雕塑类:我们经常看到的玉雕、石雕、金属雕、砖刻、木雕、琉璃建筑饰件等;三是剪纸类: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四是刺绣染织类:印花布、蜡染、刺绣、土布、织锦、挑花、补花等;五是木偶、面具、戏具类:皮影、花会造型等;六是玩具类:泥玩具、陶瓷玩具、竹制玩具、布玩具、纸玩具、铁制玩具、蜡玩具等;七是编织类:纸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草编;八是儿童玩具等,这是张道一教授对民间美术的科学分类“以上八种不能概括,而很有艺术特色者”。沈阳随处可见以上八种民间美术的影子。沈阳既是中国东北重工业城市,又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工业重镇,不仅如此,沈阳也是全国高校较多的城市之一,其高校数量多达48所,这都是沈阳作为古老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的最显著特征。作为拥有众多高校的城市,如何发挥高校的特有功能、发挥高校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发展建设、服务地方城市文化是摆在现代高等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地方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是因为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最终服务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地方高校不断继承和不断完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道理,陶思炎,在《论民间美术的当代作用》中说:“认定民间美术的非物质文化性质,对增强保护意识,及其在当代生活中加以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当代生活不仅需要艺术成果的装点,也需要艺术活动的体验和艺术精神的熏陶。当代人的文化艺术需求正要求我们对艺术的规律与功用,包括对民间美术的规律与功用,进行深入的思考”,由此可见一斑。沈阳高校服务沈阳城市文化的现状如何呢?一方面,从总体上看,沈阳高校一直都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发挥高校的知识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为服务城市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从目前状况看,无论是文史类高校、理工类高校还是综合类高校,都在某种程度上仍未发挥出各自的功能,至少还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如文史类、理工类高校在城市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上、方式方法上还没有提供有效的理论上的可行性方案或参考意见和建议。有的只是宏观上的献言,理论上的献策,尚欠切实可行的操作性,一句话,没能做到精准。再看艺术类高校,这类院校具有文化艺术实践的基础,具有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艺术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只是被动的停留在完成一些类似策划和指导策划与培养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人才层面上,对于城市文化,特别是沈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方面的总体规划,具体实施方面还不够具体、不够全面、不够细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沈阳高校理应在城市文化发展中起到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应该把高校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二)沈阳高校服务城市文化的对策。马尔科姆•巴纳德在《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一书中说:“确保那些老的标准完完全全被下一代接受和继承”。1.大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还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还要肩负起服务地方经济、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城市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参与程度。2.作为地方高校,在建设好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为沈阳城市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地方政府的宏观把控下,发挥自身优势,为沈阳的整体文化建设、整体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这一点,辽宁传媒学院首先起到了表率作用。辽宁传媒学院具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利用自己的民办学院的“灵活、自主”办学优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专业优势,以沈阳地铁“全包车”的形式,精心打造了和展示了沈北新区生态美景为主题的“沈北专列”。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全新换装。每期近千平米的精美设计装饰给地铁乘客们带来了全新的震撼、全新的视觉文化大餐。我们知道,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坐落在沈阳的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传媒艺术类高校,辽宁传媒学院更是立足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应用型为办学方向,为社会培育了大量的专业人才。2017年6月29日,辽宁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志愿者受沈北新区宣传部的邀请,在沈北新区孟家台社区开展系列主题墙绘活动。此次社区的墙绘工作以“幸福沈阳,共同缔造”为主题,在沈北新区孟家台社区的院墙上进行手绘。通过墙绘的方式,使单调的社区街道变得多姿多彩,简单的墙绘,不凡的内涵,日积月累,将社区文化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2017年5月9日,辽宁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的青年志愿者应鑫欣社区之邀来到雨润•中央宫,与社区居民一起参加了“沈北新区第五届文化节道义街道赛”。这次群众文化节紧密围绕“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活动部署,不仅将精彩的节目呈现给社区居民,还增进了高校与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也为地方高校服务沈阳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模式。由此可见,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是互为条件和动力存在的。城市领导重视城市文化的发展,抓住了城市经济繁荣的根本,把握好大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经济价值品位,扩大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拉动沈阳城市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3.沈阳高校大多处在沈阳周边,主要集中在浑南和沈北,在大力开展和服务沈阳城内的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服务于沈阳城市周边文化的发展建设。无论市区还是郊区都是沈阳城市文化的传播区域,以城市带动郊区、带动乡村,以文化发展的根本拉动经济的大繁荣。作为地方高校,无论在理念的更新上、具体的践行上都要在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永远做服务沈阳城市文化发展的排头兵,领跑者。列宁在谈到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体会时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学,这种文学能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我在一个夏天里把《怎么办?》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文学和艺术一样,都是陶冶、教育和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武器,一个城市不仅要有城市文化,还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队伍,这个队伍就是承载和发扬光大的城市高校。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城市发展是永远离不开这个队伍的。

总之,具体践行,主要表现在:沈阳城市的广场文化建设、街道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乃至餐饮、娱乐、环境等方面,都是沈阳高校涉足的领域,在沈阳城市文化发展和建设方面,在服务城市文化发展建设方面,沈阳地方高校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因此,沈阳地方高校要不断创新和践行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服务城市文化发展建设、繁荣城市经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忠恒 单位:辽宁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