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24 08:48:18

河姆渡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河姆渡文化内涵的厘定

河姆渡文化是为世界提供了稻作生活方式的起源地之一。稻作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河姆渡栽培稻谷的发现,第一次以大量实物证明了中国水稻本地起源的学说,从而也开始了中国水稻传播世界的路线研究,这对于今日全球将近三分之一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的世界来说,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河姆渡人对鸟和太阳的崇拜,与稻作生产息息相关,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河姆渡文化的核心区域在姚江流域一带,但它的文化范围辐射四周,一直通向大海。从出土的20多件木桨,发现的鲸鱼、鲨鱼、金枪鱼等深海动物化石可以肯定部分河姆渡人已经越海移居,表明河姆渡先民已经有了原始的航海运输工具和近海航行的技术,甚至依据对候鸟飞行的观察,作远洋飘越。“南岛语族”是指现今居住在北起我国台湾、中经东南亚、南至西南太平洋三大岛、东起复活节岛、西到马达加斯加等海岛上的土著民族文化体系,包括的总人口达2亿多。它的起源一直是中外学术上关注的重要焦点。早在上世纪,就有考古学者指出,环太平洋区域分布的有段石锛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台湾先传到菲律宾,再传到波利尼西亚的,可能与制造独木舟有关。河姆渡文化被发现之后,很多学者注意到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石锛与有段石锛在形态上具有传承关系,这为南岛语族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河姆渡文化建设现状与分析

研究乏力与宣传不足,导致文化认知偏差。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就没有河姆渡文化的命名,但两者是不同的,而有相当数量的参观者把两者等同起来。事实上,科学的理解是,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一种古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余姚河姆渡而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姚江下游谷地是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的核心分布区。由此可见,河姆渡遗址只是河姆渡文化中最灿烂的一个焦点,而不是全部,后续发现的如田螺山遗址、鲻山遗址等近30处遗址都是河姆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河姆渡文化比河姆渡遗址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理念滞后与规划缺失,制约文化传播力提升。河姆渡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阵地是河姆渡博物馆。2008年,余姚市投入2300万元,对博物馆展陈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展厅面积扩展到4000平方米,展示文物400余件,展陈内容、传播手段、社会教育等方面得到提升。但与国内外一流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相比,尤其在理念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当今博物馆,既是学术研究的重镇,也要承担社会教育、文化共享的功能,发挥公共价值。历史遗迹缺少视觉震撼力,遗址开发需要创意构建,需要精细而宏远的规划。建设控制地带,合理地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既做到遗址的有效保护,同时又能适度开发,这是河姆渡文化品质提升的关键。保障有限与合作单一,阻碍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遗产永葆生命力的唯一出路。河姆渡文化与同类文化相比较,虽然在学术上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囿于整体上对史前文明认识度不高,特别是行政层面对这一文化的真正地位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同,导致所给予的行政指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连带内部运行的机制也遭受种种限制,从而影响到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本土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文化创新,无法形成积极、有序的创新团队和创新机制,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文博事业的大环境下,错失多种发展机遇,这对于河姆渡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时,文化的创新需要合作与交流,这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开拓。

“名城名都”视阈下的河姆渡文化发展建设路径

河姆渡文化是宁绍平原区域世界级的文化现象,在全域都市化的框架下,积极参与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提供文化养料,才能使7000年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用河姆渡故事讲好东方文明。需要在40多年发掘、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文化特质,打出“长江流域文化原点”“中国海洋文化肇始地”品牌,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征集主题词、外宣标语,制作宣传片、动漫等形式,借用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吸引市民及周边地区的游客来河姆渡感受史前文化气息,分享中华多元起源的原初文化精神,弘扬河姆渡开拓、创新的精神,重新擦亮“河姆渡”这张宁波的新名片。同时,河姆渡文化作为海洋性文化,应该广泛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国家战略的实施,发出“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声音,在交流中树立自己的形象。继续办好国际河姆渡文化节,承办与之相关的国际论坛等,通过节庆文化,把人气、智力、资讯等多种资源集聚起来,引发舆论关注,赢得世界目光。以大遗址公园做强文化特色。首先,要保护遗产原貌,还要把各种遗迹范围内所能观察到的山川、植被、地形等有形物体,乃至遗迹的氛围——空间视觉效果、置身其中的心灵感受、当地民众固有的原生生产生活状态等内在的神韵都完整地保护起来,构成一种特定的环境体系。其次,要制定长远规划,把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鲻山遗址等比较集聚的遗址,以及山川、河流、古渡合并打包组成河姆渡遗址公园,建设“中国生态第一部落”——河姆渡生态村,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寻找城市文明的起源,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再次,要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抓住生态文明不放手,通过场景设置、动漫设计等技术手段,科学展示鸟类特性,讲述中国鸟图腾的故事。以制度保障营造一流文化生态。河姆渡文化要取得有序开发,首先需要在理顺行政机制上下功夫。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隶属于余姚市文化部门,权限有限,需要成立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服务机构,在一定权限内做好规划、协调、保护与建设工作。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可以申请升格为河姆渡博物院,同时成立管委会,归属于余姚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分管市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从行政机制上推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其次,增加财政投入,优化硬件设施。再次,加强执法监督,营造文化生态。以学术发展提升都市品质。河姆渡文化在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史前东亚文化研究涉及多个国家。将河姆渡文化作为“申遗”项目来建设,可以推动河姆渡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高水准发展。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依托,建立河姆渡文化研究所,综合历史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多学科开展交叉研究,向广义河姆渡文化开拓。成立“中国河姆渡学会”,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使河姆渡文化研究成为东亚文化共识、中外文化交流、文明起源等国际前沿问题研究与宁波东方文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文化产业链延伸建设特色文化小镇。以河姆渡遗址公园为中心,建设原始农耕体验园、农耕文化园、石器时代体验区、文化艺术村等文化主题园。引入国际先进的农业科技实验室及研究机构,开辟小面积多区块农业试验田,展现河姆渡稻作文明。让游客体验一种以江南水乡特有的肌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为背景,引入前沿的文化创意体验、田园动漫体验和生态居住博览等内容,互为资源、互动发展的新型江南生活模式,将河姆渡文化建设成为宁波全域旅游开发具中有独特魅力、独特韵味、独特优势的一大品牌。

作者:杨燚锋 孙亮 单位: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