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大报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时间:2022-04-16 11:18:32

高品质大报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一、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浅识

(一)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路向与要求

文化大发展属内涵式发展,它不是争世界第一、第二,也非弄点新词、热词等,或制造点“文化名人”与大而空的“文化建筑”等,改善、提高国民素质,不断提拉百姓生活品质是文化发展、科学发展之目的与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和建构“美丽中国”(窃以为,“美丽的文化”“美丽的教育”“美丽的国民”“美丽的公务员”“美丽的社会”“美丽的环境”与“美丽的报纸”“美丽的心”等是“美丽中国”的基石、前提,是“美丽中国”的内涵与主要标识)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致力于国民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进而全面推动科学发展乃文化发展的主题;为国民及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是文化发展、繁荣最根本的任务。国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度大大提升了,国家硬、软实力明显提拉了,这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标准与标志。竭诚为民服务、为提升国民素质服务、为提高国民幸福度服务,是文化建设与发展最关键、最实在的项目与大事。

(二)大报是文化的代表与旗帜,高品质大报是文化

大发展的基础与保证现在,大报(主流报纸)是数量多、最普及的公共文化产品,其“形象高大”,具权威性、影响力较强。大报是离百姓距离最近,是天天见面的文化产品,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品质上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播、生产知识、文化是大报的功能与“功课”,她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推进社会成长的文化主力军,在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上她有教化和潜移默化之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大报的推进力不能轻视。大报及品质也是文化发展及水准的重要样本,了解、测度文化发展及水准读大报有见微知著之效。如是,保证质量、办好大报是文化发展一项具体而实际的工作,是文化发展须重视、落实的实务。大报是文化及其传播的主基地,是投送科学文化、先进文化的高地,也是文化及发展的重要代表与旗帜。出版高品质大报是文化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和建构美丽中国的基础与需求。大报属文化品牌,她应发挥优势与特长,为文化发展呐喊、助力。大报及质量与文化及发展有一荣俱荣的关系,大报品质优,文化则昌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文化发展、繁荣需大报的有力支撑与推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共“十八大报告”)与打造有文化的社会,大报是重要角色,其效力、功能不容小觑。总之,文化发展大报是元素、是前沿阵地,文化繁荣需大报发力、“上色”;发展、繁荣文化须关注大报及质量,应保证大报的水平,以有效推进和保证文化发展;大报常有纰漏等质量问题,将降低其公信力与社会关注度,会无形地折损、消解文化发展的质量及效果,将牵阻、有损文化大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出版高品质大报是文化大发展的基本诉求

(一)我国(大陆)报纸及影响力调查

电子媒体时代,我们的大报不会死,她有许多受众,仍有很大、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大报依然重要、必须和“风光”,尤其是老牌大纸、资深大报。“看报,是有益的”(鲁迅),此说至今有效、成立,且还会持续。1、报纸数量2011年,我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42种(党报、晚报都市报、行业专业报、生活服务类报纸)。我国日报的千人拥有量,2003年突破70份后,逐年持续上升。2011年,每千人拥有日报90份,人均年拥有期刊2.44册;北京、上海等发达省市千人日报拥有量280份左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其中《参考消息》日发行量超300多万份(居世界日报日发行量十大报之列);《新民晚报》日发行量超100万份。2、报纸的影响力及地位等一瞥(1)广东省社科院青少年成长中心等的《2012广州市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调研报告》显示:在少年儿童最信任的媒介调查中,57%的受访者表示报纸是除课外书外,他们最信任的媒介,电视以39%位于第二,网络以27%居第三。虽然网络等新媒介影响越来越大,但目前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依然是受少儿信任的重要媒介[2]。(2)2012年8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了《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度)》。它表明:在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传统(纸质)阅读”的选择达到56.69%,“网络阅读”为32.06%等,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占优势地位;选择纸质阅读的主因与阅读质量和要求相关。有近70%的受访者认为纸质阅读具最好的阅读效果,绝大多数受访者将纸质阅读与阅读的深度联系在一起。如,选择“考虑资料的权威性、学术性”和“需要深度阅读”的比例皆超过30%,其它的理由有“篇幅长、文字比例大的材料”、“专业性强”、“难以理解的材料”等;在信息获取的几个主途径中,“网络”、“电视”和“报纸”的比例远高于其他选项[3]。同期,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的“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版)”显示:2011年,报纸、互联网新闻和微博是社会舆论热点事件的三大曝光渠道,其曝光量分别占全年影响较大舆情事件的24.7%、24.9%、20.3%。与往年相比,由传统媒体首次曝光的全国性事件是最多的,全年共27起,且主要是食品安全事件。其中,报纸在权威性、内容深度、议题设置能力等方面具传统优势,曝光事件之前常有充分准备,并有更详实的细节材料作为支撑,经报纸首曝的公共事件对推动立法、废除政策及形成人大、政协提案等方面的影响力更大[4]。

(二)保持大报水平是文化大发展和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的内需

1、大报权威性依旧、受众面很广,其社会“作用力”不能低估由上述信息可知可悟,全媒体时代大报依然“伟岸”、“威猛”,其覆盖面宽、“磁力”与社会“作用力”不能低估。提高文化产品水平、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抓手、主轴。现在,传播面大、阅读率高的大报,对社会发展而言有较大“能量”,社会公平、正义、有序与和谐的发展,大报是隐形的巨大推手。大报报社是促进文化发展当然的社会工作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行动者,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服务机构及窗口。大报是最大众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发展的载体,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学发展,她是动力源;大报也是国民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教科书与教师。大报受众面广、可信度高,其科技传播、文明投送以及传递的正能量①会放大、扩散,将无声地助益于社会的文明、进步。2、在科普与国民科学素养不理想之时,大报的科普不能滑坡[5](1)公务员们科学文化素质与能力映射着社会文明度和执政党及政府形象,它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及水平。现在,一些官员、公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没达到应有要求。2007年,国家行政学院程萍博士的《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质调查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县处级公务员多少都存在相信求签、相面、星座和周公解梦等迷信的情况。贪官信神信鬼、装神弄鬼、求神求鬼已成时下官场丑恶一景[6]国具基本科学素养的国民比例为3.27%,远低于发达国家。显然,劳动者科学素养不高、综合素质不理想,将牵绊发展、影响发展质量。(2)科普在走下坡路,科普电影不景气即写照。科普电影是大众科普重要方式和主渠道,也是文化发展、繁荣不能少的内容。然而,我们的科普电影却不尽如人意。20世纪80年代,获得过国内外各种大奖的科普电影重镇、上海科技电影厂,在合并多年后已复建,但她元气大伤,至今未有科普作品问世,继续发挥该厂科技传播功能、再现其辉煌,她需各方大力支持。2012年11月,上海科技馆举办的“第四届科普特种电影周”有20多部科普大片在上海科技馆的巨幕、环幕、四维和太空影院滚动展映,其中不少为新片,属国内首度亮相。不少市民观看后不约而同发出疑问:除科技馆,现在为何家门口的电影院不放映科普电影?曾轻易可见的“科普片”,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太长时间。该科普电影周参展的20多部电影,已几乎囊括近年来所有科普大片;一部科普电影的时间最短13分钟,最长在40分钟左右,票价却要30元至40元等[7]。科技传播和文化较发达的上海如此,其他地方状况则可想而知。(3)大报理当是科普先锋和重要的科普管道。21世纪是越发需要科学文化的时代,包括科普在内的科学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土壤。科普不发达、国民科学素养不佳,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如期达成。在其他媒体科普疲软之时,亲民、亲和力较大和“粉丝”较多的大报,当拾遗补缺、勇当科普先锋,大报理应是科普之窗或重要的科普管道,它要长期地给力于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和推进科学发展。修补科普品质下降[8]和科普凋零之状、力促科普昌盛,大报须主动作为、担当;实施有效科普、承担科普重任,大报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如此,大报才能在文化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过程中有更多、较大贡献,其形象会更可爱,传媒“大腕”的地位会更牢固。3、必须重视、保证大报的科普水平和文章质量调研表明,科普和微科普(涉及科技知识等的文章、资讯)常有问题,是一些大报的弱肋与弱项;大报的科普质量须提高,此乃保证大报文化品质的关键与重点“防区”。(1)北大科学传播中心“我国媒体科技报道失误案件例及点评”指出:《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科技报道常失误[9]。(2)笔者自2006年来的长期研究显示,沪上《文汇报》《新民晚报》是瑕疵不断②,特别是涉及科学知识等的文章、消息常现纰漏、错误,其频率是周周有、旬旬现或平均3-5天必有一次(一篇)[10]或更短、更密。

三、保持报纸质量和发展报纸的路径

电子媒体时代,报纸这一传统的大众传媒受到挤压,在文化大发展之势下,如何保证大报质量?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展报纸?如何从技术上让大报常青、不衰?这是报社、报人与文化界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保证大报质量,重在细节的少缺陷与完善

1、办报须细致、严格,不能马虎、粗放大报的品质,是文化发展及成效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反映与体现。资深大报是智慧的明灯、是导师,她是报界“老大”,其文章不能是、不能常有次品。对通用语言文字与科技知识等怀有敬畏之心,是大报文字编辑、校对等应有的文化品格和文化自觉,规范使用母语和准确应用科技知识等是文字编辑的文化担当与要务。文字编辑是“园丁”,做的是“剪枝打叶”之活,干的是“画龙点睛”之工作,学富五车、厚积薄发与认真负责是其工作的根基与特点。当下,大报文章、信息等(《文汇报》日发行量有几十万份)的阅读率、应用率或转载率较大。所以,文字编辑与校对工作时,一不能分心,二不可大概其、急就章!审稿、改稿当气定神闲,“斤斤计较”。否则,会后患多,并无意地抹黑大报。注重大的走向和宏大内容,忽视、忽略细节(不细致、毛估估,轻视数字、量化等)的性格,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弱点。细节决定质量,办报须细致、严格,不能马大哈。报人应是“圣人”,大报的文章等应是文化、教育与科学之范本,报社当朝此方向努力。长期、全天候、全过程认真地办报是大报的“作业”,让大报的语言与常识性、科学性等失误降到最低程度,真心实意、用心倾情、严谨地为民办报,这是保持大报水平的技术路线。2、重视、解决大报“苍蝇”频见之象,是文化大发展的要求与任务文化建设和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它需从容地做、把基础打牢,应服务于“草根”。大报,是文化发展的元素与主渠道,大报及质量也是文化及发展的标签,它见证着文化发展、繁荣的程度。大报受众多,保证质量乃第一,且应然、必须。2012年年初,面对网络已成了语言文字差错的“重灾区”之状,《咬文嚼字》郝主编指出,在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曾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和“”后出现过两次语言文字混乱,相比较这两次“局部混乱”,目前出现的第三次混乱属“全面混乱”;它“有语法、用词的混乱,也有文风问题,教科书、工具书甚至文件的语文差错比比皆是,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字问题十分严重。”坦率地讲,一些大报如此。大报及水平是文化发展、繁荣的要件与保障,基于文化发展和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我们理应重视、解决大报“苍蝇”频见之象,保证大报品质是文化大发展的硬任务。

(二)提高文字编辑等的综合素养是保持大报水平的关键

1、大报是使用书面语的传媒和样板,其科普、文章的字词句不能常有差错文化大发展要关注、做好涉及文化的小事、实事,必须保证大报质量,报社、报人要在基础层面为文化发展、繁荣加油、做贡献。大报是使用书面语的大众传媒和样板,其科普、文章的字、词、句不能常有差错,语法不能乱、文字不可糙。张志公先生强调:“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大报文章等,文字应妥帖周全,须符合语言文字规范和科学规范等。因此,文字编辑、责任编辑,理当业勤、行恭、工纯、品精。上述现象告诫:编审文稿要有好眼力,需字斟句酌、“精量耕作”,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大报文章、资讯等,具主流性、榜样性和可信性,编辑、校对它们时当细针密缕,须毫发不爽!为此,编辑等须细腻地工作,且应以善小而为之。大报是大家心仪、信赖的传统媒体,她应以规范保水平、用素质护质量,以不辜负读者的厚爱与期待。报社员工素质及提高,是保障报纸质量和报纸发展的根本。报人的汉语水平、写作能力与工作态度,和报纸科普水平、报章质量正相关!报人是职业文化人,是读书人、学者,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精准的识别力、改错能力,是从事编审工作的最低要求,否则其编发的文章等就会失误。保证报纸质量,使之有牌、有品,自觉学习、进修应是文字编辑、记者和校对的进行时与一种生活,此乃报纸质量可持续保证的重心。报人当忠于职守、克尽厥职,理应消灭一差二错之常态。否则,这将降低大报影响力、自毁形象,有碍文化发展。2、保证大报水平,文字编辑和校对要不断练内功、长本领(1)现代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科技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科技知识的应用已很普遍。因而,文字编辑等必须掌握,并可准确地理解、应用基本的理科知识等,熟悉、掌握高中理科知识是最低标准;了解、掌握大专层次的理科基础知识等是较高标准。这样,他(她)们才能胜任工作,编审文章方可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进而保证大报的公信力、美誉度。时下,文字编辑等需有较多的科技知识等托底,需用较多的科技知识、科学思想供养、滋润,他们应是智识分子和“完整的学人”。熟悉、掌握较多的科技知识等,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是职业需要,也是文字编辑等的“内存”与“标配”。“知识是底,小说是面上的事。”(茅盾)就道理而论,编辑、校对等的文化素养与其工作质量关系如是!环顾中外报界,大牌编辑、顶尖记者大多是视野辽阔、知识丰盈和知识结构合理、健全的文化人。文字编辑等的素质,决定报纸质量。保证大报水平,文字编辑和校对等要不松劲、不懈怠,不断地练内功、长本领,当注意避免“跛脚”现象,文理双工是报人的发展方向和报纸发展的诉求。大报应尊重读者,坚持品牌建设,要完善报人的能力、行为标准,当重视、提高管理水平和文化服务水平,以保证报纸品质。事实表明,报社应着力提高报人的素质、能力,特别要提升文字编辑、校对的基本科学素养,在标准之上做报人是大报员工发展的目标及尺度。编辑等的文字功力,应真正具有大学文科毕业的水平,其科技知识的储备及水准,至少要达到高中理科生毕业程度,应是“科学达人”。(2)关注、保证质量是大报的活路,高学历、高职称员工较多,是大报的“风景”、优势、特色与底气,上述信息表明提高报人综合素养、提升其文化‘含金量”,是一些大报及发展的“必修课”,且刻不容缓。电子媒体时代,报人应倾心、倾力办报,提高编辑、校对等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保证报纸科普水平与报纸整体质量的治本之策。文字编辑等应是具较高文化素质的优秀的文化传播者与专家,饱读典型、学富五车,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是其发展与工作之本;文字编辑等应注重提升综合文化素质、完善资质,以免是畸形文化人,他(她)们必须是文、理知识兼备者,是广谱型、现代型的学者。

(三)完善报纸科普是保证大报质量的实务

1、报纸科普当“小题大做”、一丝不苟良好的科普和劳动者科学素养较高,是绿色发展和建美丽中国必须的“重装备”和“核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农牧时代、封建时代,严重缺乏科学文化、现代文化,特别是先进、文明的理念及知识等,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强化科学意识等是文化大发展的具体事务。时下,好的科普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弱项、短边,科普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期待明显不匹配、不同步、不适应。大报辐射力强,发展态势良好,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促进科学发展,大报的“动能”“势能”不小;在推动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大报这一媒介的作用重要、必要。为实现我们的愿景,大报科普不能无意地削弱、淡化,其科普(内容、形态与质量)都须加强、完善,这是大报的职责所在,也是大报在提高公民素质与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之基、之举措。大报是文化大发展的平台、是文化窗口,也是读者的大学校,所以,报纸科普等不可缺陷频频。科学性、规范性是科普的基本要求,准确、恰当的文字对科普很重要,它有助于提高科普的正确率、传播率、知晓率与显示度,可提升大报的关注度、吸引力与公信力。人与社会的发展、建美丽中国都需要量多、质优的科普,长期开展有效科普是大报的法定工作与规定动作。重视、保持大报科普水平是放大成长性较好的大报之影响力、作用力的重要方法;大报发展、成就大报,科普是“大分子”与重要构件,保证大纸科普质量是提高报品的要径。大报科普,当“小题大做”、一丝不苟;科普,不容有失,理应是精品、佳作。大报科普不能是劣质的“油画”,宏观、远看较美丽,微观、近视很粗糙、不中看。文字编辑、校对等的知识面、知识构成等,和大报质量之间具高度正相关;大报不能因员工科学素养不佳无意地拉低了科普水平,影响科普的格调、“容颜”以及大报的社会效益与大报“面子”。2、报人当用心、认真地做好科普提升公共文化质量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持大报质量是其一。缺乏优质科普和科学文化的文化,实质是“没文化”或是外强中干的文化,其后果可怕、危险。文化发达、繁荣,推进社会文明,不能忽视、冷落科普!推进科普、落实“科学下嫁”,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是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的目的与内容。实现“把科学变得和阳光、空气一样普遍,人人都能享受”(陶行之),大报科普不可或缺。基于国情、民情,大报科普的定位是大众科普,它分为初、中、高级科普。发展文化要重微观、关注细节,它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夯实基础、做好根本、注重实效是文化大发展之道,努力提升国民科学素质乃发展之根。因此,文化大发展科普不能边缘化,科普应是我们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发展的重点项目。扭转科普黯淡之势,大报当用力、做实事。科普可成为文化品牌,报人拟用心、注意做好科普和微科普,有效科普应是大报及发展重要、永恒的课题。

四、结语

(一)文化大发展要加强基础建设,重视保证大报质量是主业

提高传统媒体的传播水平和公共文化产品质量是文化发展的大事,文化繁荣要加强基础建设,应充实、丰富载体,重视、保证大报质量是主业。文化为民、文化民生需要大报落实、推动和拖举,满足国民求知、求趣与求乐的文化需求,涵养国民文化品格与让国民获得文化实惠,大报是文化发展的A角;文化走进生活、文化放松身心、文化改变命运与文化创造和谐等,优质的大报是主力。保证大报水平,促进文化大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水平,这是报人的使命与责任。全媒体时代,保持大报的吸引力、公信力,保持读者的信任度、阅读率,保证报纸质量、让大报美丽最根本!大报运载着受众所需的文化及信息,传播现代文化、优秀文化是大报的本能,大报品质佳是文化大发展的需要和追求。E时代,大报应有“文化”,水平、品质是做强大报的要素;让细节完美,减少缺憾、硬伤乃保持大报品质之本。

(二)保持大报影响力,报社当一以贯之地重视保持报纸品质

现在,大报要力排干扰、保持高雅之姿与好品相,她应是“文化净土”和让大家信赖的高品质文化信息源。大报质量与国民素质及提高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新媒体时代须保证大报的文化品质,以更好发挥其推进全面发展、建美丽中国之作用。老牌大报是航船、是灯塔,她运载着我们、也召唤着大家。所以,大报要注意用其品质、品位,维护自身的优雅之态和感召力,并保持着自己的光荣与“美丽”;大报不能无意中成了“小报”。大报属文化名品,新媒体时代保持、增加大报影响力,报社当凝心聚力抓报纸质量。“质量”是测度文化发展品质硬而大的指标,大报品质是文化发展高度、质量的重要标识。因此,文化大发展大报及水平不能是“短板”,大报质量当精进,她必须做到品质无忧!基于上述信息,让公共文化满足国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提拉国民科学文化素质,重视、保证大报质量是现实、应该的,这绝非忽悠。对大报存在的、有矮化大报之势的质量问题,报社等不能熟视无睹,不能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

本文作者:曾铁工作单位: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