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强省及安全探索

时间:2022-12-27 10:31:25

民族文化强省及安全探索

本文作者:吴绍良于景春工作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抢抓桥头堡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强省

在探讨桥头堡的战略意义时,更吸引人眼球的似乎是那些诱人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文化建设在国家一切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之于政治、经济建设的引领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建设提高至与政治、经济建设的同等地位,并对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作出重要部署。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尤其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我们要抢抓桥头堡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是云南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云南的自然环境极为独特。云南省地跨云贵高原西南部,地形地貌奇特多样,形成了许多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其具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立体、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其他省区所少见。“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对云南奇特气候的生动写照。多种类型的山川地貌和立体气候,促成了其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共生共存。云南历来就有“植物王国”、“药材宝库”、“香料之乡”、“花卉王国”、“动物基因库”、“有色金属王国”等美称。云南民族文化极为丰富。云南是全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全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为云南独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节日和生活习惯,都有自己的歌曲、舞蹈和民间艺术,甚至连民居建筑、生产生活用具也大相径庭。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是罕见的。因此,云南又有“民族文化聚宝盆”的美称。(二)大力培育民族文化,壮大民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多样性是云南省的基本特色和基本省情,是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建设的重点。保护和发扬这种多样性是云南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应长期坚持的最基本的发展思路。只有在与多种文化长期交融发展中,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壮大主流文化,云南的文化强省建设才是科学的、和谐的、跨越的大发展大繁荣。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底线。[2]文化强省建设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云南的传统民族文化与时代现实文化紧密结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发展,在全民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和道德基础。2、强化新闻出版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作用。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那些醒人耳目的负面信息往往占据信息流通的高地,严重阻碍了云南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进程。新闻、出版等媒体机构应时刻保持清醒,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建设“文化桥头堡”宣传阵地。一是大力宣传云南民族特色文化,把云南文化传播至南亚、东南亚甚至全世界;二是提升新闻媒体工作水平,坚持围绕“两强一堡”为中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抓好重大主题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壮大主流舆论,发挥新闻媒体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三是培养一批新闻出版人才,人才是推动新闻出版引导公众舆论的主要力量。[3]3、继续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全面而快速崛起,产生了一大批反响大、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提高了云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文化云南”的新形象。文化产业发展之“云南现象”在全国一度被效仿31而从未被超越。这是因为云南是“民族文化聚宝盆”,是举世罕见、无人能比的优势。在全国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云南也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四级传承人认定体系,并重金打造非遗传承基地,使民族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云南省还依托特色民族文化,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本、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桥头堡战略机遇期谈民族文化安全问题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和化解潜在的文化风险,抗击外来文化冲击,以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被威胁的一种文化状态,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健全自身功能、机制的能力,是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4]文化安全源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出现的。文化安全同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时代,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基础、政治军事优势以及先进的生产力,对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文化侵略、文化渗透,大搞文化霸权主义。(一)云南桥头堡战略期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云南民族文化大多产生于农耕社会,在面对现代商业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时,有着明显的弱势,防变拒化的能力较差,民族文化生态脆弱,文化系统自我维护的能力差。云南省政协委员李丽芳在上报给政协的提案中如是说:“桥头堡建设中,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意味着新一轮的文化冲击,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原本就处于‘弱势’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必然会在诸种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黯然引退。从而使各少数民族文化主体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的同时,也成为失根的群体,成为文化难民。”[5]因此桥头堡战略实施期探讨云南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尤显重要和必要。(二)文化民族特质性与文化时代先进性的矛盾冲突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处于“弱势”的云南民族文化在外来强势文化到来之时,如何实现保持民族文化特质不被异化并延续发展,是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应该首先考虑的。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即文化的民族性的保持,是文化安全的本质,谈文化安全问题首先要考虑这个本质。但仅注重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既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更不能保障整个文化共同体的安全。因为,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既有先进的又有落后的,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那些不合理的、落后的、消极的文化特征必然会受到新生文化的威胁而最终消失,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的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于是产生了文化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文化的民族特质性与文化的时代先进性的关系。如果只看到文化安全是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就可能陷入“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地步,这种逆历史潮流的做法已经在近代中国得到实践论证:不仅不能真正维护和保障文化安全,反而会使文化陷入更大的不安全。因此,我们真正要做的工作,不是维护和保障那些已经丧失合理性的特质文化,而应是推进和发展那些符合当代社会思想的、具有进步性的新文化。(三)文化先进性是保障民族文化安全的关键对于包括国家在内的任何一个文化共同体来说,能否保障其文化安全,关键不在于其文化是否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世界性,而在于其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文化的先进性程度越高,文化的安全度也就越高。[6]当今中国的先进性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培育这种先进文化呢?那就需要全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指对云南民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认同并热爱云南民族文化;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指自信于我们能够建设好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自信于我们能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辉煌。全省上下要在解放思想中提升文化自觉,在总结经验中增强文化自信,在转变方式中谋求文化自强。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自觉、自信并不是说对外来文化要极力排斥。相反,我们要紧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全面推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吸取外来文化精华为我所用之时,更应把云南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出去。云南只有以全面开放的姿态融入到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趋势之中,在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并改造民族文化,以保持自身文化既具有民族特质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才能实现云南文化跨越式大发展。这也是保障民族文化安全的关键所在。结语桥头堡战略把云南从改革的末梢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为云南省各项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如期实现省委提出的“两强一堡”三大战略目标,全省上下必须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第九次党代会为新的起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奋力赶超,为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和绿色经济强省,开启新的征程,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