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王城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思考

时间:2022-06-05 11:26:41

桂林王城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思考

一、创意旅游概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追求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当今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被动接收的、走马观光的旅游方式,更注重追求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和体验主动去获得独特的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爱好等达到自我素质的提高。创意旅游的发展模式,正好吻合了当今旅游者的需求,因而创意旅游成为目前旅游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对创意旅游进行了界定: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的、可直接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的艺术、传统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象征性文化,并与当地居民相互交流,在生活中体验文化。从创意旅游的概念以及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其核心思想是:以文化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创意思维,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参与性是其重要特征,通过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等多方人员的互动式学习和交流,形成根植于地方文化的个性化旅游产品,以使参与者自我身心得到满足和发展,以实现旅游对于目的地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文化的保护、传承。①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创意旅游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式,拓展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形式,寻找和创造多元化的旅游元素,并有意识地创造、设置一些空间、环境、氛围等各种因素,吸引和激发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当地居民等自发地、创意性地参与到项目活动当中,让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将旅游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打造独特的记忆和感受,实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发展,达到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塑造和维持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达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发展。

二、创意旅游视角下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文化旅游以悠久、深厚、多样化的文化为基础,一直以来在旅游市场中具有持续、强大的生命力,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目前文化旅游的开发中,资源被商品化、产品被复制化等现象极为严重,对资源的原真性、文化价值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传统的、静态观赏性的旅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个性化、参与性、互动式的活动要求,文化旅游开发急需找到一种创新的、能给其带来新鲜活力和生命力的开发模式,以改变和打破其目前发展的困境。从创意旅游的内涵中可以看到,创意旅游与文化旅游都是以文化为依托,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引入创意旅游的理念,符合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旅游者的需求。对于文化旅游资源而言,通过创意的手法,将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形式丰富、市场接受和认同的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等的互动学习和交流中,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地方文化作为创意元素被用来开发时,需要依赖当地人的传统技能、创造力和当地特有的物质环境等因素,这就保持了地方文化的真实性,使地方文化旅游开发具有了垄断性的特点,避免了产品复制行为的发生,提升了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②

三、桂林王城资源及旅游概况

桂林王城(以下简称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下,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王府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旅游景区。王城最早的可考历史是1500多年前南朝时期,桂林所在地的太守颜延之常在独秀峰下今读书岩处读书咏诗,开桂林山水文化之风气,唐代在此建立桂林第一所州学府,宋元时期这里建有报恩寺,明代的1372年建靖江王府,1652年被毁,仅剩城墙、建筑台基、石栏和云阶玉陛等,清代曾为定南王府,后建广西贡院,民国时期曾作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先后还建立了第二师范学校、第三高级中学、模范小学、甲种工业学校等,解放后在此建广西军政大学,1953年,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军政大学校区对调、在此建校并一直沿用至今。③④现在王城仍然是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广西师大)三个校区之一的所在地,同时,从2003年起,这里又作为旅游景区对游人开放。王城保存的文物主要包括:明代遗存有王府城墙和四座城门、承运门、承运殿台基及王府花园遗址等,独秀峰下保留有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摩崖石刻百余件,清代贡院遗迹,1947年重建的广西省政府办公楼和1981年重建的中山纪念塔、仰止亭等。目前王城景区主要采用传统的文物旅游景点的游览方式,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参观遗址、遗迹,登独秀峰观桂林全景,参与性的项目主要有模拟的贡院考试等,以静态的游览为主,互动性、参与性的活动项目少,游客对王城历史文化的了解肤浅、印象不深。虽然王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但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很多到桂林的游客、甚至包括部分桂林市民都不知道在桂林市中心有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景区,这对于王城景区、桂林旅游发展都是一大遗憾。

四、创意旅游视角下桂林王城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桂林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也有一些积极的努力,但直到目前,山水景观旅游产品仍占据桂林旅游的主导地位,而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并在目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也提出,必须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因此,在桂林的旅游发展中,急需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实现山水与文化旅游并驾齐驱,推动桂林旅游业全面发展。王城作为位于桂林市中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旅游景区,完全有基础、有实力打造成桂林文化旅游的品牌,在王城的旅游开发中,在对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引入创意旅游理念,既顺应了目前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也契合了时下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要求。在创意旅游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挖掘其自身独具的文化内涵,开发更多创意性的旅游新产品、新项目,为旅游者和市民打造一种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文化体验,提高王城景区、桂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效益,提升桂林旅游总体形象和竞争力,打破目前桂林文化旅游开发困境,促进桂林旅游业发展。

五、创意旅游视角下桂林王城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一)基本思路

纵观王城的历史,有着两条非常清晰的发展脉络:一是作为桂林政治中心,二是作为桂林文化教育中心。⑤从目前遗存的资源以及使用、发展来看,王城作为地方政治中心的使命已经完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重生和恢复了,这部分资源作为历史的珍贵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在旅游开发中,目的是让游客能从历史的遗存中了解这里曾经作为地方政治中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而王城作为地方文化教育中心,从南朝时期的读书岩一直到今天的广西师大校园,有悠久的发展、延续的脉络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而文化教育是旅游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今天文化旅游景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也符合当今人们在文化旅游中求知求学、自我发展的需求,具有时代意义。因此,基于创意旅游理念的王城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在对历史文化资源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以文化旅游为发展的主线,结合王城资源、周边环境条件,融合桂林、王城地方文化,融入现代的各种生活元素和活动项目,营造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体验氛围和环境,引导和激发游客、市民、旅游从业者等积极参与其中互动和交流,打造一系列基于个体差异的,具有王城乃至桂林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产品,使参与者得到自我发展,提升王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激活和创新发展古老王城的历史文化,将王城打造成桂林文化旅游的标志性品牌。

(二)王城内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议

在王城的旅游开发中,首先要科学、合理、严格地按照相关文物保护的原则保护文物,在修缮工作中以保证文物的真实性为原则,保护王城的基本格局及相关联的自然和人文整体景观环境。在游览路线、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节选参观能反映王城各个时期发展的代表遗存,让游客清晰地了解到王城的发展、变迁脉络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开发旅游项目时,注意选择有利于提升王城历史文化价值的项目,对于一些低俗的、纯经济利益驱动的项目,要严格制止。例如目前在王城太平岩隧道两侧雕刻的六十甲子图像,完全是为了推销旅游纪念品而人为设置的项目,与王城的文化不匹配。这种项目会给王城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和传播效应,对于这类项目的开发,必须予以制止。在旅游讲解中,注意提升导游人员的素质,提高导游词的文化性、知识性和专业性,对于现有导游词中一些过多的附会成分,如夫妻树、龙爪树等景点的讲解,应做适当的调整。注意加强导游讲解的生动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与游客的互动性,可以根据一些与王城相关的历史、人物等的事迹,设置一些互动性提问或者游戏环节,例如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与其在王城两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密切联系,通过提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分别是什么,引出孙中山与王城的历史渊源。通过一些导游与游客、游客与游客之间的游戏和互动,调动游客的参与性,活跃气氛,加深游客游览的印象,避免一味由导游单方面地讲解带来的单调性和枯燥感。王城城墙周长1784米,高约5.1米,城顶部宽5.06米。墙体内为夯土,墙面为青石条砌筑,目前城墙以及四个城门基本保持完好,但也需要对结构稳定性存在问题的城墙段或城门进行加固,清理紧靠城墙周边的各种建筑物,将城墙完整地展示出来。在修缮的基础上,建议将城墙顶部对公众开放,期间散点布置一些小型书吧,作为图书展示以及公众阅读交流的活动场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桂林,除了桂林市图书馆之外,极度缺乏这样的空间。通过与广西师大出版社、桂林图书馆、国内外作家,特别是桂林本土作家以及一些图书爱好者和收藏者的联系,在这里设置一些有关桂林地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健身、保健或者是作家的专题书库等多种主题和形式的书吧,让游客和市民通过简单的电子借阅程序,可以方便地获取和阅读,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交流的空间和环境。在这里,除了平时公众之间自发的现场交流外,可以定期邀请全国的作家、学者与读者进行现场互动交流,还可以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王城的社交网络平台,让游客、市民和经营者将自己在现场的读书或者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想,及时到交流平台上,与大家分享和互动,这对于王城景区可以起到极佳的宣传效果,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择优选出一些好的文章和图片结集成册,这也是对王城极好的旅游宣传。由于王城地处桂林市中心,加上城墙顶部的高度优势,在这里人们可以一边畅游在各种书籍、知识的海洋,一边放眼俯瞰王城、俯瞰桂林城市景观,犹如身处空中世外桃源,达到一种陶渊明式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超然心灵境界。

(三)王城内部广西师大校园的建设与旅游开发建议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广西师大是否搬出王城意见不一,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建议继续保留广西师大校园在王城。虽然广西师大曾经做出了一些对王城破坏性的建设,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广西师大作为学术研究机构,对于所在地王城谋求经济利益的想法和做法少,更多的是从学术研究、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考虑。如果王城从景区开发以来完全由商人经营,因经济利益的关系、市场的影响等,随着时间的延续,商业味会越来越浓,文化的真实性会淡化或者变成伪文化,失去或降低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广西师大的存在对于王城而言,应该是一大幸事。另外,广西师大校园已经成为王城发展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割裂两者的联系,否则将破坏王城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继续保留广西师大校园在王城,顺应和延续了王城的发展轨迹,充分利用广西师大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王城旅游发展的部分内容,也是延续王城作为桂林文化教育中心的最好方式之一,而且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永远是年轻的,他们在其中的生活和学习,将会给古老的王城注入一剂永久的、新鲜的活力。在保留广西师大校园的同时,对于广西师大校园的发展和建设也应严格遵从相关文物保护的要求,严格禁止任何破坏行为,限制新建建筑。考虑到王城内文物的保护、空间的承载力、学生活动空间需要等多种因素,应严格控制广西师大在王城校园的规模,适当压缩师生员工的人数,建议继续保留广西师大的历史、旅游等专业的部分学生在王城校区,既有利于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也有利于王城文物的保护和旅游发展。同时做好校园建筑内部设施设备的舒适性、安全性的管理,既让师生生活幸福,也让文物得到保护。在旅游开发方面,考虑到王城文物的保护、广西师大的教学、旅游活动的需要,建议适当开发一些旅游活动项目,关键起到一个让王城历史文化延续,广西师大的学术、教学优势展示的作用,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广西师大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拥有众多明史、教育史、历史与文化、旅游学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⑥在校园旅游活动的开展中,可以以广西师大学生组织旅游协会为主体,聘请相关专业老师共同参与,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组织以中小学学生为主体的,以感受王城历史文化、体验大学生活为主题的修学游项目,让大学生领着孩子们在游览中,一边讲桂林、王城的历史,一边讲自己在这里的学习生活趣事,同时开放一些广西师大的实验室,例如历史文物研究与鉴定方面的实验室,让大学生带领孩子们一起根据王城文物的各种特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参与,了解一些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从文物鉴定的实证,更有力地说明王城历史的悠久与价值。让大学生提前感受作为老师、作为导游的工作内容和成就感,让孩子们对于大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体验,满足中小学生对历史文化、对大学校园、生活学习的好奇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的参与,在王城这个古老的环境中,让大学生、孩子们都能够感受桂林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激励他们在自己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维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四)王城周边区域的整治与旅游开发建议

1.建设思路。对于文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而且要保护文物赖以生存的周边人文与自然环境。因为文物一旦失去其存在的环境,将极大降低和削弱文物的价值和意义。作为王城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不应仅局限在文物本体的保护,不应仅从一个景区的利益出发,应拓宽视野,从桂林历史文化的保护、桂林文化旅游建设的大角度出发,既要保护、管理好王城内部环境,也要保护、建设好王城的周边环境,以延续桂林传统文化、发展桂林时代文化为出发点,为桂林人、为游客打造一个鲜活的文化活动空间。目前王城的周边仍有较多建筑依墙而建,既破坏了王城的完整性,也威胁到文物的安全,特别是王城的东面和北面,城墙完全被建筑所遮挡,市民和游客从周边路过时,完全感觉不到城墙、王城就近在咫尺。对于王城周边环境的整治,牵涉的居民较多,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既安置好居民的生活,又做好王城的保护和发展。在整治中,对于一些违章和危险的建筑,应给予拆除,对于一些确实无法拆除的现代建筑,应进行外立面装饰,以符合王城的整体建筑风格。通过整治,留出一定的视线空间,让人们在周边行走、停留时,能看到城墙,能感受到王城的存在和气息,通过时隐时现的城墙以及王城建筑一角的出现,改变周边的城市空间氛围,显示出桂林的历史、文化和王者的气息。在整治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改善服务设施,利用政策优惠、引导等方式,调整王城周边从业者的经营方向,吸引并鼓励桂林传统手工艺行业、现代的文化创意行业进驻,使传统艺人、现代平民艺术家、普通老百姓和游客都能参与到相关的创意活动中来,给古老的王城注入传统的、时代的各种生活元素,激活空间氛围,形成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文化创意环境。2.旅游开发建议。王城周边区域的发展与旅游开发,应根据历史与现状,分区、分片进行规划和建设。王城以南及以东部分区域的正阳东西巷地段,其保护性修缮整治项目已于2013年8月1日开工,目前项目建设正在进行当中,按照项目规划,这里原有的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风貌将得到整治或“建新如旧”,最大限度地还原老巷的历史原貌,并恢复历史上的谢和赓故居、岑春煊公馆以及熊同和药铺等老字号商铺,再现老桂林古街巷的生活场景。⑦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在地下新发现一些历史的遗迹,对于这些新的发现,应根据现场发掘的情况及时申请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实施就地保护,通过保留这些不同时期建筑基础的结构,让人们看到历史的变迁,这是王城文化积淀的最好见证和最具说服力的实证。在修缮整治项目完成以后,在旅游活动开展方面,依据东西巷及其周边原来就是桂林民俗文化集中区域的历史,可以引导经营者和结合邀请一些桂林民间文人、艺人和手工艺等的传人来到这里,建立一系列的桂林特色民俗、手工艺等生产作坊和博物馆,如桂林的滑石雕、竹雕工艺,桂林特色小吃桂林米粉、辣椒酱、水糍粑、马蹄糕等,让传统艺人在现场展示工艺和技术,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知晓桂林传统文化。在现场,市民和游客除了观赏艺人们表演和生产,还提供更多的参与学习制作的机会,通过商家提供的原料或加工的半成品,在艺人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产品,并可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作为纪念品带走。例如,对于桂林滑石雕的雕刻项目,游客和市民可以跟随师傅完成从选料、构思、造型、初稿的绘制、雕刻、打磨成型的全过程,特别是在造型构思环节中,结合自己的喜好,可以创意更多的图案、形体、色彩等内容,形成一件件具有唯一性的手工作品,既可以作为个人收藏,也可以赠送亲朋好友,每当自己或亲朋好友看到此作品的时候,都会勾起对桂林的美好回忆,产生旧地重游或者心驰神往的念想和冲动。在王城的东面和北面,目前城墙完全是被一排建筑所遮挡,建议适当拆除一些违章的、简易棚户等建筑,露出城墙的一角,在其间设置一些与桂林传统建筑风格一致的、反映这里历史文化和事件的景观小品。在紧邻居民区的王城东面,设置一些桌椅等休息设施,放置一些报纸、杂志等,作为、阅读等居民活动的公共场所,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既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需求,也为游客提供一个参与市民生活、与市民互动的机会,这也正是很多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最希望达到的效果,成为城市的一员,而不是一个匆匆过客,全身心地融入和感受环境,体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在王城的西面和西南角,目前城墙虽已完全显露出来,但是近在咫尺的5层高楼完全笼罩了城墙,使城墙几乎失去了王者的威严,这种现象在后续周边的建设中一定要严格禁止。目前在城墙与高楼之间的10余米宽的空地上,几乎没有游人涉足,临时作为城市中心的停车场,这不仅破坏了王城周边的空间氛围,更严重的是,由于每天大量车辆的行驶和停放,更会对城墙及基础造成一定的破坏。应及时调整,禁止车辆在周边的行驶和停放,把这里作为游览的步行街,在建筑临近城墙的一面引导从业者开设一些与旅游商品相关联的店铺,逐步将市民和游客吸引过来。在王城的西南角,目前是一块约200平方米的空地,作为临时停车场,建议尽快取消停车场,建设成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通过设置一些造型精美的亭廊结构等建筑,既作为景观建筑,又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空间,调整、引导和吸引例如英语角、传统文化讲习、现代文化沙龙等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不定期举办一些如孔子学院等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自发组织的文化互动和交流活动,让这里逐步成为桂林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中心。目前桂林极度缺乏这样的空间,而这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标志,同时再次为游客了解和参与桂林文化活动提供机会。目前在王城的西南和西北角,分别保留有一小片紧邻城墙的传统庭院式民居,建筑格局基本完好,矮墙柴门小院,虽有点破旧,但干净整洁,很温馨。对于这两片建筑群,建议一定要保留,不要再做大手笔的整治与改建。桂林小街、小巷的记忆,已经只剩下这一些只言片语了。同时作为城市建设,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建筑内外部的供电供水排水等生活服务设施设备的完善,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目前已有的一些怀旧风格的咖啡吧、茶庄等特色经营店铺的基础上,引导一些有创意的文化青年,开设一些与漓江山水、桂林本土文化等相关的艺术、文化创意空间,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参与,带动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之,在王城及其周边的建设与旅游开发中,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王城、桂林的历史文化,引入更多的王城、桂林的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创意思维,能让市民和游客寻找到更多的老桂林的历史、文化、生活的气息,并亲身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在获得美好记忆和身心提升的同时,建立一种与王城的深厚情感,自觉地在实践行动中保护文物,并成为王城、桂林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一员,提升桂林城市的文化氛围,促进桂林文化旅游的发展。

作者:秦春林 单位: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