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实践探析

时间:2022-05-24 03:43:41

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实践探析

把握“生态园林”建设主题,突出生态功能定位三峡工程建设对坝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在采取对策和措施后可以大大减免或修复生态环境。如三峡坝区“秋意园”(绿化面积近38万m2)生态园林建设避免了按城市公园或游园的模式来设计,把生态功能放在首位,以“生态园林”为模式,以“大写意”为表现手法,营造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广泛采用乔、灌、藤本及地被植物各自不同的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避免单一、简单的组合,在有限的园区内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建设造成的高砼体墙面与高边坡面等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发展垂直绿化,突出生态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在适宜地段应多营造乔木混交林和乔、灌、草混交复层林,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改善植物空间结构,向立体空间要绿量和效益。尽量避免地形改造,减少客土更换三峡坝区地表土壤为花岗岩风化砂,不保墒、不保肥,欲种植物需客土更换改良,从其他山地和农田取土更换,如此辽阔的区域,不仅会再次造成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对机械、人力、财力的浪费也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工程设计伊始即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尽量保持和利用原有地貌特征。“截流纪念园”(绿化面积近10万m2)、“秋意园”位于大坝左右岸厂前区,是坝区的视觉焦点,园林建设场地都是原水利建设施工工地,场地平整是园林工程设计难度最大的阶段,也是能否形成整体自然效果的关键。如“秋意园”在场地竖向设计中,场地平整的重点是115平台纵向石质场地长度达百余米,与相邻场地的落差达12m;苏覃路“废石料谷”以及与之相邻的115平台向原青云公司所在地过渡的坡地地形处理。为了使整个场地与生态园林建设相匹配,在设计中反复调整竖向设计,变苏覃路为“生态谷”的设计理念,在几块落差较大的地形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形成平缓顺畅、排水良好的坡面衔接过渡,较好地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场地的自然化处理,大大减弱了工程建设留下的人工痕迹,营造自然、亲切的地形起伏,形成生态园林建设的整体自然效果,使得坝区环境趋于和谐。又如“截流纪念园”将原坑洼地建成生态水池,形成以缓坡绿地与生态水池相结合的自然生态景观,突起部分修建成小山丘,将大江截流所用剩余四面锥体放置小山丘四周,形成四面体山,避免了地形改造,也减少了客土更换,既节约资源,体现循环发展建园,又平添一处风光秀丽、凸显水电生态风景园林的特色山水景观。

利用乡土树种,营造独特植物生态景观园林植物乡土化是节约型园林的生态学基础。乡土植物适应性强,种植易成活,养护管理容易,造价相对低廉,还可突显地区特色。三峡库区已知种子植物55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达54种,有足够条件营造独具特色与艺术个性的三峡坝区“生态示范基地”。如三峡坝区的行道树和分车带上的植物景观都是就地取材,且一路一景,各呈风采。对库区淹没带下的珍稀濒危植物在蓄水前进行保护性抢救。如2004年实施的“三峡坝区古大树保护移植工程”,在“截流纪念园”、“秋意园”共移植古大树22科38种,152株,其中常绿乔木70株、落叶乔木82株。这些树龄普遍在80~100年间的古大树如今已全部得以存活,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同时,也丰富了植物品种,实现了生态园林建设对植物多样性的要求。现今,游者还没进入“截流纪念园”,就被园区大门前2棵胸径达2.2m的古大树——黄桷树所吸引和“震撼”,游者纷纷在其前驻足拍照留影,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证三峡工程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的库区珍稀古大树,无疑会成为观光游客们喜爱的另一个亮点,这都将大大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见附图)。附图截流纪念园大门的大树植物景观,减少人工雕琢痕迹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在植物配置中,应掌握各自不同的色相与季相变化,各种植物混合搭配成乔、灌、地被的不同层次的混交林,将树木、花草、地被植物的自然风姿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达到不是自然胜似自然的目的,尽力避免弄巧成拙的人工雕琢痕迹。如“秋意园”即是用金色来蕴涵秋天的丰收与喜悦,通过高大乔木、色叶灌木和野花组合的植物层次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配置营造自然生态景观,尤其是对野生花境的建植,具有独到之处,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形成植物季相变化分明、自然质朴、具山林野趣的生态园林景观。“截流纪念园”在植物布局上注重乔灌花草结合、疏密结合、落叶与常绿结合、色叶与基调植物结合。在区域性植物为主的原则下,园区周边布置密林大树,特别是两端为密林大树群,构造出纪念园植物主体空间。中间为疏林、花灌木,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游客,同时紧密融合园内景点,地被花灌植物大方成片布置。四面体山是地被花灌布置的重点,通过地被花灌及少量乔木的布置,营造出一种突出四面体山的疏林景观,体现出简洁明快与现代风格。植物色彩通过落叶乔木与大灌木的色彩变化,体现植物季相变化;片植的色叶花灌木,在体现春的清新、夏的馥郁、秋的绚灿、冬的萧肃中,使园区与长江、大坝在自然中融合。利用节水措施,减少养护消耗节约用水、减少消耗应从植物品种选择、配置、绿地灌溉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坝区园林建设在节水措施方面,(1)尽量选择耐干旱植物种类,如宿根植物、球根植物、深根性植物、针叶植物等,这些植物成活后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低。(2)采用先进的微灌节水技术,如喷灌、微喷、滴灌等,以节约用水减少浪费。(3)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植物,选择不同的浇水作业方式。(4)严格控制园林绿地硬质地面铺装,必须铺装的如园林小道等亦选择透气、透水性的环保型铺装材料,如在“截流纪念园”等园林工程建设中,石板嵌草、植草格、透水性地砖、透水性生态砂石路等生态化园路都有广泛的应用,且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

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养护和管理。生态园林应以便于养护和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园林建设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除园林建设工程施工结束后的精心养护和管理,在园林建设的设计施工阶段就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和规范施工。如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应用“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结构相对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系统越稳定,稳定的园林系统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要注重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为后期的养护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总趋势,三峡坝区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实践表明,要突出“青山、绿水、银色大坝”的生态景观主题。在园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应将园林环境效益放在园林综合效益的首位,这是建设好生态园林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但营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本文作者:王平辉王作明张萌工作单位:湖北省宜昌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