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新的服务体系

时间:2022-06-26 04:09:48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新的服务体系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是一项系统、长期的文化惠民工程,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在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网络,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拓展文化服务内涵,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强势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共享服务

一、坚持网络建设高标准

(一)强化政府主导投入。累计投入近10亿元,重点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盐城首家)、淮剧大厦、文化艺术中心和广电网络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国家一级馆。区政府专门划拨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给淮剧团,得到文化部董伟副部长的高度肯定,称赞这种做法全国少有。市委朱克江书记专题调研盐都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时,对“四馆一团两中心”和福才、杨侍等社区及村居文化惠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提升镇村文化设施上,投入近亿元,镇(街道)文化站平均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村村建有6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以及文化广场、文化宣传橱窗、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二)鼓励社会多元投入。出台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累计近亿元。翔宇集团、华兴集团、剑桥涂装、晋万置业等出资千万元冠名新春文艺晚会、里下河地区龙舞邀请赛、秦南“蛟龙杯”狮舞邀请赛、大纵湖地区方言快板邀请赛等重大文化活动。商业大厦、中联电气、盐电阀门、红星美凯龙等投入800多万元,共建区博物馆、美术馆。稳强集团、神泰集团等兴办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公园20多个。中广传媒和悦达集团首期投资5000多万元合建的大纵湖水上影视基地,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个体老板、文化热心人每年邀请民间艺术团为全区群众演出100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三)城乡建设共建共享。以城乡一体、区镇村共建的方式,整合教育、科技等资源,实现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区国税、财政、妇联、农委等部门,捐赠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冠名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扶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二、注重文化服务高效能

首先,“三送”工程常态化。每年送戏120多场次,送电影4000多场次,送图书2.6万余册。淮剧团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工作先进集体”,电影公司被国家广电总局表彰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文化馆艺术团被基层群众称为“心连心艺术团”,图书馆在社区、工地、军营建立流动图书点20多个,连续四年获“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区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年免费开放。其次,数字服务提档升级。2009年盐都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镇、村三级网络全覆盖。近年来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区“四馆”和镇村设施设备完善和数字化提升,实现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各级共享工程服务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其更好地开展惠民服务。第三,产品供给精益求精。专业方面,以淮剧团为主体,先后创作演出的《鸡毛蒜皮》《十品村官》《半车老师》等作品,传递共圆“中国梦”的正能量,多次获全国大奖;业余方面,小品、音乐、曲艺、舞蹈连续多年获得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省五星工程奖。区文化馆、镇文化站积极开展“馆站联动”等各种文化下基层巡演400多场次,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精品文化大餐。

三、确立政策保障高力度

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城乡共建、绩效评估等制度。一是明确目标,责任到位。2016年,盐都区出台了《盐都区文化工作登台阶实施意见》,细分了“文化工作登台阶”三年工作方案,区领导亲自过问重点文化项目,确保项目上有安排、资金上有支持、考核上有指标、措施上有保证。二是出台政策,持续发展。由区政府领导牵头,联合宣传、文化、教育、卫生、工会、妇联等部门组成“文化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盐都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盐都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支撑、城乡共建、绩效评估等制度,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人才汇聚,提供支撑。为使更多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盐都区政府强化在职人员培训,注重文化从娃娃抓起,该区与盐城师范学院合办6年制“小淮班”,学杂费用全部由区财政负担,学生毕业后列入在编人员。与此同时,积极发现培养基层人才,先后发展文化馆艺术团、风铃儿童合唱团等文化业余团队160多个,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梯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一个地区软实力、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民生工程。盐都区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体系的过程中,把文化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文化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文以载道、文以化人,陶冶情操、荡涤灵魂。

作者:徐慧 单位:盐城市盐都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