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的探索

时间:2022-04-28 09:12:07

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的探索

1数字化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趋势

1.1数字文化服务方式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分支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能完全满足现有的信息需要,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接待和服务能力有限,必须借助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传播与推广。

1.2公共文化服务需要虚实结合的环境

在数字环境下提供服务需要实体空间和虚拟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服务不是漫无边际,而要受到相应制度的约束、网络规则的制约、资源多寡的限制、管理能力的强弱以及服务本身目的的指向要求等。在高新技术迅猛更迭的时代,信息、数字、网络的应用为公共文化的传播发挥“快铁”作用,促成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数字文化服务,囊括数字平台、数据资源、网络服务、终端体验等等。

1.3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数字环境

数字化服务环境向人提供创意便捷工具、仿真虚拟空间、展示数字内容、营造交互体验等功能,数字化服务环境扩深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实体空间的一切内容表达,产生非比寻常的视觉、听觉、感官体验,是吸引大众尤其青年参与的重要手段。

1.4移动终端的普及成为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方向

人们越来越普遍选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联通世界,类似移动终端已深深成为改变我们信息出入的突出方式,因为方便快捷,满足现代速成模式。开展以移动终端为平台的公共数字文化集成服务,开发满足多样需求的数字文化移动服务项目、研发更加人性化的智能终端,让公共文化服务跨出实体空间凭借智能移动终端的“翅膀”,实现服务无界、随身享用。

2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的优势

2.1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源,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数字资源等等,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门类,文献资源丰富,数字资源庞大,提供多样化的中外文专业数据库,并可提供二三次文献的参考咨询服务等等。为图书馆参与服务地方公共文化奠定了丰富巨大的资源基础。

2.2具备先进科技服务能力

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不遗余力建设纸质资源的多样化、网络化、数字化层次,不同程度引进科技设备、学习技术手段,促使服务层次的深度发展,普遍实现自动化办公和系统化管理,构筑信息资源专业门户,搭建实时/虚拟网络在线平台,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智能科学化、移动实时化的管理、利用、服务新方式。高新技术的运用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可以从服务校内延伸至服务校外。

2.3拥有较高素质较为稳定的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长期在图书馆工作,熟悉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与检索特点,具备分类开发整合能力。图书馆专业化人才的储备,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参与服务地方公共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囊保障。

2.4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搭桥

为盘活资源提高利用,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之间已经开展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促进了校与校之间的资源互补、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为融入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开展本校资源和跨校资源的利用服务,逐步搭桥打开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化效率。

3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的自我探索

3.1普及数字文化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网站、公众微信、手机图书馆等的发展和建立,使文化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数字移动服务应该成为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的数字服务理念与实践的不断碰撞、融合,都是对数字公共文化向外服务的一次次尝试和创新,服务从单一的师生服务向广阔社会开放。例如,利用效果很好的VPN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

3.2积极建设和创新载体形式

落实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等,加强对数字化设施的监管力度,充分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机、阅读器等载体,突破传统文化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例如,整合后馆藏资源的一键检索、超星移动图书馆、视频展播、远程登录等都是图书馆对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点滴尝试。

3.3创建有质量的数字资源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长期规划发展中结合地区文化背景与特色资源,积极创建有规模有质量的数字资源库。例如,我馆的贵阳文化主题库、贵阳生态文明特色数据库、王阳明研究特色数据库等,反映地方特色的数据资源需要稳定投入、长期建设,资源好了才能有资格推送到校外,扩大知晓度,实现资源的广阔利用。丰富共享资源的服务方式,加强外联合作,在有线电视网络、公共网络等方式的辅助下,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传共享,成为随时随地随手信息。

3.4重视数字内容产品的引入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依靠网络和新媒体的数字内容大量生产,数字出版、数字音视频、数字报刊等各种数字产品从生产供应、传播推广和终端使用形成了一条较为全面的产业链,图书馆统筹规划、按需分配提出采购需求,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购买数字文化产品(软件)将其纳入本馆资源,使其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源泉之一,这样的数字内容或产品(软件)具有前沿性、丰富性的特点,可以满足更为广泛的数字文化需求。同时,重视建立完善的数字版权保护法律,协调版权保护和公益性之间的关系。

3.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图书馆虽然具备较高素质较为稳定的人才队伍,但人才匮乏也是各个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棘手状况。图书馆通过正规渠道适度向社会采购公共文化服务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文化中来,力助图书馆以有限的资源推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融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来,促进图书馆的社会开放进程。

3.6整合现有数字服务资源

新的环境,图书馆实现了传统业务与数字图书馆业务的融合,面临数字服务发展比重加大的挑战,更要平衡传统业务和数字服务的高度融合,资源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各高校图书馆搭建联合资源库,共建联合资源;已购数字资源采取联网协作、馆际互借方式,互通有无。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延伸基层,开展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馆藏资源,加大资源的揭示力度,丰富计算机、有线电视、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多媒体机等数字终端的利用形式。通过数字资源的融合、聚类和重组,借助现代科技,提供一站式服务,将馆内外整合资源有的放矢推送到用户。

3.7实现数字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服务,面对的是无限庞大的社会用户,其服务能力相当有限,仅凭高校馆的联动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区域内联盟建设,灵活应用相应措施,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基层社区、各行业各学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成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不断整合数字服务资源,尤其是特色数字资源,在合作、学习、融合的过程中,做出贴合社会大众需求的数字资源,有了资源方能提供服务,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中也便实现了服务的共建共享。

4结语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的自我探索,首要解决的是坚定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意识。无论经历怎样的发展时期,在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始终是多方受益者。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以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全民阅读和信息共享的首要阵地;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中获得扩大区域社会影响力、提升自身品质的机遇;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无法比拟的。

作者:杨通桅 单位:贵阳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宁冬云.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以承德地区高校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2):67-69.

[2]郭菁.高校图书馆社会公共服务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