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学科教师培养措施

时间:2022-11-06 08:52:59

中学体育学科教师培养措施

1问题的提出

体育身心健康教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各学科中一个独特的学科,教师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应重点突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2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和共同提高。这是由体育身心健康教育学科专业特殊的科学性所决定的。国内外学校教育离不开体育身心健康教育,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体育运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不能只从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的分数来评定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健康身心、运动能力、人格健全、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体育文化核心素养的培育。

2问题的分析

体育文化核心素养不但是全面衡量世界各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科学指标,而且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与快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科学“养分”。世界各国青少年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课的教育学习与锻炼体验,在认知实践中“疲劳其筋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并从此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但是对学生终身健康身心、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最真实的科学体现,而且更是对学校体育身心健康教育强身健体特殊的锻炼健康功能、修心养性独特的教育科学功能核心价值健康观最好的完美诠释。青少年学生出色的身体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的各项素质,是对体育课兴趣培养,参与运动锻炼和学习,增强身体健康,促进提高运动能力、体育考试成绩、文化课学习方法等综合整体质量水平关键的根本保证。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怡情养志,开发智力,锻炼人的思维品质与精神素养,尊重规则,尊重对手,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勇气和胆量及对抗意识,增强胜不骄与败不馁的心态,提高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及永不言败的自信心,体验勇敢与顽强、拼搏与成功给学生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并有助于陶冶道德情操,修心养性,增进良好的个人竞争意识以及团队之间相互协作与配合的集体综合意识,发展、提高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适应未来社会各种素质和能力,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科学促进作用。

3问题的解决

中学体育教育因为是基础体育教育和高等体育教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与驿站,所以中学体育学科教师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虽然前提条件是学生应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同时具备这2个条件的,彼此之间是有差距和差异性的,两者要和谐发展与共同提高,缺一不可。例如,有一部分学生是身体素质突出,但并不是心理素质良好;有一部分学生是身体素质一般化,但却是心理素质出色。作为教师一方面对于身体素质好,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应从心理素质角度给予强化突破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心理素质好,而身体素质一般化的学生,应从身体素质层面给予提高增强。这样既能面对学生身心素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解决,又能针对学生身心素质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部分或个别解决。教师应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做到查、漏、补、缺,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身心素质均衡发展的学生不断发扬光大,精益求精,锦上添花,长盛不衰;使身心素质发展不均衡的学生不断树立自信,看到希望,迎头赶上,由弱变强。各中学体育学科虽然都有其优秀的教师,他们聪明、能干,全身心扑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事业上,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品、健、学兼优的合格人才,但是他们的精力与能力总是有限的,在每天繁忙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不可能做到对每一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习、练习、理解、掌握都能教到位、帮到位、管到位。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一位学生身心的成长与进步都是客观条件的外部因素通过主观条件的内部因素而起作用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培养优秀学生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出学生人数点多和面广的群体优势,扬长避短,以传、帮、带的多种形式,采用科学创新的各种教学方法与各项教育措施,事先做好培训工作,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体育委员、班干部、优秀学生集体团队良好的作用;然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多元化地形成一帮一、二,二帮三、四,三帮五、六的少数人帮助和带动多数人的互帮互学与和谐互动的大好局面,学生们彼此都能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起到交流情感、增进友谊、促进团结的教育科学目的,为由少数优秀学生变成多数优秀学生、个别优秀班集体增加到多数优秀班集体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4结语

从各校领导到各位体育教师,在学校教书育人,培养优秀学生科学而又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只要方式方法新颖独特,措施手段得力到位,这样就完全有助于全体学生在教师科学、规范、系统、有效的教育引导与管理帮助下,大家彼此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的有序竞争,无论是从学生个人身心素质的质量水平到班集体整体身心素质的质量水平由弱变强,还是从优秀学生的人数到优秀班集体的个数由少到多,都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整体提升与飞跃,为学生身心素质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和共同提高,强身健体,修心养性,健康身心,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成为国家和民族合格与优秀的栋梁之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成武 谢波 朱鹏程 黄若华 单位:西安理工大附中 西安交大附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