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导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7-20 10:14:33

小学体育教学导学模式分析

对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可以深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设置相对应的活动单,使其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与学习,详细记录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加以分析,采取有效的改进建议。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导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合理划分学生小组

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导学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合理划分学生小组。在确定项目组的基础上,将小组作为基本单位,有效分配学生的任务单,并严格遵循任务单的内容开展相对应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巡回进行指导。而在完成项目任务以后,小学体育教师则要为学生的完成成果评分。当学生对项目得分的技巧予以熟练地掌握时,教师应当给予较高的分数,对其加以鼓励。如果学生尚未掌握得分的技巧,则需要给予其较低的分数,对其进行警示[1]。在此基础上,给予此模式展开小组捆绑式考核,由高分学生和低分学生组成帮扶小组,由高分学生合理地指导低分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且有效地巩固所学习的体育知识,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将学生划分为4至6人左右的小组,划分小组时需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保证组与组之间学生水平相近,将体育技术水平、体质情况作为学生分组的主要依据,从而保障组内学生体育技能相互补充,形成学生互帮互助、全面发展的良好教学氛围,有助于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2合理设计活动单

活动单的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练习的质量与效果。通常来讲,活动单设计要尽量与学生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互贴合,以确保活动单更具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其中,活动单所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生需要加强练习的内容;(2)通过联系所需达到的目标;(3)活动开展的方案;(4)检测并反馈活动的开展效果。正是因为不同项目组任务存在差异,所以在设计活动单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保证设计方法的区别性。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加强对教学语言的优化,充分发挥出语言的优势,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为小学生构建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语言体系,从而建立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在体育运动步骤分解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一边为学生展示体育动作,一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促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凸显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3以设计方案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

贯彻落实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活动单并不具备明显展现的路径,但其始终存在,而且在练习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对篮球组活动进行设置并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要在三步上篮练习方面,事先做热身运动,在其筋骨活动的基础上才可以根据活动单具体内容完成体育练习任务。与此同时,在练习的时候,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是疑惑需要及时提出,亦或是请教高分数的同学。长此以往,可以保证小学体育联系活动开展的有序性,进一步增强运动技能的联系质量。但在实践中,也需要合理延伸相关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体育基础技能理解能力水平有所不足,其学习积极性较低,鉴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需进一步以设计方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优化设计方案的各个环节,在其中引入趣味化的教学元素,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欢乐的教学气氛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趣味体育教学方案设计应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相应特点,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采用游戏、活动、竞技等形式,扩充体育基础技能教学路径,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4严格检测活动情况并反馈

导学模式的应用要求将学习小组作为主要单位,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将合作探究作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中,通过三个不同层面检测并反馈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第一,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具体检测学生是否根据活动单的具体要求参与练习,了解其项目得分技能掌握的程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合理地制定练习的表格,并详细地记录具体状况,以保证对学生练习的情况形成深入地理解。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安全意识教育,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安全要求开展各项自主训练活动,从而避免小学生因体育运动造成安全损伤。第二,合作探究方面。根据导学计划方案实施相应的合作探究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主要目标,针对学生体育运动相关知识予以完善,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检测高分学生指导低分学生的效果,为下一环节活动单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第三,检测工作完成后,体育教师应向学生及时反馈检测的结果,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改进,这样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小学体育教师需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分析并总结学生课堂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导向,了解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问题,予以解惑、释疑,针对学生表现加以激励及表扬,以便于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有所提升,增强学生的体质。

5适当调整活动单

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教师需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旨在实现学生身心发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计划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学模式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对相关理论以及技能有效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若活动单无法保证目标完成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就一定要积极采取调整措施。以长跑组活动检测为例,若学生长跑的单次圈数不能够与标准要求相吻合,同时长跑的时间没有与标准需求保持一致,教师就应当重新设置活动单,将单次长跑圈数减少,圈数超过考试要求的一圈即可。随后,要给予长跑组必要的指导与鼓励,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长跑的呼吸技能,尽可能地减少长跑所需的时间,降低学生犯规的几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表现,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及体育技能掌握情况,适当优化及调节教学环节和方案,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优良习惯。

6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导学模式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而且教学优势明显,值得全面推广和运用。但仍需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导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有效结合导学和活动单,不应仅强调分配学生任务而不重视自己的指导作用,否则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未来发展中,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导学模式的运用,以保证在根本上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福琴.小学体育教学新模式理论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8):32.

[2]罗菊玲.浅探“问题导学,实践促学”小学体育教学方法[J].教育界,2015(28):62.

作者:李静 单位:皇姑区鸭绿江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