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策略

时间:2022-04-07 03:22:02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策略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任重道远,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观念和模式出发,分析了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办法,对于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个性培养;训练

由于学生的智力、学习动机、能力、兴趣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大差别。有的学生好学,反应迅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好,有很强的求知欲;而有的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反应迟钝。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进行记忆学习,有的通过听觉记忆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则通过联想的方式进行学习。有的学生积极好动,敏捷活泼,而有的学生则孤僻寡言,不喜欢与人交流。因此,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小学生是刚刚开始进入学习阶段的,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要更加注重小学生个性的培养,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小学生最易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不同兴趣爱好,特别注意要因材施教。

1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

一直以来,小学体育教学都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以考试为目的进行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讲解,动作的示范,学生的模仿与练习,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并没有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这种示范-练习-纠错-反复练习的模式以考试为目的,完全忽视学生的态度与热情,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排斥害怕体育课。还有很多体育老师只注重尖子生的培养,使得其他学生受到冷落,学生心理上形成隔阂。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向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一般来说培养学生的个性定义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体育教学改革

2.1教育观念的改革: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进行改革、更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总是老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传授为主,这种模式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的模式,学生在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探索。要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转变为“学生主体论”,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练习,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其自主学习,而不是把学生当机器,只是进行灌输,让其模仿、练习。要从过去的跟着练转变为学生自主练,由过去的育体扩展为启智、调心的多样式方法;有单一的教学示范方法转变为因材施教、注重特殊性的教学方法。在关注学生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的发展。

2.2教学模式改革: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发挥课堂的自主性、趣味性、灵活性、娱乐性等特点,才能增强体育课的魅力,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和教学环境使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分组练习的方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增加,更能体现个人的长处。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优势,又能增加团体间的合作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教学方法改革:老师应该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是积极好动、性格开朗的,这类学生热爱运动,反应灵敏。而有些学生则相反,性格孤僻,喜好安静,不喜运动,接受能力差。这两类学生如果进行同样的训练会引起不一样的效果,前面一类学生可能觉得训练量少,后面一类学生却吃不消。这样会引起学生的不满,造成逆反心理。所以,老师上课时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好动的与孤僻的要分开,练习内容和强度也要针对性的分布,这样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培养。

2.4强化自我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意识是人特有的属性,而自我意识是意识中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的形成便是个性形成的水平。自我意识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精神的影响,同样受到家庭、老师的影响。体育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社会中良好高尚的一面来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学生的自我意识会支配学生的自身运动,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竞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而不同的学生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比赛形式和内容要进行考量,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进行分组比赛,或者采用不同形式的比赛,。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5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强弱有很大区别。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对体育训练接受能力差,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之下,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作为体育老师,要主动接近这类学生,给与鼓励和开导,对其进行不同的训练,尤其要对心理进行辅导。在教学过程中,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自尊心、自信心。

3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宋国超 单位:景德镇市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薛玉蛟.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信息,2010,11:242-243.

[2]李伟前.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学周刊,2012,21:26.

[3]赵祥.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24:148-149.

[4]吴春晖.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

[5]郭建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

[6]赵伟康.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