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研究

时间:2022-12-20 11:14:36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期刊论文进行总结。对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1.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基础

学校体育方面的研究一直呈现“百家齐放,学术争鸣”的状态。众多研究学者从不同层面,以各自的研究视角对学校体育进行探讨。大家也达成了对学校体育较为一致的定义:“学校体育主要是指按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年龄特征,通过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业余体育训练这三种基本形式,围绕“增强体质”这个中心,使学生德、智、体、美都得到发展”[1]。但是,围绕学校体育展开的学术争论一直延续,北京体育大学王则珊教授在《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中提出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终身体育思想→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养成教育是培养习惯的中心环节→学生应形成自己的健身方案”[2]。的确,目前学校体育在“增强体质”与“健康教育”两者之间似乎也到达了平衡状态,但在工作的具体细化方面并不顺利。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的“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与2010年数据对比青少年学生在身高以及身体绝对力量方面都有所增加;但是青少年的近视率普遍升高,女生体重问题凸显[3]。横向层面上,学校体育教育形式组织多样,学校各类体育协会,体育社团都可以纳入学校体育范畴,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不仅仅在体育课堂得以呈现,应该是全方位的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例如,始于1829年的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划船比赛,该项赛事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文化传承的载体。放眼国内,部分高校根植于自身发展特色也组建了体育运动队伍,例如厦门大学、聊城大学龙舟队也在国内舞台上取得骄人的成绩,也成为学校建设以及对外宣传的代名词。所以,创新性的校园体育文化养成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学校体育延续的生命力,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实现其一切发展目标的根基。

2.学校体育教育在人素质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功能方面所体现的价值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学校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整体,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体育教育在培育人的准则上也要不断的调整。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对于素质全面发展“人”的定义,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人的本体论和存在论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在人的生命、生产和生活存在中,除了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是人存在的根本特征[4]。因此,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满足当前社会背景下,在身体、意识、行为、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等全方面表现良好的人。体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知识、行为养成的整个环节当中,体育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存在。体育的功能体现也随着社会的深入逐渐扩大,体育首先表现出来的强身健体的功能,通过促进人体八大系统,即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健康发展来促进个体的健康;其次健康心理功能,体育通过发展人的认知能力、完善人的性格、气质及增强人的意志品质来发挥健康心理的作用。再次,体育同样能够在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2.1学校体育与人之教育的关系。教育是面向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一种行为过程,是培养国民性情,适应社会生活,熟练掌握社会生活规律的一种学习过程,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石。教育的好坏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运。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一定的身体活动以及特殊的手段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学校体育的教育内容对青少年人格养成、行为塑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阶段是身体素质发育最好的时期,是建立体育兴趣最佳的时机,同时也是运动技能掌握最好的时期。培养建立青少年积极的体育行为是学校体育教育首要责任。体育的自由彰显了人性的本质追求,体育是一种以人的身体为内容、为中介的活动形式,它能够使人民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纯然置身于肢体的游戏当中,于日常生活之外营构一种不一样的个体生存样式,从而构成了人类美丽生活的一种独特表达形式[5]。人类接受教育的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记忆,体育教育也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练习和运动技能传授。教育是人类习得经验内化与理论升华的催化剂,是助推人类进步的工具。学校体育是教育领域里一个伟大的个体。2.2学校体育所体现出的社会功能。青少年群体是技能知识接受能力最强的一类人群,这个时期也是对运动技能掌握最敏感的时期,是培养个人体育兴趣爱好的关键节点,也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养习惯的最佳阶段。一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后,他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次数及质量是社会体育能否健康发展的软因素。学校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基地,是学生人格、行为养成的沃土,也是走向社会之前的一块奠基石。我们当前社会体育所取得的任何成就,主要归结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制度规范,体制健全;二是参与主体自我约束,人文环境健康良好。那么,学校体育在对社会参与主体培育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体育在作用于人个体身心发展的同时,同样表现出不俗的社会功能,首先表现出来的教育功能是体育通过对人的身心的促进与发展,来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而体现出来的。体育在政治活动中也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体育作为一项在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在当今社会中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处理国际关系和民族关系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此外,体育在经济、文化领域都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深层次挖掘

3.1助推学校体育作用范围,将学校体育后续影响力贯穿学生终身。改革开放30年的学校体育课程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功能价值以及课程内容形式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改变了教育过程单纯强调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倾向,同样重视传授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即终身体育的功能),学会生存(即强身健体的功能),学会做人(即适应社会的功能),但一切教育功能的实现是在整合学校体育资源的基础上,严谨主客体教学行为而实现的。学校体育教育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手段以及教学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是阻碍学生终身体育行为培养的关键,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上面实现拓展,整合学校体育相关的一切因素,包含来自校园体育团体,校园体育文化等各方面有利于体育教育发展的因子,能够进一步渗透学校体育效能深度。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与对某一项体育专项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参与体育训练、竞赛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技术自信是保持持续参与的动力。但是,学生身体素质先天的差异性导致每一位同学不可能同时参与一项体育运动都能获得同样的身心体验。学校体育应当是持久的,差异化的,目标设定层次性的培养周期。利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所呈现的技术特点,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3.2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彰显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赋予学校体育来自个人身体、心理、道德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休闲各层面众多的功能作用,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对于学校体育在社会各领域的期望。尽然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能够给予我们所期望的效果。但是,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学校体育本身,建立起具体的学校体育功能培养目标,才能寄希望于下一步发展。3.2.1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载体,搭建教学主客体之间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教学手段,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的辅助工具等同时作用于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意愿。因此,在客观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充分挖掘教学主观上的节点。3.2.2学校体育的功能体现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运动训练的衔接,学生体质健康的培养以及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等众多层面。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主客体以及物质环境之间取得突破,培植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特色,优化创新学校本位的体育教育资源,使学生不仅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同时是学校体育文化的创建者;使教师从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知识的共享者,教育教学环境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宋辉.教育学视野下中国现代体育的现状与发展[J].中北大学学报,2014,30(4):114-117.

[2]王则珊.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5-6.

[3]扬子晚报网.2014年江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EB/OL].[2015-05-07].http://www.yangtse.com/jiankang/2015-05-07/517162.html

[4]石亚军.人文素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7.

[5]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33(11):17-25.

作者:田野 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