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信仰重建与学校体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2-05-17 10:49:47

青年信仰重建与学校体育实践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在西方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逐利思想”的影响下,当代青年的信仰建设正面临一次重大挑战。青年是我国发展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加强青年信仰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信仰建设表现出明显的实践性特点,与学校体育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形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有利于信仰教育朝着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因此,于学校体育实践中融入信仰教育理念和内容,既能够实现增强青年体质的目的,又为重构青年的信仰体系探明了新思路。

1学校体育实践教育中开展信仰重建的必要性

当前,在西方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建设“逐利思想”的双重侵蚀下,当代青年的信仰体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扭曲,这对青年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都是不利的。信仰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与学校体育实践相结合是帮助青年重建信仰的有效尝试。

1.1促进青年均衡发展的内在动力需求

青年作为我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信仰重建是确保他们形成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基石,是将他们的创造力转变成社会发展内在动力的关键支撑,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继续腾飞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跨越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巩固人才优势是发展的当务之急。青年信仰重建,是帮助他们抵御当前不良价值观冲击,扎牢心理防线的必然选择,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意识形态的必由之路。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信仰教育,构成了当代青年均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需求。

1.2确保青年群体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举措

只有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社会和国家才能获得稳定的发展,而确保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就必须促成内部的稳定团结局面。为此,必须为当代青年营造积极的、健康的、全面的经济生活和政治文化环境,加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形成更有效的政治向心力,从而使他们的信仰建设和思想意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指导实践活动。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体育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强健体魄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展现出丰富的思想教育作用。体育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信仰教育,使体育课堂成为信仰教育的阵地,实现体育教育与意志品质教育的完美统一。

2学校体育实践中开展信仰教育的路径分析

传统的体育课堂片面地追求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上的作用,忽视了体育的思想教育元素,导致信仰教育缺失,很难发挥体育的“体育”和“德育”的双重教育功能。信仰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将其融入到学校体育实践教学中,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和信仰教育的和谐发展。

2.1强化教师的信仰教育,提升执教水平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决定了体育课的教育方向和质量。加强教师自身的信仰建设,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才能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对学生施加影响。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信仰水平,并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言行示范影响学生。学校体育实践教学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除了用语言工具开展教学外,教师更主要的是开展行为教学,通过示范和引导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示范动作、语言表述等教学行为都会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成为直接印象,体育教师的个性、感情、道德、信仰理念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体育教学实践对于构建当代青年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价值,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话语表达的政治性,厘清经常使用学术话语的来源、意义和逻辑性,正确判断其是否是西方意识文化的载体。如果教学话术带有很强的西方政治色彩,既反映出教师信仰的缺失,也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助长他们崇洋媚外的错误信仰。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维护自身话语权,正确运用标志性教学话术,通过提升学生对具有民族特色话语的接受精神加强爱国主义信仰教育。

2.2优化体育实践课堂结构,融入信仰教育元素

学校体育不仅项目众多,而且内容丰富,是开展信仰教育的良好载体。通过体育课堂开展信仰教育,帮助青年重建信仰,可以结合不同教学项目和内容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体育课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教师可以开展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引导教育。例如,在开展队列训练时,要求所有学生都保持整齐划一的站位和身姿,任何一个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的不和谐站位都会影响队列的成型,以队列训练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是非常合适的。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体育教师也应该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既形成对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也有利于信仰教育的开展。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身体变化、心理活动、行为特点和意志品质结合起来,组织好课堂教学,从各个环节发现信仰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大部分学生对长跑项目都怀有畏惧心理,传统体育课堂上,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简单地下达“起跑”命令然后计时,对学生的长跑活动基本不加指导。体育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畏难心理重点讲解长跑技术特点以及困难克服要点,并在训练时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可以讲解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培育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道德信仰。

2.3开展体育课外实践活动,丰富信仰教育体系

由于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当代青年信仰的重建必将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丰富信仰教育体系是必须采取的举措。由于课堂教育时间有限,为此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课外体育实践教学活动,拓展信仰教育的空间。青年学生的信仰教育需要通过他们的自我教育完成,需要在自我的实践中践行、巩固这些信仰理念。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活动的任务,然后由学生自发组织活动完成这些任务。课外活动形式主要有单人活动和集体活动,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完成课外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不断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并通过自我的体验和控制主动学习正确行为和思想,形成责任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一方面能够在集体环境的影响下,接受同伴或他人思想和信仰的影响,在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中完成自我信仰教育,有利于自身信仰的重建。

3结语

总之,由于新时期青年正面临着西方价值观念在内的各种价值体系的冲击,其信仰重建必将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信仰体系建设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提升。通过学校体育实践教育创新青年信仰教育模式,既需要体育教师加强自身信仰教育,也需要不断提升执教能力,从言行示范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再到课外体育活动设计,从而有效地发挥体育实践教育的信仰教育作用。

作者:叶琼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少娟.当代青年信仰重建与学校体育实践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5):122.

[2]陈慧敏.缺失与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信仰重建中的价值与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2):116-121.

[3]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