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研究

时间:2022-03-19 09:11:40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研究

1问题提出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何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强烈的直接参与性和积累的对抗性,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可以促进人际交往[1]。因此,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心,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可以扩大人际交往形成一定的价值规范。与此同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形体外貌以及体能发生的变化[2],从而提高自信,增强自尊,降低缺陷感,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知,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从而促进体育学习。缺陷感是源于人们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社交自信,自尊,体能和外貌五个方面的情感评价。体育锻炼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3]。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体育锻炼态度的重要性以及缺陷感的现状调查上,直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关于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研究中,研究者们立足于性别、年级、专业、户口类型等方面对大学生的缺陷感进行了探讨,认为男生缺陷感低于女生、理科生缺陷感低于文科生、城镇户口大学生缺陷感低于农村户口大学生[4-5]。缺陷感高的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低于缺陷感低的学生[6],女大学生在缺陷感各个维度上均高于男生,而在体育锻炼态度上,女生体育锻炼得分低于男生[7-8],由此假设,男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与缺陷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大学生缺陷感对其体育锻炼态度具有预测作用。基于此,分析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与缺陷感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好的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2.1.1缺陷感量表。缺陷感量表意在评定自尊,共23项,五级评分,低分值代表缺陷感越强,也就是自尊心较低。Fleming等第二次修订时,为使该量表与Shavelson的“多维自尊模型”相一致,增加了一些项目,形成三个分量表: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及自尊,并且采用了七级评分。此后Fleming等(1984)再次修订该量表,使它更加接近Shavelson等人的模型,条目增到33项,并扩展成5个分量表,新加外貌及体能。样本全部来源于高校学生[9]。根据研究需要,采用Janis和Field(1959)编制的《缺陷感量表》中的体能与外貌两个维度对大学生进行实测。经检验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可以接受。2.1.2锻炼态度量表。研究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施测[10]。《锻炼态度量表》由行为态度、目标状态、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8个维度构成,共70个题项,各分量表与全量表α系数分别为0.83、0.87、0.73、0.89、0.84、0.86、0.80、0.64,这表明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可以接受。其中,行为态度包括8个条目,分数越高对进行锻炼的行动评价越高;目标态度12个条目,分数越高对锻炼的评价越高;行为认知7个条目,分数越高对锻炼导致的某种结果的认知越高;行为习惯10个条目,分数越高锻炼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行为意向8个条目,分数越高越愿意进行锻炼;情感体验10个条目,分数越高对锻炼的情绪体验越深刻、丰富;行为控制感8个条目,分数越高对锻炼的自主控制能力越强;主观标准7个条目,分数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11]。2.2被试。调查选取了东北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6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3%。2.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21.0统计工具,对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以大学生缺陷感中的外貌、体能为自变量,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个维度为因变量,进一步得出大学生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之间的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的人口统计学特征。3.1.1大学生在缺陷感和体育锻炼态度上的总得分比较。统计结果表明(表1),在总得分上,大学生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女生缺陷感略高于男生,男生体育锻炼态度得分略高于女生;大2、大3年级的学生缺陷感得分最高,其体育锻炼态度得分相对其他年级也较低;医科的学生缺陷感得分最高,文科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得分最高。3.1.2大学生缺陷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表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缺陷感方面存在差异,且在0.001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性。另外数据显示,大2学生在缺陷感中的外貌及体能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表明大2学生的缺陷感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统计结果表明(表4),在专业方面,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缺陷感方面差异不显著。但是医科学生在缺陷感、体能及外貌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3.1.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表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行为习惯和行为控制感方面存在差异,且在0.01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性。且男生的均值得分高于女生,表明男生在锻炼中的自动化水平和自主控制力高,且愿意进行锻炼。统计结果表明(表6),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以及主观标准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行为习惯在0.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性,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4的学生在锻炼上更容易受到行为习惯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大4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跨度较长,更加容易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2大学生缺陷感与其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7),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186,p<0.01),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以及主观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3.3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其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作用。将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态度、主观标准、行为认知、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分别作为因变量,缺陷感中的外貌、体能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大学生缺陷感对其体育锻炼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但是对体育锻炼态度维度的预测力上存在差异。结果显示(表8),在缺陷感中的外貌可以有效预测行为态度(在0.01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并且外貌与行为态度程负相关(r=-0.151)。同时数据结果分析表明,在缺陷感中的体能方面,与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8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相关,表明体能对体育锻炼态度有很好的预测力,即大学生的体能越好,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越积极。

4讨论

4.1大学生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群体特征分析。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且女生缺陷感高于男生,文科学生缺陷感高于理科学生,这也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但是本研究发现在专业、性别方面,大学生的缺陷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12]。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各专业的人才需求加大,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更为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而且“重男轻女”的思想减少,社会更加倡导男女平等的价值观,所以不同专业、性别的大学生在缺陷感方面的差异不明显。另一方面,有研究认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缺陷感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本研究的结果不一致[13]。在体育锻炼态度方面,男生体育锻炼态度高于女生,大一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高于其他年级,文科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高于其他学科的学生。男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控制感方面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男生在锻炼中的自动化水平和自主控制力高,且愿意进行锻炼,锻炼的态度更加积极,这也符合男生体育锻炼态度高于女生的相关研究。4.2大学生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且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里的行为认知的相关系数最高,表明缺陷感能够影响个体对锻炼结果的认知,验证了缺陷感能够影响体育锻炼态度的假设。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降低学生的缺陷感,从而使其锻炼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养成锻炼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14]。4.3大学生缺陷感对其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力。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体能和外貌对体育锻炼态度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外貌对于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态度和主观标准达到显著性,且对行为态度又有反向预测力(Beta=-0.151),对主观标准有正向预测力(Beta=0.214)。外貌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其他方面的解释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在缺陷感的体能方面,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各个维度都达到显著性,且呈正向预测,这说明体能越好,越能够提高个体体育锻炼参与程度,改善体育锻炼认知,从而改善体育锻炼态度,促进体育学习[15]。

5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缺陷感与体育锻炼态度各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缺陷感对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显著影响。(3)外貌可以反向预测体育锻炼中的行为态度,同时,体能能够正向预测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8个维度。(4)通过提高大学生体能,降低大学生的缺陷感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促成其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其体育学习效果。

作者:葛晶晶 李欣 鲁心灵 刘冯铂 刘宁 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