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时间:2022-12-22 09:02:15

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摘要: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分析了人格基本含义,探讨了体育教育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过程,论述了体育教育对完善健全高校学生人格的基本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全学生人格塑造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健全人格

1.人格基本含义

人格本身就具有较为广泛的定义,在最开始它被当为角色面具。当代人格被广泛的运用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法学等各个学科中。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人格与个性有着相似的含义,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慢慢形成的表现为持续与稳定的心理特点,其中包含了人的能力、需要、性格以及气质等。人格在法律上主要是指人作为义务与权利主体的资格。人格是一个整体且全面的人,它可以完整的描述人的全部,而非仅描述人的片面问题,为此,人格可以将人的整体特性反映出来,除了包含人的外在行为,而且还包含了内在的品质,所以,人格无论在表还是在里都具有一定的统一性。除此之外,人格还是人类在社会生存过程中持续吸收社会行为规范与思想的结果,人格的变化与形成过程也是我们所讲的社会化过程。

2.体育教育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过程

人格形成并且发展的基本过程是人类智力、心理以及体质等因素之间互相促进与共同作用的过程,人格形成发展的基础在于拥有健康的体质。一个有着强健体魄的人比身体虚弱的人更易发展健全人格,怯懦、拖拉、急躁以及懒惰等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缺陷与不坚持体育锻炼有直接的关联。阿德勒(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曾讲过:形成人格必须至少由下面三个因素起到推动作用,即实践因素、机体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其中,可能性是由机体因素所提供,而引诱力是由社会因素所带来的,最后,个人的实践活动将以上两点相结合,让之前的可能性变化成现实性。以前大家总以为人休人格的形成通常需要养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才得以实现。实际上,人格发展的历程是与人社会化进程无法分开的。人的社会化是角色学习、价值获得与内化统一的过程。我们常常在体育教育中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此过程的存在,体育课程是完成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体育课程教学可以伴随着学生身体的操练所活动,在这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大脑会产生极为强烈的兴奋灶,同时产生与之相关的代谢反应与适应性运动,在运动的同时必须对心态进行及时的调整,使注意力得以集中,让学生的体力与智力、心理与生理共同参与到运动当中来,从而形成新的环境适度,为此,体育教育对人格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体育教育对完善健全高校学生人格的基本作用

3.1体育人格与体育人格的正向迁移。体育人格主要指的是人格主体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态度、言语、爱好、仪表、行为等方面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常态,这也是人格主体的价值、道德品质、尊重以及思维的综合反映,所展示出来的是学生个体的道德形象。高校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并且有组织地增强学生体质、推动学生身体发展、命名文化娱乐生活得以丰富并且提升运动技能水平的一类社会活动。高校学生的社会活动与体育道德关系是分不开的,怎样使活动目的更加明确、选择怎样的活动形式以及如何看待活动结果等均为展现出来的道德情况。就以体育竞赛来说,它除是技艺、体质、体能与体力之间的比较外,而且还是以思想道德为中心的决心、毅力、信心以及意志等内容的精神较量,有较量也就会有胜负之分,取得胜利不骄傲,输了也不气馁。在比赛的过程中自觉尊重公正的原则,尊重他人、不欺弱小、遇到强劲对手也要有抗赛的勇气,意志顽强,争取最终的胜利,尽管在抗美拼搏的过程中输掉了比赛也应大方接受,积攒经验,换取在下次比赛中战胜自己,同时战胜对手。这些均为人格的体现,就体育的基本本质来看,体育本身是与自然力有所关联的身体活动,而人体则是可自主协调的有机体,当学生真正投入至体育活动中,将会形成对应的体育道德关系,在参与具体的体育活动中也将形成相应的体育人格。体育人格要求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的和谐统一,要求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体行为的协调一致,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会转化成物质力量,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人格力。3.2体育教育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荣格(瑞士心理学家)曾说“人类个性化基本程度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基本因素,其次为环境因素。”当人格在形成并且发展时,各类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最终产生人格发展缺陷问题,严重的还会形成人格障碍。体育教学除了在室内讲述理论知识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外进行的,活动的气氛也比较轻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被激发出来,并更好的控制其身心,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爱好、生理机能、需要等来选择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正是如此,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在运动的同时还能论证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发光点。让学生在展开体育活动时找到发挥自身价值的方法与途径,在体育运动中展现自身的成就感。

4.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全学生人格塑造的策略

4.1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使快乐的教学思想得到充分展示,将学生活泼的个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此,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且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呆板状态得到改变。体育教学应该把自然空间与室外、快乐与运动、空气与阳光以及健身与游戏等具体因素进行结合,以多元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更加版主的去感受体育活动中的魅力,从而获取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4.2强调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价值观与人生观是一个独立个体对社会与自然认识的重要观点,同时,它们也是控制以及调节个体行为的基本标准。体育活动也是一项对抗性的运动,它除了属于战术与技术的对抗外,还是心理、身体与知识的对抗。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找到相关的规律;懂得只有凭借智慧技巧、自身实力、真才实学才能真正将对手打败,取得最终的胜利;学会在文明健康的竞争与比赛中追求体育运动的价值与真义,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且追求身心的自我升华与超越。4.3培养学生自主、自立与自强的精神以及受挫能力。体育教学中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必须懂得如何判断观察,在必要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懂得如何应付赛场变化,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就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通常会表现出相应的表现欲与好胜心,而体育课堂正好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在运动规则中表现自己的优势,发挥其特长,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展示出来,培养人格独立性与自主精神,用其自身的智慧、素质、技巧与特点撰写华丽的人生篇章。体育运动充满了竞赛的乐趣,这使得学生更加乐意参与到体育竞争中去,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具备的能力以及胜负心来鼓舞、激发斗志,当取得胜利时,其自信心也会有所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斗争勇气。而当面对失败时,学生也能锻炼其受挫能力,这种力量也将推动他们更加积极向上。体育竞赛除了是体力上的竞争外,同时还是智力上的竞争,为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的应变能力、受挫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竞争能力。

5.结束语

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特殊性的问题。比如适应学习与选择专业方向方面的问题、适应新的就读环境与学习任务等方面的问题、现实与理想有所冲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客观存在于大学生的生活当中。近些年以来,因心理问题而致使学生危害社会与他人、自杀等现象是较为常见的,据相关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由于人格发展缺陷除了对学生本人的日后发展有所影响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着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尽管这些大学生在学校可以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因其存在人格发展缺陷问题也无法很好的立足于社会中。基于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走向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教育道路,并且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体育教育在此过程中具有极佳的教育效果。通过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的教育手段来传授他们运动知识与技能,从而指引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高文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促进作用[J].科技资讯.2011(10).

[2]张强,邓世平.浅议大学体育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3]刘志武.浅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01).

[4]管慧香.基于高校人文精神环境构建的体育教育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2).

作者:高东方 张华新 王怀建 孙立 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