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工程论文:系统工程下体育俱乐部简述

时间:2022-02-02 03:25:42

体育工程论文:系统工程下体育俱乐部简述

本文作者:杨文英庞国忠工作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一)高校竞技运动俱乐部是学校运动队通过训练以提高竞技水平的体育俱乐部。多数是由特招运动员或从普通学生中选拔出具有高水平体育能力的学生组成各专项运动队,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运动训练来完成各类体育比赛。竞技运动俱乐部既可让高水平竞技运动得以提高,又可以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的知名度,实现其隐性价值。目前,许多大学在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中,纷纷打出体育竞赛的特色招牌,以期获得名牌效应和社会效益。个体自发组织的体育俱乐部(简称为全民健身俱乐部)是一些个体或是教职工、学生,或是社会人士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自发结成的体育团体。目的是锻炼身体,交流心得,以技会友。目前这种模式的体育俱乐部在各高校有一定数量,如太原理工大学的气功、武术、舞蹈、乒乓球、羽毛球团体及社等等。这类体育俱乐部很好地利用了高校的场地、器材和人力资源,带动了大众健身,发展了大众体育运动,它日渐成为高校体育的一部分。也有少数学校还将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学生的参加情况记入体育课成绩,也是体育教学的很好延伸。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工程的功能总体来讲,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工程的各分支机构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既保证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完整性、连续性,又拓展了高校体育的功能,将娱乐性、社会性融入。1.高校体育俱乐部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随着社会休闲时代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健康必将提到一个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高校势必要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承担更大的责任,那么高校体育俱乐部也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3.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大学教育更深远的使命,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地尝试改革,而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说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成功标志。高校体育俱乐部改变了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服务模式,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更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将更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4.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参与者(包括全体学生、教职工、周围社区的居民以及社会人士),一方面锻炼了体质,掌握了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另一方面,在运动中培养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交际能力、社会活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参与者在体验高校体育文化的同时,也会受到高校健康向上、青春时尚、动感激情氛围的感染,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完善其心理特质[10]。

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工程存在的问题

1.由于管理经营者不同,各体育俱乐部各自为政,相互间的联系有待加强。五种俱乐部隶属于不同机构,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容易造成一方面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资源不足。它们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也容易形成局部的体育死角而无人问津等。2.各体育资源分配不均,需合理配置资源。比如,专业训练馆和一些个人承包的场馆,在非训练时间被闲置,而健身俱乐部往往因为场地不足造成练习时间不固定,锻炼次数减少;教学俱乐部和学生单项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某些项目因为缺乏专业师资而开展不力,而专业俱乐部具有高水平师资力量,又缺乏大量的参与者而造成师资浪费等。3.体育经费成为制约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关键,经费的筹措是一个大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许多学生单项俱乐部因为经费不足而解散;一些俱乐部因为经费缺乏无法引进热门项目而造成活动内容滞后,无法吸引更多会员参与;有些俱乐部由于经费不足,无法进行师资定期培训,一些大型活动、比赛也无法正常进行等。4.有些分支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定位不准,经营理念不正确而导致发展滞后。一些体育俱乐部没有全面考虑受众体的年龄、喜好、经济状况、体质状况等而推出一些项目,导致经营不善;一些学生单项体育俱乐部好大喜功,往往基础和普及工作没抓好,急于去搞比赛,造成大量学员参与度不足而退会等。5.各俱乐部的训练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单项运动俱乐部和全民健身俱乐部需有更专业水平的教师指导,教学俱乐部某些项目的开展需得到专业教师的培训。

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工程发展的建议

结合文献资料和借鉴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成功运营,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经营管理到教学培训,再到后期的呈现结果,以及各分支机构相互之间的协调等,都应由学校进行统筹兼顾、科学管理。2.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比如,协调好场地利用的时间及合理的器械重复利用;竞技体育俱乐部可派出专业人才对学生单项运动俱乐部和全民健身俱乐部予以指导。3.经费问题由学校协调解决。除用于管理费之外,学校可将上缴的体育俱乐部经费调拨一部分给以健身为主的体育俱乐部。比如,学生单项运动俱乐部受经费困扰,不能很好地发展,学校可以加强支持力度。4.进行校际合作,共同调研,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不利因素。比如,教学的问题、管理的问题、经费的问题、项目设定的问题等,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运行才会走上正轨。5.各分支俱乐部也要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学校竞技运动俱乐部,其项目的选定、学员的质量、教练员的水平等都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管理者要科学建章立制,统筹安排。学校与社会联办的体育俱乐部要解决生源的问题。教学型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的主力军,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大学体育建设的成败。它目前虽然在各高校有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决策者和管理层加强科学管理,办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俱乐部。6.各分支俱乐部要积极合作,扬长避短。比如,学生单项俱乐部与教学俱乐部协作配合,学生的活动与体育成绩和选修成绩挂钩,进一步扩大影响,发挥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中坚力量作用。竞技体育俱乐部可通过比赛表演、社会体育指导等增加收入,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盈利性体育俱乐部通过对其他非盈利俱乐部的支持,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进来,解决生源不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