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论文

时间:2022-06-05 10:45:46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论文

1.行政管理模式

目前杭州市的公共体育中心大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者和社区体育指导员,大多由居委会或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兼任,导致没有专人引导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使得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因为缺少专人指导而不能更好地进行健身器械的操作,从而导致“事倍功半”,大大降低了居民锻炼的积极性。

2.经营管理模式

有的社区体育中心只对本小区的业主开放,针对非业主采取的是收费使用的操作方式。当前杭州市区还有不少的社区没有专门的体育设施供居民们使用,采取收费参与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想参加锻炼的居民望而却步。社区采取经营模式来管理社区体育设施,想法上对准业主来说是非常好的,保护了准业主的切身利益,但同时也浪费了社会资源。

3.市场化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杭州市在惠民政策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出台了让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居民开放的文件,并已经在逐步执行。2014年9月1日起,251所公办中小学体育场地面向市民开放,只要居民有市民卡,到所在社区去开通一下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功能,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所在辖区的中学或小学校园从事体育锻炼。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病在于外来务工人员没办法办理杭州市的市民卡,那就没办法参与进来了。

4.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1)因地制宜,构建多样化、自主发展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在体育设施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市中心地带,除了开放学校的锻炼场地,还可以借用附近的以经营为主的体育运动中心,让这些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解决锻炼场地少的困境;通过互利活动获得社区有关企、事业单位赞助。也可以发挥健身设施自身的广告宣传效应,尝试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例:在健身设施旁边放置广告牌,把广告收入用于设施维护,以此来解决体育健身设施维护资金难的问题,力求自主发展。

(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运行机制以及具有高度社会开放性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不仅仅是针对本地市民开放,还应该面向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开放,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才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车,载车之道也。有了强健的体魄,才有资本去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目前在体育设施管理中出现的设施配置低、维护差、开放程度小等问题,面向全民开放。

(3)完善自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居民科学锻炼,提高设施利用率。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参与者,没有参与的主体,都无法开展。参与者又因为年纪、性别、受教育程度而有所不同。加强科学管理,培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业高级管理人员。有了处于重要地位的管理者和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正确地进行体育运动、使用体育器材,才能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5.结论

切实可行的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模式,可以满足广大市民对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要求,更可以对这个城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不能生搬硬套,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城市的经济水平,当地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做到科学布局、统筹安排、针对性建设,提高场地设施建设的针对性,规划设置相应的体育设施并确定设施的规模,合理布局,器材配置要趋向标准化,尽量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与健身需求.以便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得到有效并长足的发展。

作者:郭海莲 单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