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实验分析

时间:2022-06-21 10:35:19

大学体育教学实验分析

摘要:本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针对具体的实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的数据调查结果,得出了俱乐部形式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希望对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俱乐部形式;大学体育教学;实验分析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身体素质方面,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的最为明显。根据健康调查限制,大学生在耐力、力量以及速度等方面都与以往存在巨大的差距,相关的体育考试成绩及格标准一降再降。另外,还存在视力减退、肥胖、心理脆弱等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借助体育课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势在必行,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需求,还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1.高校体育俱乐部

1.1概念

以俱乐部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空闲时间,自主进行老师、课程、教学时间的选择,将各种具有相同兴趣爱好以及行为习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通过各种训练活动以及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康教育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称为“体育教学俱乐部”。

1.2教学目标

在运动技能方面,教会学生科学熟练的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一两种基本的运动方法技巧;第二,在运动参与方面,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建立起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为自己制定简单的锻炼计划;第三,在身心健康方面,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借助相关的锻炼技巧以及锻炼方法,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第四,在心理健康方面,借助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2.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

2.1类型现状

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大体分为三类,分别为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这种形式出现的最早,主要是为了对学校的体育功能进行拓展,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习惯,主要对现有的体育课进行外延和补充,现阶段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高校占所有高效的29%左右,课外体育俱乐部有着自主性、自我性以及自愿性的特点,较容易被各个高校接纳;课内体育俱乐部属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内容,依托现代化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体育教学不再仅仅是之前的班级授课形式,将体育教学向着自主性、自由性以及开放性的方向去发展,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老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课堂内容的设计,现阶段开展课内体育俱乐部的高校占调查高校的23%;还有一种属于内外结合的俱乐部,这个比较具有代表性,占调查高校的34%,这种教学方式大多集中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教学氛围比较开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同时学校有着完善的而基础设施以及充足的教学资金支持,师资力量强大,这种俱乐部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还有剩下的14%高校并没有开展俱乐部教学。

2.2场馆以及器材现状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校内各类体育器材、场馆的支撑,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以及器材的重视程度一直都比较高,曾多次颁布相关的建设、购买标准。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只有少部分条件较好地学校在场馆以及器材方面满足相关标准,大多数学校离相关的标准还有着一些差距,本文做了一项调查,关于开展了俱乐部体育教学形式高校学生对学校场馆器材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如下表1:

2.3俱乐部师资队伍现状

2.3.1在老师年龄方面,35岁以下的老师占俱乐部老师65%,35-50岁老师占28%,剩下7%为50岁以上老师。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俱乐部老师以年轻老师为主,满足俱乐部开展需求。

2.3.2在学历水平方面,硕士以上仅仅占到4%,本科老师有91%,剩下5%为专科老师。从调查结果显示,在学历水平方面,十分不理想,高端人才缺失,不利于俱乐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引进,限制了俱乐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

2.3.3在专项结构方面,大多数体育老师都擅长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但是在网球、健美操、交际舞、轮滑等方面,专业老师所占比重过少,配置缺乏合理性,限制了俱乐部的全面推广和发展。

3.实验对象以及实验方法

3.1实验对象

本文选择采用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某一高校大一、大二学生为实验对象,从中选出6种体育教学内容班级,调查的学生总数为340人,有效调查人数为330人,其中男生占249人,女生81人。具体情况如下表2:

3.2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调查1年时间内学生的变化情况,具体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文献资料法,借助互联网搜集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数据80余篇,进行研究分析,学习先进经验;第二种是体制测定法,与相关老师联系取得这330名学生体检时的身体素质调查表;第三种方法,询问法,了解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项目;第四,数理统计法,对检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

4.测试结果与分析

下表3、4为男女体质指标测试前后情况从表3、表4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学生在经过1年的俱乐部形式体育锻炼之后,身体各项基本素质指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另外,在体制改善方面,女生的改善程度没有男生那么明显,其原因很可能与运动量有关,男生在课后进行了更多的体育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来进行改善,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借助俱乐部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5.以俱乐部形式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策略

5.1俱乐部师资队伍方面

想要保证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为俱乐部配备雄厚的师资队伍力量,从老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出发,增强俱乐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学生初期的体育锻炼方式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体育老师的指导,只有专业的体育老师,才能引导学生正确以俱乐部形式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进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另外,俱乐部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模式都离不开老师的维护和制定,增强师资队伍力量,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俱乐部运行策略,提高俱乐部的运行效果。同时,年轻的俱乐部老师有着非常广阔的视野,同时具备创新以及积极探索精神,能够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案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善,变成适合本学校的俱乐部教学策略,进而保证俱乐部形式体育教学的高效运行。

5.2体育教学场馆以及设备方面

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场馆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支撑,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各个高校想要保证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采购配置力度。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设施不足往往都是在室外进行的,但是室外体育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阻碍了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说下雨天,各项室外活动都无法进行,刮风的时候,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校的相关体育场馆建设一定要跟上体育锻炼的步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5.3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首先在体育锻炼原则方面,体育锻炼的内容要丰富多样,不要集中在一两种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全身各项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同时锻炼的强度要适宜,每次锻炼控制在合适的时间,过度锻炼并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改善,但是也不能锻炼时间过短,这样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在锻炼时,要按照科学合理的锻炼频率来进行,每周坚持锻炼三四次,同时每天进行简单的锻炼。其次在锻炼步骤方面,进行锻炼时,要先做好热身运动,能够提高肌肉温度以及血流量,降低剧烈运动对心脏造成的压力和负担,在进行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对身体柔韧性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做完热身运动以及伸展运动之后,再正式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完成之后还要做适当的放松运动,争取从锻炼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6.结束语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想要提高俱乐部形式体育锻炼的普及范围以及锻炼效果,首先要加大俱乐部师资队伍建设,为俱乐部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前提,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证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教学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形式,能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的。

作者:杨晓翠 胡培佳 单位:1.广东医科大学 2.东莞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闫增印.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在武术项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形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11):51-53+59.

[2]刘波,卿凯丽.对湖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113-114.

[3]张颖,李雷,宋岩松.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俱乐部模式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例[J].中国市场,2014,(09):116-117+132.

[4]王勇.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化现状调查[J].运动,2013,(23):72-7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