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01-20 03:45:54

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大学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的创造性思维运用

摘要:大学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注重人才的创新思维,创新不断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可见大学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将创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大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创新思维的应用,将体育训练与创新性思维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创新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训练;创造性思维

一、结合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1]。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因教学内容单一,难免会产生乏味、困倦的心理,缺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为此教师将体育游戏加入体育教学,从而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度,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训练。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且开放性较强的游戏,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融入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熟悉游戏规则,避免在开展活动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常见的开放性游戏有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均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跳绳、踢毽子、投篮等体育活动。其中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当学生进行这样的体育游戏时,不仅能够体会到游戏多样化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够在运动中增强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在参与中展现个人风采,发挥自身在集体之中的价值。另外,学生在自由组合及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其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可见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体育训练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体育课程,其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一些体育竞技比赛的规则,取胜点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增强体育训练效果。在进行体育训练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体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增强思维训练效果。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投篮的方式及防守、进攻策略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的反应力与思维能力得到锻炼[2]。在体育训练中运用创新性思维的手段多种多样,且不同的方式均能实现相同的目的,从而既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活动多样性的要求,又能达到训练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另外,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真正融会贯通,培养创新思维。在体育训练的内容上应灵活多样,应用学分制的考核形式,扩大学生在体育训练内容上的选择空间,学生拥有主动权之后,便能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体育课程,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通常定义为充满创造力与创造热情。体育训练或体育教学有效实施与创造思维密不可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思想进行指引的,因此,当思想上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之后,才会出现富有创新性的行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将锐意进取与创造精神融入体育训练中,结合学生的需求与时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及富有新意的实践方法。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创造更多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大学体育训练中教师应朝着更高的目标行进。以跳绳这一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在开展这项体育训练时,应摒弃传统单一的跳绳方式,采用花样跳活动,如绕八字、蹲双摇、单摇编花等。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体验各种高难度的跳绳动作,从而使其在丰富的跳绳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趣味性[3]。让学生在竞争中挑战自我,敢于树立更高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体育运动项目不是单一的,只要发挥创造力,就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运动玩出花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善于思考,通过自己的创意,将体育运动进行加工再造,从而达到在运动中锻炼其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在竞争中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制定富有新意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各个关节。同时教师应重视进行相应的指导,实现体育锻炼与实践的融合。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与风险性,而正因这两个特点的存在,体育才令人着迷。竞争意识强的人能够在体育比赛中形成奋发向上的力量,让体育精神成为其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在竞争过程中,学生为了研究如何取胜而对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增强体育训练的实践性。如学生在短跑比赛中开始前会通过多次实践来研究如何超越对手及跑得更快的方法时什么。由此引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其创新思维由此得到锻炼。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充分将自身的潜力释放出来,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育竞争的风险性并不会因为参与者的能力而有所减弱,身体是体育运动的载体,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及相应的防护措施[4]。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训练,在训练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展示自身的优势,发挥善于挑战的精神。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彰显。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助推作用,教师应善于总结,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体育训练之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陈晓光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波.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02):165.

[2]张晓龙.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0):141-143.

[3]时光.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1):124-125.

[4]徐勇.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04):116.

第二篇: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整合探讨

摘要:众所周知,优化整合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实用的,具有科学依据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不灵活、呆板、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改用了新型的,利于学生创新的教学方式。当前,许多高校将优化整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学校体育的教学方面,也取得了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本文利用文献收集法、资料分析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法以及专家采访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化整合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并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方法,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体育教学改革等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优化整合

一、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兴起的原因

我国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起色和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教学,为了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为了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技能的提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师,教练,相关的专家、学者们在体育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创造、总结出了优化整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实现了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与参与体育训练实践的相互结合,实现了自身体育技能的提高。

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相关概念界定

大学体育优化整合的教学模式包括了对体育教学各方面的优化改革和整理、完善等。它要求教学目标最优化,要保证符合体育类学生的学习水平,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是实际情况;教学进度要合理控制,保证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承受能力,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等;教学思想保证科学、合理和实用,保证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路线和方向;教学方法多采用多媒体等各种新型的技术和手段,以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热情;教学器材、教学场地的配备、设置等要满足学生的正常体育学习需求;学校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等要保证科学性、先进性。综合以上各种教学因素等,各环节达到最优化,各程序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体育教学的最优化,进而实现体育教学水平的最大化,实现学生学习技能和成绩的最优化。

三、大学体育优化整合教学模式的优化内容总结

(一)体育优化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思想也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和变迁,但是无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如何变化,体育教学的目的始终保持不变,即,高校体育教学是为了满足高校学生的基本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体育锻炼的团队配合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学校的体育训练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人才,进而实现我国的体育强国梦等。高校体育优化整合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因此,高校体育优化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为上述目的服务,指导思想变迁的原则也是以“育人”为前提条件。

(二)体育优化整合的教学结构设置

高校体育优化整合模式教学的教学结构设置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各项条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学校教学资源等的不同,各学校对其学校师资队伍、学生团队、体育组织、体育课程、体育训练模式、体育教学实践等进行个性化的设置。优化整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校节省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进度的合理设置,进而保证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保证学生体育技能的显著提高。

(三)体育优化整合的教法与学法探究

一方面,优化整合模式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老师们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体育锻炼、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体育教学的指导,做到老师们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一切为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着想;另一方面,学生们要根据自身素质进行相应负荷的体育锻炼,加强与团队成员的配合,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训练技能。总之,优化整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将老师与学生们放在了平等的位置,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之间教学情况的交流,有利于及时解决体育训练中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四、大学体育优化整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第一,优化整合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对体育教学的方法等进行灵活的运用。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此外,体育的教学也不是单纯体育技能的传授,还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第二,优化整合模式的体育教学将学生提高到了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即,“一切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讲究开放、自由教学,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体育训练等也较为轻松和不枯燥。第三,优化整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应以终身教育为教学目标。体育训练等要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原则,不能只一味地高强度、高频率的训练,应避免运动损伤等。在保证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训练,淡泊名利,不过分看重比赛成绩等。

作者:张洁 单位:榆林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玉玲,莫艳萍.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整合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7.

[2]郑杰郑.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省思与优化整合[J].四川体育科学,2016,06.

[3]张仲宝.论高校体育健康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与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4]刘利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5]王晓瑛.试析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J].教育艺术,2012,10.

[6]朱慧芳,蔡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

[7]盛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第三篇:非智力因素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因为教育实践的需求,专家们通常将心理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智力因素一种是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活动的顺利进行所具备的认知能力,如观察力、智力和思维能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外能促进人们进行活动的全部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一种非认知性的心理机能交流,也称之为动力交流,能在教学上体现出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多方面的作用。简而言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相关,更和非智力因素的动机、意志和兴趣相关。

一、非智力因素特征

1.动机特征。动机是指能够维持和引发人们行为使他们达到所需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学习动机就是指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持久动机前提,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般来说,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学习,才能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努力。

2.兴趣特征。兴趣是人们对于一样事物保持长久积极性的心理过程,当学生对一门学科知识具有强烈而长久的兴趣,他就能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甚至能取得突出的学习效果。不过学习兴趣通常会因学生自身的成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明晰学生的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意志特征。学生要想学习好坚强的意志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长久的保持优良意志品质,如学习自觉性和自制力,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达成制定的学习目标。意志是一种能够让人们为了梦想或奋斗目标而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表现就是能够坚定学习信息,并坚持不懈的为了学习而奋斗的精神,当学生具有坚定的意志,学习也会随之有很大的进步。

二、非智力因素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习动机。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的行为和习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以此为基础充分的调动自身对于学习活动的作用,进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给予学生充分的目的性和目标性,在教授学生技术动作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锻炼目标,最终才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运动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就可以利用相应特征鼓励学生培养学习动机,让他们能坚持运动。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使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从学习中取得愉悦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锻炼意志品质。学生要想克服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就必须加强对于意志品质的锻炼,严格要求自己,而教师在课程传授的时候,也应该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在调查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后,依据相应的特征进行指导,才能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时候充满信心、循序渐进,并且最终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训练量,创建出锻炼意志品质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培训,当学生产生对确的念头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从而促使体育活动的最终完成。

3.加强学习热情。学生的情绪对学习效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能够限制学生智力因素的发挥,还能影响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终效果。只有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了愉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实践操作也能够更加的灵敏,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会出现压抑而无趣的情感,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局限。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创建更加多样化的良好环境氛围,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满兴奋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是使学习效果达到理想化的重要手段。

4.完善评价方式。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因素,只有积极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是通过学生在反复联系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这一过程中就缺少了教师评价这一环节,师生间缺少了互动,学生无法自身的不足而教师也不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及时的反馈是必要的,只有让师生都明白自身的不足,才能对相应方面进行纠正和强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米力 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琼先.新时代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J].教师,2016(5):44.

[2]高红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J].时代教育,2016(5):214.

[3]张雷.注重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J].教师,2014(34):23.

第四篇:地方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探讨

我国封建社会就已建立了教育评价体系,但因受当时社会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制约,教育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我国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长期研究和探索,我国的体育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主体和方法等方面不断进步。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师生对现存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并不满意,甚至可以说对学习评价的性质认识不清,在体育学习评价中过度重视选拔和筛选功能,因此就有必要在学习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上进行改革。探讨和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为更多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提供客观、公平和全面的评价,从而丰富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

一、改革体育学习评价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对体育教育课程学习的评价却停步不前,虽然也有从教育学角度形成的评价体系结构,但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偏弱。经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地方高校仍然没有对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所以改革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体系就势在必行。

(一)符合教育思潮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学习评价逐渐演变为过程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更加重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性,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结合使评价的主体及方法更加多样化,评价内容更加多元化。这种替代性的评价思想已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和体现,且顺应了当前学习评价思潮的发展,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符合评价改革的需求

经调查现有体育学习评价的满意度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现有的体育学习评价不满意,教师与学生在需求及期望的情况有上很大差别,学生希望评价要更加多元化。因此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应该更加灵活、主体更加多样、标准要有差异性以及结果要更具人性化。

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

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教师的评价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不仅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验证方式,且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涉及到的也只是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其综合性的评价、标准和方式的研究上并没取得较大进展。而大学体育教师评价的理论不足、实践不完善,则严重地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甚至制约了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评价内容单一化

目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都过于注重对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身心健康、参与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完全是为了迎合现有趋势,对个体发展的特殊性并不重视,评价内容极其单一,尤其是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方面,没能统一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评价主体模糊化

现有的体育学习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虽然也有一些学生的自我评价,但相对来说非常薄弱,往往忽视同学间的互评和自下而上的多元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学生们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只能被迫接受学习评价结果,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使得学习评价出现了诸多问题。

(三)评价标准定势化

在传统的评价标准中,对于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过于重视,使得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墨守成规,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这种固定性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情感和个性的变化,只是机械性地将学生用同一尺度规划,忽视了不同学生的身高、体重、运动技巧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限制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个性化成长,局限了教师的自主发展道路。

三、改革地方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对策

教师评价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效益的活动,不管其开展的主要人为意识是什么,其多方面的功能最终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和行为习惯,甚至影响他们与人相处的心态及关系。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传统的被动测评方式明显不够准确,因为人的心态和行为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会不断变化,所以,在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评价时,不应只注重评价的标准和结果,而应该树立全局观念,重视评价的整体活动过程。

(一)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的重要人力资源是教师,其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还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必须以教师发展为主,努力开发、利用和管理教师的潜力,激发教师的活力,推动教师的工作开展,并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变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绩效考核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的个人健康,将教师的发展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评价理念科学化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体能和身心健康,更应该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如道德品质、团队精神、个性化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让大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地展现体育方面的特长,还能让学生在实际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学习与进步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性和学习热情,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三)评价内容需拓展

评价内容的选择应该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特别是要和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相一致,这是体育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逐个观察,从而依据学生的体育学习特征分析和评定出最为合适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加合理;其次体育学习评价中的体能评价占比不可太高,要加大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定比例。在评定成绩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和变化。

(四)评价主体多样化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都是以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为基础,教师评价为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只起到辅助作用。不过,由于教师具有丰富的评价经验,极为了解学生的情况,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就尤为适合应用在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的评价上。但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则不仅需要教师的评价,还更需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结语

现存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作为衡量标准,尽管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不完善,但是教学改革也不是单纯的取消终结性评价,而是要挖掘出过程性评价并使二者结合,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体育参与性、体育兴趣、进步幅度与学生考勤等学习因素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全面性、科学性。体育学习评价应以法律法规为基础,正确的认识评价的性质与功能,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在体育学习评价的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表现出对评价内容的重视性,还能够突显学生的进步程度,便于教师从中纠正学生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作者:梁静 单位: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第五篇: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一些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部分体育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反复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1]。而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难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体育的意义和内涵,导致学生的体育素养不高。

(二)教学效果不高

体育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素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而且,许多体育教师一味强调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没有适当讲解体育精神,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导致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较低,体育教学质量不高。

(三)过度重视体育技能

许多大学把传授基础的体育知识,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素质,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得体育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些体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没有适当讲解理论知识,使得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薄弱,体育水平不高。

(四)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大学入学人数逐渐上升,而在师资力量方面,一些高校不能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使得体育教学的效果较低[2]。而且,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僵硬,不能有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制约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五)体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体育运动包含了娱乐、竞技的性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跑步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或者客观因素,可能出现学生摔倒,扭伤脚的情况。同时,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合理运用体育器材,可能会给学生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进而降低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二、解决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问题的合理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合理选择体育项目,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在讲解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的基础上,适当讲解体育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积极改进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体育教师肩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担,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人才,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体育安全教育

作为一种竞技性的活动,体育运动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尽可能避免体育运动事故的出现,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发展。

作者:何啸轩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慧芳,徐景涛.我国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01):102~104.

[2]曹岑.简析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67,69.

第六篇: 大学体育篮球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应用

一、合作性学习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合作性学习的含义。合作性学习方式或许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教育工作者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创意性与实效性得到了长期实践的证实,曾被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国的体育教学很早就引入了合作性学习的模式,在实践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具体到篮球教学上,紧密结合了篮球运动本身团队精神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又赋予了新的特点与规律。尽管这些年来很多教师积极引用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开展篮球教学,但效果与其本身的价值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事实上,合作性学习对篮球教学的促进作用远不止如此。

二、大学体育篮球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应用

1.整合创新思维,多元化教学方式。当前的大学体育篮球教学工作,应该坚持摒弃过去传统的“言传身教”模式,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应积极引进科学技术与多媒体硬件展开篮球教学,如通过视频播放、技巧分解等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听觉盛宴,并从多个慢动作角度强化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感知能力,在欣赏比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的篮球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学习与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到实际的学习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就能根据视频示范动作与自身动作一一进行验证,在对照比较中改进动作要领。与此同时,学生能冷静地思考有关跑位的更多创新性问题,逐渐形成一种合作性学习的团队意识,在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学生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篮球技术水平。

2.重视篮球动作技巧及战术思想结合性教学。学生在个体单独的技术动作熟练以后,教师则要将技术与战术相结合,通过实际的场景演练来为学生阐述分析篮球要领,帮助学生培养篮球战术性团队意识。比如篮球进攻投篮的方式较多,但具体的方式选择却要有详细的战术部署,进入到真正的比赛中时,各个球员则要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队友的跑位、对手的位置、防御能力以及各自的优劣势进行综合思考,这也充分渗透了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内涵。教师在深入战术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将团结合作的全局性理念逐一灌输给学生,使其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合作性学习的认知与学习影响,争取在团队的配合中提高自我篮球水平。

3.合理分组进行合作性训练与学习。教师在组建合作性学习小组时,大多数会采用异质编组的形式确保一个小组中学生的多样性,保证队员在交流的过程中吸收多方面的观点与影响,产生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各小组对抗时实力的势均力敌。合作性学习小组的规模不能太大,通常安排为3人~6人之间。例如,一节篮球体育课20个人则分4个小组,每组5人,组别的编号以1、2、3、4数字为准,教师在传授篮球技巧时根据练习的方式及固定的分组宣布队形,减少组织时间,如果需要练习基础配合,那么2-3人小组更适宜,如果需要练习技术,那么5人小组则可由1、2组和3、4组分开对抗训练。

4.合作性学习开展结合篮球本身的特点进行。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时,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进行常规的讲解与示范,同时还要为其安排一定量的身体训练,要保证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并努力克服生理上的疲劳。随后,要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放在团队中成员的相互观察、指导以及发现问题和之后的鼓励帮助上,这些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及团队品质。积极引入效率的维度,比如各种技术、战术的掌握程度,个体在团队进攻或防守时的选择与优化。一些需要单独掌握的技术内容也可以展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其应用的目的在于体现集体之间的竞争性,并通过合作氛围的营造对团队中的学生个体产生激励的效果,这些都应成为在应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的方式与增加的比重。另外,篮球作为一项团队性的体育运动,课程的学习并不单纯表现其学科的知识性,毕竟篮球运动的技术要求和原理有限,其中也涉及到技术掌握与体能锻炼。篮球项目的学习以及技术的掌握需要依靠学生的练习及学习过程形成的反馈,逐渐促进技能的掌握与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已不再是当下篮球体育教学中教师注意的重点,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指标。这些内涵的体会与应用除了从赛场上感悟,日常合作性学习过程也能在执行与推动下成为学生感知篮球团队精神的手段,由此可见,合作性学习在大学篮球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除了促进篮球教学本身的效率外,更是一种团队精神的渗入,对学生篮球运动的学习、技术的掌握,以及今后的发展与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深入推广应用的时代大背景下,合作性学习在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集体式教学的压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强化了学生对篮球这项运动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有利于营造一种更激烈的学习与竞争氛围,推动大学篮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宾恩明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合作性学习方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9).

[2]张才超.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7).

[3]沈悦.在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应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0).

第八篇: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应用

拓展训练是源自于西方国家的新型运动形式,进入中国后深受企事业单位、白领群体的青睐。拓展训练的本质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式运动强化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员的身体机能。故当前国内一些高校也将其引入了体育教学。

一、大学体育教学常见问题

学生对传统教学形式缺乏兴趣是最常见问题之一。由于体育教学长期以来相对固定的项目和内容,不少大学生逐渐形成了体育课呆板、枯燥的观念。一些学生在正式的体育课堂教学时没精打采或者敷衍了事,宁愿课后自己到操场上活动也不在课上主动参与。另一些学生或因课业负担较重、或因体质状况不佳而更对传统体育课缺乏好感甚至想方设法地逃避。

二、拓展训练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

通过不拘一格的项目设计提高学生兴趣拓展训练最积极的意义之一。而大量必须团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内容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从个人视角转向集体观念,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巨大力量,由此改变自私自利的个人中心观念,培养起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同时,有相当难度的拓展项目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挑战性,使学生在充满兴味的运动锻炼的同时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抗挫折与压力的精神和能力。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的策略

(一)选择富于趣味性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校园传统体育教学之所以难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最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几十年如一日”的单一模式的陈旧与乏味,这使得教学项目和内容无法和正处于最旺盛生命周期的学生的兴奋点相契合。因此选择富于趣味性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是运用拓展训练的核心策略之一。时下娱乐圈中不乏众多真人秀节目,其中不少都是“运动中”的内容。比如“奔跑吧兄弟”、“来吧冠军”等等。这些节目的制作形式一般为六、七人左右的小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各类“闯关”任务,因其受众主要是青年人群,因此其中充满追逐、奔跑等活力元素而显得动感十足。尽管从制作方来说考虑的是收视率,不过却与大学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之间有了异曲同工的联系,成为拓展训练应用在大学体育中的可借鉴项目和内容。例如“奔跑吧兄弟”栏目中曾经有一集“家族的秘密”,其中的“过索桥”与大学体育中的攀爬运动有着比较相似的训练目标,即锻炼参与者四肢的力量、身体协调性、灵活性等。节目内容是在堆满泡沫块的池子上架设悬索桥一条,在仅有的两根悬索间铺着间距较大且距离不固定的木板。由于没有可供拉扯的扶手,参与者只能以俯身的方式爬过整条索桥。加之索桥对岸还设置了若干阻碍人员向过桥者投掷玩偶,整个攀爬过程显得格外紧张刺激。借鉴这个游戏项目开展拓展训练除了能够锻炼学生的持久力、爆发力和平衡感、协调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停留在索桥中间的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姿态协助需要先行通过的同学等。这种游戏性质的拓展训练项目能够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固有的成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也能实现彻底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激发出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根据既有资源灵活设置项目、因地制宜

开展拓展训练的宗旨侧重于在提高参与者身体机能的基础上增强其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故拓展训练本身并不具有相对严苛的形式、项目等的约束,可以根据现场资源灵活设置或调整。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说,由于不同院校具备的设施设备条件并不相同,故应用拓展训练须根据既有资源灵活设置项目、因地制宜。比如对于拥有游泳池的大学而言,开展水上项目就是不错的拓展训练内容。甚至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也有很多水上游戏项目可以作为高校体育拓展训练内容的参考,例如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每年夏季都会推出的固定节目“池到了”就包括水球运动、悬吊运动、水中行走等内容,既能提高参与者体能,又需团队合作完成且乐趣十足。如果高校体育硬件设施条件不足,则不妨更多选择“软件”辅助开展拓展训练。比如趾压板。“奔跑吧兄弟”中每每让兄弟成员叫苦不迭的魔鬼项目都少不了趾压板。其中有一个节目“趾压板上几只脚”:成员通过摸球看数字,再设计或站或坐或躺等方式确定趾压板上可以出现的脚的数量。某次队长邓超摸出标注了数字一的球,也就是七个人只能有一只脚放在趾压板上,当全体成员都认为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时,Angelababy提议以“叠罗汉”的方式完成。于是七个人围成一圈,双手撑地,每人将双脚放在后一人肩上,最末一人单脚触地。这个游戏考验了整个团队精诚团结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信念,即使只是旁观也足以让人动容。

(三)安全第一

虽然拓展训练中融合了大量游戏项目而充满趣味,但其毕竟仍然是体育运动,其中不少也是体能消耗巨大的锻炼项目,故遵循安全第一原则也是其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是训练前的热身务必全面。由于拓展训练常常需要全身运动,故包括关节、肌肉、韧带等各部位必须充分得到伸展加热,待肌体完全活动开后才能开始后续拓展训练。其次是训练期间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四、结语

拓展训练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的优势在于通过更加娱乐化的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以改变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成见,继而通过一定运动量的累积实现体质改善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学体育应用拓展训练是“快乐教育”理念的具体化,这不仅只是为了增加学生运动量,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变革、手段的丰富与水平的提高。

作者:靳岩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子.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应用策略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27.

[2]黄维轩.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9.

[3]丁振宾.解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16.

第九篇: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探讨

一、现下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观念过于陈旧。现下较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时只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1]。在陈旧观念的束缚下,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唱独角戏,夸夸其谈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没有认真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地练习,在期末完成考核即了事,持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学生没有真正学习知识,体验不到锻炼的快乐。

2.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现下许多大学体育教师依然采用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巧与示范的方式,学生模仿练习,这种三样模式的教学方法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另外,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创新,运用一些高、精、尖的教学道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实际教学效果不好。

3.对教学重点认知不足。较多大学体育教师认为让学生学会规范的体育动作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过于强调学生快速地掌握体育技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运用规范的动作与体育技能,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易产生反感、无聊等消极态度,降低学习效率。4.对学生的个性认知不足。现下较多大学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教予发生共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这与新时期的大学体育教学要求不相符;同时,大学体育教师在考核时也是采取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改进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

1.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体育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心理、身体等全方面素质为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开展适合学生的体育教程,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3]。例如现下许多学生对轮滑、击剑与跆拳道等新兴的体育项目感兴趣,学校可适当地增设相关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三样式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下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发展需要,大学体育教师应及时做出改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快的环境中自主、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学习,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以下简单地介绍几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法,大学体育教师可根据一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在课堂上各组排列整齐,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课前准备活动,在学习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之后,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根据学习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相关的练习,练习完毕后由教师进行检验,在每组展示过程中及时发现与改正错误,保证每个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完整地学习正确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分小组进行教学可以确保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4]。竞赛学习法,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比赛。例如在进行相关篮球知识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篮球传球比赛,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隔两米,以正确的传球动作与技巧两两之间进行传球,在传球过程中若出现动作不规范或篮球落地的现象,则必须从头开始传球,比赛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球任务,并对胜利的小组进行奖励,给予成绩最差的小组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等惩罚,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竞赛过程中巩固认识点,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探究学习法,体育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主题进行探究。例如学生对跆拳道感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研究相关的跆拳道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与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具体的实践技能。

3.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社会经济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各有所长的人才,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善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兴趣爱好相同、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分成一个部分,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满足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完善体育考核制度。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在体育学习方面不尽相同,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例如一个身体瘦弱的学生很难完成引体向上的任务,可以让身体瘦弱的学生用跳绳、跑步等方式代替引体向上,适当地修改考核标准,体现人性化教育。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大学体育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大学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人性化的体育考核制度,以满足现下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马军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国辉,孔令达.新时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之我见[J].科技经济市场,2015(05):248.

[2]何冰.浅析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缺陷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3(09):201.

[3]苏振海.新时期下大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4(13):156.

第十篇: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育危机与改革

摘要: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就已经正式开始的课程之一,此课程的开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就大学课程而言,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魄,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但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大学阶段;体育教育;危机;改革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主要科目之一,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地位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对于大学而言,学生正处于性格、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情况。但是,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的机体素质有明显的下降问题,说明了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明显的不足和危机,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大学体育教育危机

(一)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差

学生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有着繁重的课业负担,为了保证升学率,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课或者缩短了体育课的时间等等,这一点在高中学校表现的最为明显。而体育课的取消,导致学生无法参与体育锻炼,最终出现身体素质低下的局面。导致大学体育课开展中的难度问题。

(二)教学目标定位单一

就大学体育课的设置目标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进行运动技能教授,但是很显然这些目标的定位根本不够全面,所以导致教师在课堂教授方面没有实用性价值,无法实现体育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内容范围太广

大学体育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并能够找到体育课的兴趣,通常设置了五花八门的体育课堂内容,从好处来看增加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但是从坏处来看,每一项体育知识技能学生都没有掌握好。教学内容范围太广,长期发展下去会直接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

(四)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大学生中很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都相对较差,部分人上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学分,为了应付学校成绩考核。所以,在体育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表现很差,经常出现逃课或者以身体为由不参加体育课的情况。

二、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对策

(一)教学任务突出学科特点

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容安排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团结协作、掌握运动技能。另外,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目标定位要有别于中小学阶段,让体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

(二)体育课程进行目标定位

体育课程传统教学中的目标定位是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强化以及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但是存在明显的狭隘性问题,限制了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需要综合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从单纯对学生进行身体强化的目标转变为强化学生意志、锻炼团结协作等更加贴近生活以及未来工作能力的培养。

(三)安排专项性学习

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尽量面面俱到,学习了很多的技术内容,但是学生真正能够掌握的情况却寥寥无几。另外,当前繁重的专业知识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日渐下降的不良局面,所以大学阶段必须强化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安排专项内容学习,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内容学习时,很多学生前滚翻学不会,教师就继续教前滚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专项性训练,帮助学生练习前滚翻的一些基础,在基础学习阶段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习到其他知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教学形式自由选择

大学体育课内容的设置要实现综合性,教师不能什么都教,这样根本无法实现教学内容安排的专项性特点。另外学生由于身体情况或者个人其他因素,对于很多体育运动都是没有兴趣的,但是为了实现学分要求不得不参与体育课学习,使得体育学习存在明显的被动性,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学习厌倦情绪就会表现的非常明显。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形式安排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课内容。例如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健美操等等,这样的学习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来看,体育教学作为大学课程安排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由于教师、学生对于体育课程认知的误差,导致体育教学的开展存在明显的危机,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未来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等进行课程的安排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为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作者:吴淑林 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参考文献:

[1]于雷.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4.

[2]李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6,02.

[3]苏顺民.以学生体质分析为导向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之我见[J].体育时空,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