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弱势生独立成班教学思考

时间:2022-06-02 10:57:25

大学体育弱势生独立成班教学思考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兴趣等差异的影响,在课堂上经常会存在一些体育学习存在较大难度的学生。如何提升对这部分学生的体育教学效果,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本为视角,就大学体育弱势生体育课独立成班的教学方法与组织策略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促进体育弱势生的转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弱势生;独立成班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载体,体育课堂的弱势生是相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而言的。这种独立成班的相对性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个体差异原则的基础上,提升体育教学手段、组织方式、评价方式的针对性,以此激发弱势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独立成班作为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之一,对弱势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就大学体育弱势生体育课独立成班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1高校体育课堂“弱势生”的成因分析

1.1大学生体育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动技能的难度、体育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等都会给其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导致运动技能学习的畏难心理、恐惧心理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高校体育学习任务的正常完成。同时,因为教师的课堂用语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参与的积极性等越发的下降,从而导致了体育弱势生的出现。

1.2运动负荷对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

运动负荷作为个体在运动中所承受的身体、心理上的活动量,过大的运动负荷很容易给一些运动基础差的大学生带来身心的负担。在加上运动极点、运动心理、运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动摇,使得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体育课的成绩也越来越差,从而沦落到了弱势生的群体。

1.3体育教学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主观层面来看,体育弱势生往往缺乏体育学习的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缺乏对体育锻炼价值与重要性的认识。从客观上来看,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在大学生遇到体育学习的困难时,体育教师没有及时的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心态、练习方法等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使得这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产生畏难、恐惧等不利于体育参与的心理。主客观因素的存在让弱势学生在无形当中变得更加弱势,而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得到教师的鼓励,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不利局面。

2大学体育弱势生体育课独立成班教学的组织方式

2.1以运动能力为主的独立成班教学

运动能力作为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基础条件之一,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弱势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运动能力差异所导致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体育独立成班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充分调查了解弱势学生运动能力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独立成班的安排,将运动能力差的学生独立成班,以此来提升独立成班的针对性。

2.2以运动心理为主的独立成班教学

大学体育课堂有一部分弱势生是因为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所导致的,这些心理障碍具体的表现为害羞心理、畏难心理、惧怕心理、厌恶心理等等。为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部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来获得这部分学生的体育需求与障碍的成因,在独立成班之后通过针对性的体育心理干预与教学,来提升这部分弱势生的转化效果。为更好的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以运动兴趣为主的独立成班教学

运动兴趣是参与体育锻炼最好的动力,而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运动的兴趣,被动的参与体育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学生往往会变成弱势生。因此,以运动兴趣为主的独立成班教学,是以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抓手,为其提供满足兴趣的运动项目、教学组织方式等。

3大学体育弱势生独立成班教学的有效策略

3.1体育教师加大关爱与激励语言的使用

弱势群体作为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群体,因为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等不足,体育测试难以达标。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独立成班的体育弱势学生,要更多的使用生动、形象、多样化的语言来激发弱势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通过简化运动技术的结构,激发体育学习的动力。在教学示范的过程中,要通过提升动作示范的完整性、优美性,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教师要多用鼓励语言,来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为体育弱势生的有效转化,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支持。

3.2帮助弱势生获得更多的体育情感体验

针对独立成班的弱势生教学来讲,按照弱势生的体育技能学习速度、掌握情况等,使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组织方式,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体育弱势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难度较低的运动竞赛、趣味性强的运动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弱势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保持平静的心态,养成好学的习惯,勤学苦练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教师通过关爱、鼓励、表扬弱势生,让其感受到体育教师与课堂学习的温暖。

3.3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体育弱势生的转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信其道,亲其师”,体育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在相互尊重的就初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弱势生的转化,教师要构建有利于弱势生体育学习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从而获得更高的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因材施教是实现体育弱势生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性格、体能素质、运动心理等差异,是导致弱势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因材施教方法的使用,在掌握弱势生个体差异、弱势成因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等来提升因材施教的力度,为弱势生的有效转化,提供良好的保障。

3.4畅通弱势班级的转化机制

在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承认自己是弱势群体的情况是非常少的。因此,在高校开展弱势生独立成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大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弱势生独立成班的方式,来保护和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创新的内容包括:弱势生独立成班的班名创新,可以是“体育强化班”、“体育培优班”等名字;弱势生独立成班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优化;弱势生独立成班评价方式的创新;弱势生转化与动态调整的机制创新等等。畅通弱势生独立成班的机制,才能够提升弱势生转化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弱势生的独立成班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弱势生独立成班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的保护大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其自信心,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练习开展、竞赛的开展,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变得更加自然。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弱势生的独立成班与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弱势生的成因基础上,通过创新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方式、组织方式、评价方式等,来激发弱势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要做好弱势生班级的动态调整,当弱势生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以后,其体育学习就不再弱势,从而更好的激发弱势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作者:周风祥 单位: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

参考文献:

[1]罗敏.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2).

[2]许兰.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考核机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0).

[3]姜颖.让体育弱势群体也享受运动的快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4]金龙泉,赵健.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赏识教育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