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论文7篇

时间:2022-03-10 03:31:07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论文7篇

第一篇: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教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在高校教学中,课程节奏快、内容多,并且综合性、跨越性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对此展开研究并寻找改进办法。[1]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追求技术含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但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主要看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关乎其技术含量多寡。但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时忽略了教学思想和理念,盲目追求其技术含量。例如在制作课件时,只需要用常用的Power-point软件进行制作即可,操作方便,完全不用使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课件的制作只要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追求制作过程的高端、复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老师容易在课件制作上有评比心态,一味追求“高科技”,好像制作过程越复杂、软件认知范围越少越好。课件制作不是信息技术比评,技术的使用用途不能偏离,舍本求末也不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衷。

(二)技术滥用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范围较广,但是需要根据学科特点,整合资源,有机的融合教学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用途。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可以更高效的解决一些资源共享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但并不是可以对所有学科进行课堂应用。例如,在高校很多课程尤其是公共课中,媒体技术的使用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当需要进行一项物理实验进行课本定律验证时,比如电流、电压效应,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科的应用性和实际性,直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实验过程展示出来,而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步骤化细分讲解,学生对于物理现象没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定义的理解模糊,根本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2]

(三)主次颠倒、夸大效果

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不是万能的,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还是要求以学生为重心,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运用更好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不是为了展现老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大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会造成学生对于课堂知识不能及时消化,课件图文并茂,内容量大,学生不能及时理解和提出疑问,容易一笔带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机会随之减少,课堂教学成为被动灌输式,由此将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和教学目的的主要地位颠倒主次。同时在技术运用中,老师忽略传统教学手法的优越性,忽略黑板讲解的作用,一味追求科技化、先进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减少,容易产生浮躁、厌烦等不良情绪。因此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运用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侧重性。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的有效方法

(一)正确认识技术运用的基本特性

高职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对技术运用的基本要求和使用规律有科学、理性的认识,要有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法的选择上要有足够的理性,不能片面、主观。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课堂上运用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技术和学科教学要求相融合的整合性教学形态。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特性教师要认知到位,与时俱进的塑造新的教学理念。书本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教学形态,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同样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创新一种手段,多渠道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这种课堂教学基本目的不能变。[3]

(二)强化学生的课堂地位

高职教学中,依然是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编制教程教案、制作课件、选择教学方式,主要的针对对象还是学生。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选择性的进行课件制作。关于教学信息内容的制作方面,要进行有效加工、编制、整合,完善教学题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导性,强化学生的课堂地位,以学生听记方便、理解深刻为主,真正意义上发挥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三)提高应用水平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追求课件制作的复杂、精美,但是要有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手段。信息化教学是多种教学手法中常用的一种,高校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掌握还是需要一定的培训。教师只有对信息技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的应用特点和应用技巧,针对性的运用在学科教学中。同时,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熟练操作,提高课堂效率。

三、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要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学手法,提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中尚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将现代技术的高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深入性有效结合,最大效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运用的优越性,凸显现代化教学的优势。[4]

四、结语

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但是在这个运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错误认识和不当做法。对此,首先需要明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处理好信息技术和课程被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和老师的作用。

作者:肖子蕾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宏志,解月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02:31-36.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20-142.

[3]黄士斌,尹红晓.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OL].学周刊,2014(09).

[4]王林,张嫽,伏鹏,马春兰.信息技术课堂中不插电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4,03:187-189.

第二篇:高效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由于“导学案”的运用并非异事,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学案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但是学生是无法自主的将这些知识转变为自身的知识,为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放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该知识的难度,加快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步伐。与其他学科的导学案相比较,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中会涉及到更多实践性、程序性极强的内容,只有将其放入到情境中,学生才能按照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以《文本信息的加工》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校马上就句型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如果你是学校学生会的体育部长,现在需要你将报名通知打印出来,你该如何做呢?借助这一问题情境,教师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文本信息的加工。文本信息的加工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随后,教师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来让学生认识Word这个文字处理软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但是,在学习基础的处理方法之前,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将优秀的作品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一边欣赏作品的同时,一边能感受到处理信息方法的奇妙。在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迫切想去学习,从而达到优秀作品的视觉效果。

二、巧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设计导学案的最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该如何实施导学案呢,真正做到为信息技术课堂“贴金”。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必要的情况下,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通过合作,解决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让每位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们以《认识IP地址》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间是如何实现相互访问、相互通讯的;体会IP地址的组织和管理在因特网中的重要性;了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当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以“导学案”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运用平时打电话的案例,即每家每户要有独特的电话号码,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因此,上网也是需要有IP地址,它与电话号码一样,具有唯一性。接着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即:我们经常见到的IP地址运用了10进制,请同学们观察其有什么特点呢?如果所给出的IP地址是十进制,那么该如何将其转换为二进制呢?IP地址的分类有哪些呢?当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帮助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三、重视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互动的桥梁

教学活动本身是由“教”与“学”这两个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教”与“学”这两部分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二者相辅相成。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搭建师生互动的桥梁。只有搭建了师生互动的桥梁,才能充分导学案的优势,确保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畅通无阻。我们以《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并不陌生,他们在多媒体课堂上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多媒体作品,即课件。在开展本节课教学活动时,尽管有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但是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与学生沟通,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了解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此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当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起来,导学案的优势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四、多元化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导学案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学生参照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取代批评的语言,并且要尊重每位学生。尽管有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不明显,但是教师还是要给予其表扬,鼓励他再接再厉,在日后的学习上能更上一层楼。另外,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格外对外差等生,从学习、生活这两个方面关心差等生,拉近自身与差等生间的距离,并适当为其安排较为基础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学习中能感受到乐趣。

五、总结

总而言之,只有高效导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者,而是主动的探索知识者,这样的课堂效率是高效的。

作者:周金福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教育现代化趋势的新兴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而翻转课堂理念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提出的、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一种新兴教学理念。通过研究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1关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概述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翻转式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家庭与课堂这两个基本学习场所的功能进行调换翻转,使家庭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而课堂时间则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在过去看似缺乏可行性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已经成为现实,学生在家里利用网络去获得有效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味地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探究问题、运用知识。[1]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2.1优化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理念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与课堂时间,使得学生在家也能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且不会消耗太多的精力。课堂则成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场所,学生在家自学时可能会对一些问题存在疑惑,这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或者与同学共同探究分析,充分地利用了教学的时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2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形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来获取知识,不但符合现代学生的喜好特点,同时也能摆脱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例如笔记只能用手抄写、无法给学生较为直观的展示等。通过互联网,学生能够利用截图、录音或者打字录入的方式来做笔记,不但简便而且更容易保存。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往往会通过后期制作添加与知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兴趣。[2]

2.3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素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口头传授,而是一次性将教学视频录制好上传到网络上,可以供学生长期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布置学习任务、解答学生问题等,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制作微课视频,不但要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制定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3翻转课堂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认识Photoshop软件”这一小节的内容为例,分析了翻转课堂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学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设定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基本页面有所了解,同时掌握图像建立的步骤,还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即掌握基本工具的用途以及制作简单的图像。其次,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案录制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对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展示操作方式,并将视频上传到专门的学习网站供学生浏览下载。最后,教师要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导学案自主学习。

3.2教学开展阶段

第一,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导学案,对照教师提供的视频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照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层层深入。首先,启动Photoshop,进入软件界面,并认真观察操作界面的构成。其次,新建一个长宽均为30cm的空白图形,将分辨率调整到72像素,颜色模式设置为RGB,并将背景色设为蓝色,让学生了解像素、分辨率等概念。再次,让学生利用Photoshop软件打开已有的“加菲猫.jpg”文件,通过移动、新建等方式将文件进行操作处理;最后,选择素材“树木.psd”并将之打开,添加到“加菲猫.jpg”中成为背景。[3]第二,分组讨论并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效果检测表”,并对分辨率、默认分辨率、颜色模式等概念加以分析、总结。第三,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如果仍然不能得出结论,则向教师提问。

3.3教学总结阶段

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的优点,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与创新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到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王海燕 单位: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参考文献:

[1]许仕英.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44.

[2]夏吉洁,朱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6):125-126.

[3]吴妙静.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7):48.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学习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由来和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所以在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供课堂教学改革借鉴。

1讲解配合操作演示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很大普及,很多城市以及乡镇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操作演讲,学生可以很清楚的看见教师的操作讲解,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下面跟着教师一同进行操作。这种演讲配合操作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更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师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学习,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边想边学,之后教师再进行操作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知道自己对于哪些知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哪些知识是学习盲区,需要跟着老师的操作加强练习的。教师在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看到完整的操作方法,也会清楚明白老师讲解。这样做就进一步证实了学生们对自己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

2演示后加强练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不单能听懂老师的讲解,还要熟练技术操作。因此课堂上单单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听完课之后必须加强操作练习,只有多次操作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同时也会学到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因此,教师在讲完课之后一定要留给学生自己操作学习的时间,一节课不能单纯只有教师讲解,也需要学生掌握练习。需要了解的是练习有很多种,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输入一段100字的文档,要求对其进行排版、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操作;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不同的网站,查找信息。这样,每教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3与不同课程结合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辅助性的学科,学习信息技术可以给很多学科的学习带来便利。因此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纵向学习本学科的知识深度,也可以横向学习不同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互助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关于《岳阳楼记》课文的知识,图片、文字等一些相关信息,然后让他们把查找到的信息,进行录入、排版、编辑做成以“岳阳楼记”为题目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会带着兴趣去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出自己认为优秀的PowerPoint幻灯片。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本专业的课程知识,还学习到其他课程知识,相互学习,亲自查找资料,会让他们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学习。整个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能力。

4更改考核模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传统的笔试仅仅是考核理论知识,对于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判断。所以在教学考试中,教师要以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的标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教师可以采用“作品展示”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掌握能力,让学生根据考试要求,在课堂上,规定时间内,做出图画,教师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学生投票方式,来评出作品分数。这样,保证了作业的操作性,和分数的客观性,还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教学“写字板”、“Word”一类的软件后,采取“指定内容”的方法,教师先说明考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进行考试。例如:要求每位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一篇文章,规定统一的排版模式,和字体段落要求,规定时间内上交,教师当堂打分。

5将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是信息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熟练运用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灌输的学习思想。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操作,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也就是在使用计算机时可以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帮助。学习思维的培养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一直灌输的思想。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手抄报完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2003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这样文字、图案都有了,可以在校园内展示,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理兴趣,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地学习和生活。

6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开阔性的学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对其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研究新模式的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带来更适合他们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作者:王维强 单位:山东昌邑潍水学校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5]段贵香.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不断更新发展的信息技术,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紧跟时展的步伐,为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奠定必要基础。然而,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模式传统陈旧、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制约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制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最大障碍。对此,笔者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尝试,并提出优化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笔者结合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够重视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技能的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又不是高考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甚至将信息技术课程当成放松的时间,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成为一门形式上的课程,再加上学校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也不加以关注,致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直达不到预期效果。

2.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上机操作,还要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但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基本都是以班级授课形式来进行,教学方式较单一,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3.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才能真实反映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但是传统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而且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和水平,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是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很容易片面认为他的信息技术水平低,这样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教师从思想上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学生才能逐渐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有意识向学生渗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渐使学生从心理上加以重视。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2.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从而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个以“我和海宝有个约会”为主题的设计,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促进学生的差异互补,从而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既能感到信息技术学习的新鲜感,又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具备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保证教学知识的先进性。同时,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评价的监督,丰富教学评价手段,促进评价的科学化,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使学生有成就感,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学科,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培养出更多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作者:杨雯恋 单位:江西省宜春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钟雪花.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

[2]杜立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课外阅读(中旬),2011(8).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行,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构建良好的教学互动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将传统封闭式的课堂转化为开放的良性发展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

所谓的“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环境与有机体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教育生态学主要把教育和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到一起,对与教育有关的现象、结构、发展规律以及功能进行有效研究的科学。近年来,国家和教育界对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日渐朝着整体化与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包括教育活动本身和生态系统群体,并且还包括教育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各种要素,旨在将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具体规律充分揭示出来。因此,教育生态学逐渐在教育各个学科领域中得到普遍而又广泛的应用。

一、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进行高中信息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生态学主要包括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生态主体、以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为主的两大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为主的统一体。物质环境包括教学空间、时间和设施等各种要素;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师生之间的情感,与教学有关的文化、制度以及内容等。有利于把实现各生态要素之间的信息交流、能量和物质交换,有利于促进开放性、发展性以及整体性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

二、统筹课程资源,逐渐形成统一、开放的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类型

对于整体生态系统而言,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门功能之和,而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整体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教学系统,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独某个方面,就是将三维教学目标纳入整体的教学框架中,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应用与实践、迁移与创造能力的转变,致力于促进学生个体与集体等生态各要素之间的演变与交替。但是,上述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仅仅依靠单一的课程教学资源是难以实现的。

2.统筹课程资源

教师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统筹,将校外和校内的课程资源逐渐整合到一起,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实践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逐渐形成统一、开放以及发展的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类型。如,教师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章节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若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这一章节的内容并不难,但是知识点繁多,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重要性,利用相关知识构建一定的网状结构,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概念,从而轻松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三、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该逐渐由课程教学知识的灌输者朝着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调控者的方向转变,学生逐渐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师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民主对话,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平台、民主生态课堂的建立。采用多样化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真正体现出来。如,在学习《信息及特征》这一章节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便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行学习这一章节内容,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加以指导,或者鼓励学生上台讲课,教师从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纠正和指导。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为主,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第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编程》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计算机编程与其他知识相比非常复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吃力,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用一些相对比较简单、与生活非常贴近的话语来教授学生,并且对于教学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全身心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二,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将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以此来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都有所开阔。如学生通过登录各种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网站,通过在线学习获取最新的信息技术资源。综上所述,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将教育和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到一起进行有效研究的科学,实现了教育现象、结构、发展规律以及功能的结合。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构建良好的教学互动模式、将传统封闭式的课堂转化为开放的良性发展生态系统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下,致力于对有效策略的研究,构建一定的生态化教学课堂,实现生态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斌 单位:江西省宜黄一中

参考文献:

戴志国.探究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107-108.

第七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需要人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是现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学生更应该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不过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不太了解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对学习形式感兴趣,对学习的内容和获取的结果兴趣不大。因此,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艺术,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兴趣是人们情感的体现,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将心理情感倾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兴趣上下功夫,想办法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觉主动,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果。如在学习《认识我的电脑》一课的时候,学生对直接操作计算机有着很大的兴趣,所以我为学生演示完以后,就将时间留给了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操作,在体验中获取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减少,原因是他们对鼠标的使用不是很熟练,严重影响了对计算机的操作。面对这个情况,我让学生打开了电脑中自带的纸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鼠标的操作技能,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掌握了电脑操作技能,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我再让学生回到计算机的操作上,克服了困难的学生们学习起来畅通无阻,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又不牢固,在学习中常常遇到各种障碍,使得他们心中的激情很快就会被浇灭。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随机应变,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力求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课堂是枯燥的,虽然它具有探索和实践等优点,但是依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过于乏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信息技术课堂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作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办法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情境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教学过程中备受推崇。如在学习《设置版面》一课的时候,我就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作文课上,红红的作文获得了老师的表扬,作为范文在班上进行了朗读。老师让红红将作文打印在A4纸上,然后进行投稿。红红高兴极了,心想:“我一定把这篇作文打印得漂亮一点,给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我的成功率就更高了。”可是,想到这里,红红又发愁了,A4纸多大啊?怎样才能将作文打印得漂亮呢?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等到学生们兴致正高的时候,我用大屏幕打出了今天的课题:设置版面。学生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欲望,此时我再进行新课讲解,就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情绪高涨,精神集中,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与内容相呼应,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

三、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品尝收获乐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行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成功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在平台上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衡量学生的发展与提高,以便让学生的创作热情更高,创作能力更强。如在学习《舞台任我秀》一课的时候,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学习导入新角色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看见软件中的小猫时,兴奋极了。我趁机提示学生:“只有一只小猫在舞台上,它多孤单啊?让我们邀请更多的朋友来这个舞台上吧?”然后我为学生介绍了邀请的方法,还有背景的设置。最后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舞台和角色,并且说出自己的故事思路,并相互间评价。这样的展示不仅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对方的优势,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和操作技术很有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成功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他们的思想,适时地给予表扬,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探究的喜悦,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枯燥乏味的信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要改革教学方式,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每一堂信息技术课的质量都有所提高!

作者:项烨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