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社交APP对网络安全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2-25 11:31:10

手机社交APP对网络安全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摘要:互联网在手机上的应用,为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提供各类方便。伴随着各类手机社交APP的兴起,不少大学生已经由最初的好奇转向过度沉迷,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对大学生人身财产、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本文是从维护大学生自身网路安全角度出发,探讨手机网游对大学生自身的威胁,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手机社交APP大学生网络安全消极影响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沉迷逐渐由PC转向手机,手机由于自身易携带、易操作及功能全面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最亲密的“小伙伴”。不可否认,适度健康的手机使用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思维调节,有利于缓解学习中的枯燥;另一方面,对手机这一工具的错误认识、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自身的影响同样也会从“利”到“弊”进行转变,直接或间接地会对自身造成损失。

1手机社交APP使用现状

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人,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1]。在互联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达到31.4%,网民学历结构中,大专达到8.8%,本科占到11.8%,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到24.6%。由于各类通讯运营商的角逐竞争,在2014年,大学生市场里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98%[2],大学校园近乎人手一部手机。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推动了手机网游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通话,智能手机的出现已经将手机变成了一部小型的PC。由此也导致大学出现另类现象:部分学生上课时,手机几乎成了课本的替代品,上课可以不带课本,但不可以不带手机。

2手机社交软件APP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消极影响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而言,更多的是强调在互联网覆盖下的这一环境中,大学生如何正确地健康的使用网络,才能使自己免受潜在的威胁及损失。网络使用的硬件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手机作为网络承载的主要硬件主体,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着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随着手机使用人数不断扩大化、手机功能不断丰富化,部分大学生自身对于手机过度依赖已经超过了一定的度,直接威胁自身安全。

2.1对学业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学业的正常进行与否直接关系着未来的社会发展的进程。据2015年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整体游戏用户的规模达到37716万人,占网民总体的58.1%。其中手机网游用户已经由2010年的7817万人上涨到2014年的24823万人,增幅达到约2.2倍以上,并且在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及手机网游用户上网设备使用情况中,手机用户使用量多达86.8%。在手机游戏产品用户规模排行榜中,由腾讯公司的运营的游戏产品稳站前八席[3]。这些游戏产品都存在共有特点,则是共同依赖腾讯的一款社交软件——微信。手机网游与手机社交APP的捆绑,对运营商来说获利不小,但对于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却直接干扰着学业的正常进行。上课玩手机网游,朋友圈里互相比排名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

2.2对学生自身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

近年来,微信、陌陌等手机交友软件强大的交友功能虽得到不少年轻人的热捧,但这个网络“交友利器”却频频被不法分子利用,也暴露出不少大学生对网络社交软件过度信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出生在社会转型、社会飞速发展及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群体在行为上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自我意识强烈,由于其自主的行为特点,也赋予了其独特的情感特征。90后的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性差的特点[4]。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由于其独特的情感,外加涉世不深,往往使得其更加相信社交软件的绝对安全性,对网络聊天对象往往缺乏提防之心。不仅如此,事发之后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这就导致大学生这一群体极易成为诈骗的对象。

2.3大学生利用手机社交APP进行犯罪

所谓网络犯罪,通常我们指的是指违反国家规定,直接危害网络安全及网络正常秩序的各种犯罪行为[5]。与一般犯罪者不同,大学生利用网络犯罪,是建立在一定知识水平之上,相比一般犯罪更具有技术性及隐蔽性。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一边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无法免疫负面性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犯罪也呈现出更加智能化的趋势,他们改变传统“骗术”,利用各类社交软件实施犯罪,并利用“黑客”等手段,隐藏身份,逃避法律的制裁,最终也是难逃法律制裁,断送自身美好的前程。3正确对待和使用手机社交APP相比PC社交APP来说,手机社交APP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节省资费、时效性强、方便快捷、功能新颖多样等等。不仅如此,近年来各大运营商对手社交APP进行不断开发进化,APP不仅仅3爱的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受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知识、经验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的情感较成人更具感性与易变性,对启蒙阶段的儿童而言,爱的付出是教育核心所在。郭沫若先生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其中一个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没有情感,没有爱,教育便失去了真正的生命。《音乐之声》原名《真善美》,电影里的女主人公玛丽娅可以说是爱的化身。她热爱大自然,更爱身边的孩子。她到上校家的第一天便遭受了孩子们的恶作剧,但她并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用爱心宽容了孩子们的缺点和错误,化解了彼此的隔阂。玛丽娅的爱兼具母爱与友爱,体现了爱的广大。她自己动手把即将废弃的窗帘为孩子们做成了游戏服;在雷雨之夜,孩子们非常害怕,“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雷声呢?”玛丽娅幽默地开导他们说:“那是闪电和雷说话,雷在与闪电回应呢。”“如果有什么惹了我,让我不开心,我就会想一些美妙的事情。青青的草地,满天的星星,玫瑰花上的雨珠,小猫的胡须……”歌曲《我心爱的一切》也成为她消除孩子们紧张情绪的又一方法。大女儿莉莎跑出去与情人约会,玛丽娅帮她逃过了父亲的责罚,而当莉莎失恋的时候,玛丽娅又宽慰劝解。玛丽娅的真心换来了孩子们的谅解,得到了他们的喜爱,直至成为他们的妈妈。爱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能抹平心灵的重重障碍。成龙在评价《音乐之声》时说道:“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玛丽娅是一位成功的教育者,这不仅是因为她有音乐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火热的爱心。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与当代大投入、重视觉效果的影片相比,《音乐之声》显得很朴素,但它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的光辉与教学的智慧却处处启迪着我们。玛丽娅的教育是电影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在功利教育思潮泛滥的今天,《电影之声》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作者:吴泽鹏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本121班

参考文献:

[1]温立芳.世纪光影故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57.

[2](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

[3]郭沫若.文艺论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40.

[4](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5.

[5]魏楚豫编.一生中要看的50部电影[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