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7:24:07

网络安全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单机处理功能发展到面向内部局域网、全球互联网的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功能。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探讨了网络安全的现状及问题由来以及几种主要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扩大,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一、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Internet是开放的,而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仍将继续。在这样的斗争中,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建设者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然而,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

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部网络到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和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防火墙是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二)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例如,NT在进行合理的设置后可以达到C2级的安全性,但很少有人能够对NT本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合理的设置。虽然在这方面,可以通过静态扫描工具来检测系统是否进行了合理的设置,但是这些扫描工具基本上也只是基于一种缺省的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比较,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和专门的应用需求就很难判断设置的正确性。

(三)系统的后门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于考虑到的地方

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多数情况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堂而皇之经过防火墙而很难被察觉。比如说,众所周知的ASP源码问题,这个问题在IIS服务器4.0以前一直存在,它是IIS服务的设计者留下的一个后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浏览器从网络上方便地调出ASP程序的源码,从而可以收集系统信息,进而对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这类入侵行为,防火墙是无法发觉的,因为对于防火墙来说,该入侵行为的访问过程和正常的WEB访问是相似的,唯一区别是入侵访问在请求链接中多加了一个后缀。

(四)只要有程序,就可能存在BUG

甚至连安全工具本身也可能存在安全的漏洞。几乎每天都有新的BUG被发现和公布出来,程序设计者在修改已知的BUG的同时又可能使它产生了新的BUG。系统的BUG经常被黑客利用,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几乎无据可查。比如说现在很多程序都存在内存溢出的BUG,现有的安全工具对于利用这些BUG的攻击几乎无法防范。

(五)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安全问题出现

然而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它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总是反应太慢。当安全工具刚发现并努力更正某方面的安全问题时,其他的安全问题又出现了。因此,黑客总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安全工具不知道的手段进行攻击。

二、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安全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安全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

(一)认证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

(二)数据加密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1.私匙加密。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

2.公匙加密。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三)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设备,用于拒绝除了明确允许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不同于只会确定网络信息传输方向的简单路由器,而是在网络传输通过相关的访问站点时对其实施一整套访问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大多数防火墙都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网络不受恶意传输的攻击,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服务器技术,它们的安全级别依次升高,但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体系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安全兼顾网络连接能力。此外,现今良好的防火墙还采用了VPN、检视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全策略;而且防火墙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也不能与企业内部使用的其他安全机制(如访问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难免有所疏忽。

(四)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在校园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五)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VPN是目前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最新、最成功的技术课题之一,所谓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使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VPN有两种主流的机制,这两种机制为路由过滤技术和隧道技术。目前VPN主要采用了如下四项技术来保障安全: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术(KeyManagement)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其中几种流行的隧道技术分别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机制应能技术不同层次的安全服务,这些安全服务包括不同强度的源鉴别、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等。VPN也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按接入方式分成专线VPN和拨号VPN;按隧道协议可分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按发起方式可分成客户发起的和服务器发起的。

(六)其他网络安全技术

1.智能卡技术,智能卡技术和加密技术相近,其实智能卡就是密匙的一种媒体,由授权用户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与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字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智能卡技术一般与身份验证联合使用。

2.安全脆弱性扫描技术,它为能针对网络分析系统当前的设置和防御手段,指出系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漏洞,以改进系统对网络入侵的防御能力的一种安全技术。

3.网络数据存储、备份及容灾规划,它是当系统或设备不幸遇到灾难后就可以迅速地恢复数据,使整个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正常运行的一种安全技术方案。

4.IP盗用问题的解决。在路由器上捆绑IP和MAC地址。当某个IP通过路由器访问Internet时,路由器要检查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的MAC是否与路由器上的MAC地址表相符,如果相符就放行。否则不允许通过路由器,同时给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返回一个警告信息。

5.Web,Email,BBS的安全监测系统。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采取措施。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单机处理功能发展到面向内部局域网、全球互联网的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功能。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探讨了网络安全的现状及问题由来以及几种主要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扩大,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一、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Internet是开放的,而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仍将继续。在这样的斗争中,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建设者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然而,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

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部网络到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和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防火墙是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二)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例如,NT在进行合理的设置后可以达到C2级的安全性,但很少有人能够对NT本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合理的设置。虽然在这方面,可以通过静态扫描工具来检测系统是否进行了合理的设置,但是这些扫描工具基本上也只是基于一种缺省的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比较,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和专门的应用需求就很难判断设置的正确性。

(三)系统的后门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于考虑到的地方

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多数情况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堂而皇之经过防火墙而很难被察觉。比如说,众所周知的ASP源码问题,这个问题在IIS服务器4.0以前一直存在,它是IIS服务的设计者留下的一个后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浏览器从网络上方便地调出ASP程序的源码,从而可以收集系统信息,进而对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这类入侵行为,防火墙是无法发觉的,因为对于防火墙来说,该入侵行为的访问过程和正常的WEB访问是相似的,唯一区别是入侵访问在请求链接中多加了一个后缀。

(四)只要有程序,就可能存在BUG

甚至连安全工具本身也可能存在安全的漏洞。几乎每天都有新的BUG被发现和公布出来,程序设计者在修改已知的BUG的同时又可能使它产生了新的BUG。系统的BUG经常被黑客利用,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几乎无据可查。比如说现在很多程序都存在内存溢出的BUG,现有的安全工具对于利用这些BUG的攻击几乎无法防范。

(五)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安全问题出现

然而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它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总是反应太慢。当安全工具刚发现并努力更正某方面的安全问题时,其他的安全问题又出现了。因此,黑客总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安全工具不知道的手段进行攻击。

二、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安全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安全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

(一)认证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

(二)数据加密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1.私匙加密。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

2.公匙加密。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三)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设备,用于拒绝除了明确允许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不同于只会确定网络信息传输方向的简单路由器,而是在网络传输通过相关的访问站点时对其实施一整套访问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大多数防火墙都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网络不受恶意传输的攻击,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服务器技术,它们的安全级别依次升高,但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体系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安全兼顾网络连接能力。此外,现今良好的防火墙还采用了VPN、检视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全策略;而且防火墙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也不能与企业内部使用的其他安全机制(如访问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难免有所疏忽。

(四)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在校园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五)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VPN是目前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最新、最成功的技术课题之一,所谓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使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VPN有两种主流的机制,这两种机制为路由过滤技术和隧道技术。目前VPN主要采用了如下四项技术来保障安全: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术(KeyManagement)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其中几种流行的隧道技术分别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机制应能技术不同层次的安全服务,这些安全服务包括不同强度的源鉴别、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等。VPN也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按接入方式分成专线VPN和拨号VPN;按隧道协议可分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按发起方式可分成客户发起的和服务器发起的。

(六)其他网络安全技术

1.智能卡技术,智能卡技术和加密技术相近,其实智能卡就是密匙的一种媒体,由授权用户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与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字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智能卡技术一般与身份验证联合使用。

2.安全脆弱性扫描技术,它为能针对网络分析系统当前的设置和防御手段,指出系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漏洞,以改进系统对网络入侵的防御能力的一种安全技术。

3.网络数据存储、备份及容灾规划,它是当系统或设备不幸遇到灾难后就可以迅速地恢复数据,使整个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正常运行的一种安全技术方案。

4.IP盗用问题的解决。在路由器上捆绑IP和MAC地址。当某个IP通过路由器访问Internet时,路由器要检查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的MAC是否与路由器上的MAC地址表相符,如果相符就放行。否则不允许通过路由器,同时给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返回一个警告信息。

5.Web,Email,BBS的安全监测系统。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采取措施。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3

一般来说只要你的论文格式、论文撰写事项符合期刊要求等,那么论文还是很好发表的,同时对于你晋升来说也是一个值得要关注的方面。对于网络方面的论文来说奥注意的事项有:

1、网络安全论文的期刊选择

由于当前网络科技发达,在网上有很多这些方面的期刊,但是大家还要对当前的期刊要求、论文的内容上的查找都要与自己的专业和期刊征收事项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等等。在这里为大家推荐本不错的期刊:《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与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与追踪技术应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与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所设置的栏目有:焦点论坛、产业市场、技术应用、咨询服务、特别报道、权威论坛、网络安全、通信安全、应用安全、物理安全、安全管理、加密技术、安全支付、访问控制、灾难存储、取证技术等等。

2、网络安全论文撰写要求

1)标题又称题目或题名。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2)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字数不可太多,一般论文摘要在150—300字数。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防火墙

1网络安全及其现状

1.1网络安全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1.2网络安全的现状

目前欧州各国的小型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20亿欧元,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势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造成的网络大塞车,去年就给企业造成了550亿美元的损失。而包括从身份窃贼到间谍在内的其他网络危险造成的损失则很难量化,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2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安全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安全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

2.1认证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列举几种如下:

2.1.1身份认证

当系统的用户要访问系统资源时要求确认是否是合法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证。常采用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易方法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识别。

2.1.2报文认证

主要是通信双方对通信的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报文由确认的发送方产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受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改过。

2.1.3访问授权

主要是确认用户对某资源的访问权限。

2.1.4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一种使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方法,其安全性和有用性主要取决于用户私匙的保护和安全的哈希函数。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加密技术的,可用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混合加密算法来实现。

2.2数据加密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2.2.1私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件中实现。

2.2.2公匙加密

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2.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设备,用于拒绝除了明确允许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不同于只会确定网络信息传输方向的简单路由器,而是在网络传输通过相关的访问站点时对其实施一整套访问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大多数防火墙都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网络不受恶意传输的攻击,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服务器技术,它们的安全级别依次升高,但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体系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安全兼顾网络连接能力。此外,现今良好的防火墙还采用了VPN、检视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全策略;而且防火墙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也不能与企业内部使用的其他安全机制(如访问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难免有所疏忽。

2.4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相应入侵。随着时代的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将朝着三个方向发展:分布式入侵检测、智能化入侵检测和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

入侵检测系统(InstusionDetectionSystem,简称IDS)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其主要功能是检测,除此之外还有检测部分阻止不了的入侵;检测入侵的前兆,从而加以处理,如阻止、封闭等;入侵事件的归档,从而提供法律依据;网络遭受威胁程度的评估和入侵事件的恢复等功能。.5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VPN是目前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最新、最成功的技术课题之一,所谓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使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VPN有两种主流的机制,这两种机制为路由过滤技术和隧道技术。目前VPN主要采用了如下四项技术来保障安全: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术(KeyManagement)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其中几种流行的隧道技术分别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机制应能技术不同层次的安全服务,这些安全服务包括不同强度的源鉴别、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等。VPN也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按接入方式分成专线VPN和拨号VPN;按隧道协议可分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按发起方式可分成客户发起的和服务器发起的。

2.6其他网络安全技术

(1)智能卡技术,智能卡技术和加密技术相近,其实智能卡就是密匙的一种媒体,由授权用户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与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字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智能卡技术一般与身份验证联合使用。

(2)安全脆弱性扫描技术,它为能针对网络分析系统当前的设置和防御手段,指出系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漏洞,以改进系统对网络入侵的防御能力的一种安全技术。

(3)网络数据存储、备份及容灾规划,它是当系统或设备不幸遇到灾难后就可以迅速地恢复数据,使整个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正常运行的一种安全技术方案。

其他网络安全技术还有我们较熟悉的各种网络防杀病毒技术等等。

3网络安全问题的由来

网络设计之初仅考虑到信息交流的便利和开放,而对于保障信息安全方面的规划则非常有限,这样,伴随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循环递升,原来网络固有优越性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变成信息的安全性隐患之便利桥梁。网络安全已变成越来越棘手的问题,只要是接入到因特网中的主机都有可能被攻击或入侵了,而遭受安全问题的困扰。

目前所运用的TCP/IP协议在设计时,对安全问题的忽视造成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而所有的应用安全协议都架设在TCP/IP之上,TCP/IP协议本身的安全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上层应用的安全。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还是近10年的事,而操作系统的产生和应用要远早于此,故而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的不完善性也造成安全漏洞;在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方面,即使再完美的体系结构,也可能一个小小的编程缺陷,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安全体系中的各种构件间缺乏紧密的通信和合作,容易导致整个系统被各个击破。

4网络安全问题对策的思考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社会工程,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可从下面4个方面着手。

网络安全的保障从技术角度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准备。网络安全的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快速更新的领域,况且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方面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都意味着技术上的“持久战”,也意味着人们对于网络安全领域的投资是长期的行为。其次,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在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稀缺、人才流失,尤其是拔尖人才,同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还有较大缺欠。最后,在具体完成网络安全保障的需求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要求(如性价比等),需要多种技术的合理综合运用。

网络安全的保障从管理角度看。考察一个内部网是否安全,不仅要看其技术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看对该网络所采取的综合措施,不光看重物理的防范因素,更要看重人员的素质等“软”因素,这主要是重在管理,“安全源于管理,向管理要安全”。再好的技术、设备,而没有高质量的管理,也只是一堆废铁。

网络安全的保障从组织体系角度看。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的责任。建立科学的认证认可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组织体系,和认证认可各级结构,保证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产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

最后,在尽快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的文明道德水准,倡导健康的“网络道德”,增强每个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千里,陈光英.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高永强,郭世泽.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大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防火墙

1网络安全及其现状

1.1网络安全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1.2网络安全的现状

目前欧州各国的小型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20亿欧元,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势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造成的网络大塞车,去年就给企业造成了550亿美元的损失。而包括从身份窃贼到间谍在内的其他网络危险造成的损失则很难量化,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2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安全是网络赖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安全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

2.1认证

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列举几种如下:

2.1.1身份认证

当系统的用户要访问系统资源时要求确认是否是合法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证。常采用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易方法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识别。

2.1.2报文认证

主要是通信双方对通信的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报文由确认的发送方产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受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改过。

2.1.3访问授权

主要是确认用户对某资源的访问权限。

2.1.4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一种使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方法,其安全性和有用性主要取决于用户私匙的保护和安全的哈希函数。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加密技术的,可用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混合加密算法来实现。

2.2数据加密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2.2.1私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和平共处送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件中实现。

2.2.2公匙加密

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2.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访问控制设备,用于拒绝除了明确允许通过之外的所有通信数据,它不同于只会确定网络信息传输方向的简单路由器,而是在网络传输通过相关的访问站点时对其实施一整套访问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大多数防火墙都采用几种功能相结合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网络不受恶意传输的攻击,其中最流行的技术有静态分组过滤、动态分组过滤、状态过滤和服务器技术,它们的安全级别依次升高,但具体实践中既要考虑体系的性价比,又要考虑安全兼顾网络连接能力。此外,现今良好的防火墙还采用了VPN、检视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全策略;而且防火墙只实现了粗粒度的访问控制,也不能与企业内部使用的其他安全机制(如访问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难免有所疏忽。

2.4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相应入侵。随着时代的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将朝着三个方向发展:分布式入侵检测、智能化入侵检测和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

入侵检测系统(InstusionDetectionSystem,简称IDS)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其主要功能是检测,除此之外还有检测部分阻止不了的入侵;检测入侵的前兆,从而加以处理,如阻止、封闭等;入侵事件的归档,从而提供法律依据;网络遭受威胁程度的评估和入侵事件的恢复等功能。

2.5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VPN是目前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最新、最成功的技术课题之一,所谓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使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VPN有两种主流的机制,这两种机制为路由过滤技术和隧道技术。目前VPN主要采用了如下四项技术来保障安全: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术(KeyManagement)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其中几种流行的隧道技术分别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机制应能技术不同层次的安全服务,这些安全服务包括不同强度的源鉴别、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等。VPN也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按接入方式分成专线VPN和拨号VPN;按隧道协议可分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按发起方式可分成客户发起的和服务器发起的。

2.6其他网络安全技术

(1)智能卡技术,智能卡技术和加密技术相近,其实智能卡就是密匙的一种媒体,由授权用户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与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字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智能卡技术一般与身份验证联合使用。

(2)安全脆弱性扫描技术,它为能针对网络分析系统当前的设置和防御手段,指出系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漏洞,以改进系统对网络入侵的防御能力的一种安全技术。

(3)网络数据存储、备份及容灾规划,它是当系统或设备不幸遇到灾难后就可以迅速地恢复数据,使整个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正常运行的一种安全技术方案。

其他网络安全技术还有我们较熟悉的各种网络防杀病毒技术等等。

3网络安全问题的由来

网络设计之初仅考虑到信息交流的便利和开放,而对于保障信息安全方面的规划则非常有限,这样,伴随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循环递升,原来网络固有优越性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变成信息的安全性隐患之便利桥梁。网络安全已变成越来越棘手的问题,只要是接入到因特网中的主机都有可能被攻击或入侵了,而遭受安全问题的困扰。

目前所运用的TCP/IP协议在设计时,对安全问题的忽视造成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而所有的应用安全协议都架设在TCP/IP之上,TCP/IP协议本身的安全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上层应用的安全。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还是近10年的事,而操作系统的产生和应用要远早于此,故而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的不完善性也造成安全漏洞;在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方面,即使再完美的体系结构,也可能一个小小的编程缺陷,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安全体系中的各种构件间缺乏紧密的通信和合作,容易导致整个系统被各个击破。

4网络安全问题对策的思考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社会工程,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可从下面4个方面着手。

网络安全的保障从技术角度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准备。网络安全的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快速更新的领域,况且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方面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都意味着技术上的“持久战”,也意味着人们对于网络安全领域的投资是长期的行为。其次,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在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稀缺、人才流失,尤其是拔尖人才,同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还有较大缺欠。最后,在具体完成网络安全保障的需求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要求(如性价比等),需要多种技术的合理综合运用。

网络安全的保障从管理角度看。考察一个内部网是否安全,不仅要看其技术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看对该网络所采取的综合措施,不光看重物理的防范因素,更要看重人员的素质等“软”因素,这主要是重在管理,“安全源于管理,向管理要安全”。再好的技术、设备,而没有高质量的管理,也只是一堆废铁。

网络安全的保障从组织体系角度看。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的责任。建立科学的认证认可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的组织体系,和认证认可各级结构,保证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产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

最后,在尽快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的文明道德水准,倡导健康的“网络道德”,增强每个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千里,陈光英.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高永强,郭世泽.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大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6

网络安全通信是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立多级安全网络通信模型是实现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互联的重要保障。当前,虽然正对多级安全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不能够满足多级安全网络通信的实际需求,存在着灵活性较差、客体信息聚合推导泄密、传输信息泄密干扰等问题。因此,实现多级安全网络信息系统间的安全互联互通的关键是支持具有多级安全属性的网络通信安全机制。

二、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安全标记是强制访问控制实施的基础。实现安全标记与课堂之间的绑定是多级安全网络中实现数据安全共享的关键。实现安全标记与客体的绑定包括信息客体、进程等,当前的安全标记与客体的绑定并不能够满足多级安全控制的需要,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数据树统一化描述的安全标志与课堂的绑定方式,从而实现了绑定的统一性,确保了安全标记的安全性,为实施更为细粒度的访问控制提供了保障。

三、信息客体聚合推导控制方法

多级安全网络中存在着客体信息聚合导致了信息泄密问题。需要对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多级安全网络信息课堂聚合推导控制方法实现对多级安全网络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通过对关联客体与相似客体的角度研究了客体聚合推导控制。信息客体聚合推导控制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属性关联的客体聚合信息级别推演方法,另一方面是基于聚类分析的客体聚合信息级别推演方法。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多级安全网络防护基本原则的改变,对多级安全网络中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或者消除泄密的风险。

四、通信协议簇设计

通信的基础就是协议,只有通过安全协议才能够实现安全互联。在多级安全网络中,存在着通信关系比较复杂的现象,其灵活性较差。尤其是在实现了信息系统互联之后,容易引起攻击者兴趣的往往是具有了一定安全级别的信息。在对多级安全网络的特点进行分析了基础上,对多级安全网络的通信协议簇进行了设计,产生了MLN-SCP,这种通信协议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级安全通道建立协议ML-STEP,主要的作用是建立多级安全通道,对通道的秘钥材料进行协商,从而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是多级安全网络传输协议MLN-STP,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安全通道模式与UDP封装通道模式实现数据的安全封装与安全标记的携带,对通道内数据传输的安全进行保障。通信协议簇MLN-SCP更加适合与多级安全网络信息系统之间的安全互联。

五、总结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由于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信息容易受到来自黑客窃取、计算机系统容易受恶意软件攻击,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与保密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详细阐述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进而提出几种常用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为目的而连接起来的,在协议控制下,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若干台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便于终端和计算机之间或者若干台计算机之间数据流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系统的集合,这些计算机系统应当具有独立自治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资源的共享,而用户本身无需考虑自己以及所用资源在网络中的位置。资源共享包括硬件共享、软件共享和数据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种种的方便同时,我们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尽管我们广泛地使用各种复杂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通道控制机制,但是,仍然有很多黑客的非法入侵,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何解决各种来自网络上的安全威胁,怎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进行分析,总结出对威胁网络安全的几种典型表现形式,从而归纳出常用的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

由于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种种攻击。

(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网络滥用。

信息泄露:信息泄露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他是指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常见的,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犯、物理侵入、病毒、木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

完整性破坏:可以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来等方式实现。

拒绝服务攻击: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的访问却被非法的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

网络滥用:合法的用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

(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窃听、重传、伪造、篡改、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否认、电子欺骗、非授权访问、传播病毒。

窃听: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的手段获得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的泄密。

重传: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篡改: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的破坏作用最大。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行为否认:通讯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电子欺骗: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来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

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

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在当今网络化的世界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方便了人们使用的同时,也使得网络很容易遭受到攻击,而攻击的后果是严重的,诸如数据被人窃取、服务器不能提供服务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推动了物理措施、防火墙、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病毒的防护等各种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蓬勃发展。物理措施:比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等措施。

防火墙: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

数据加密: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

病毒的防护:在企业培养集体防毒意识,部署统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时地应对病毒的入侵。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几年来,都是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等等。

目前市场普遍被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有: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黑客跟踪技术。但是,有了安全技术还是远远不够,许多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与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有关,所以,我们要有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机制(比如: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信息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公正机制等)就可以使网络安全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越来越受重视了。虽然现在用于网络安全防护的产品有很多,但是黑客他们仍然无孔不入,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本原因是网络自身的安全隐患无法根除,这就使得黑客进行入侵有机可乘。尽管如此,随着网络安全技术日趋完善,降低黑客入侵的可能性,使网络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如何把握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又能使信息安全得到保证,这将是我们培养新一代网络管理人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民、徐跃进,网络安全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许治坤、王伟、郭添森、杨冀龙,网络渗透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11.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8

气象网络,简而言之,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气象领域,使气象信息网络化,信息化,方便人们的使用。目前,气象网络按照不同的安全等级划分成三种网络结构形式:(1)内部局域网(含机要内网),此网要求安全等级极高,各个部门的计算机均在此网上;(2)通过数字专线与相关政府职能机构构成的政务专网,通过不同授权等级共享各级数据资源;(3)公众互联网,通过电信宽带接入气象网站,供广大用户浏览。现代社会气象信息的大量应用,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然而与此同时,网络的应用也给气象信息安全带来了大量的潜在隐患,因此,加强气象网络的安全性就非常有必要。

(一)气象技术的保障需求。当前,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气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网络安全早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普遍升温,世界各个地方都面临着干旱、洪涝、雨雪、台风等自然灾害,气象技术的观测、预报功能是人们预防自然灾害最有利的工具,而病毒、非法侵入系统等不法行为肯定会影响到气象技术的发挥,因此,保障气象网络安全是必需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的安全技术,必须针对气象网络的应用情况,采用综合的策略,从物理环境、网络和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边界、计算机系统和应用、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构筑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

(二)气象网站的安全需要。全国各级气象网站是公众了解气象政务、天气预报等信息的重要媒体,通过这一媒介,人们可以根据未来的气象资料,预先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当前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因素的波动都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人们从气象网站中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互联网的安全性较低,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有意或无意的黑客攻击或者病毒传播。

二、气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其实影响气象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象网络管理缺陷。由于全国各级气象网络系统在管理制度上普遍存在缺陷,有些基层站没有专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再加上某些基层气象职工计算机水平较低,机房设备较差,对气象网络的安全极为不利。其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

(1)人为的非法操作。在某些基层气象站闲杂人员擅自进入机房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人随意使用外来光磁盘。由于制度不到位,防范意识差,随意的光盘、磁盘放入,有意无意将黑客装入,给计算机网络埋下不安全隐患。

(2)管理制度不完善。本应由管理员操作的部分管理工作,擅自交由其他非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甚至告诉密码,致使其他人可以任意进行各种操作,随意打开数据库,造成有意无意的数据丢失,有的甚至在与Internet连接的情况下,将数据库暴露,为黑客入侵创造条件;有的人将密码随意泄露给别人。

(3)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职。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不到位,玩忽职守,在Internet上乱发信息,为修改文件破坏了硬件,对“垃圾文件”不及时清除,造成数据库不完整,资料不准确。

(二)病毒侵入。目前,气象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病毒的侵入。当前网络中,各种各样的病毒已经不计其数,并且日有更新,每一个网络随时都有被攻击的可能。计算机网络病毒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本身的各种安全漏洞和隐患,并对搭建的气象网关防护体系见缝插针,借助多种安全产品在安装、配置、更新、管理过程中的时间差,发起攻击;有时黑客会有意释放病毒来破坏数据,而大部分病毒是在不经意之间被扩散出去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了已感染病毒的电子邮件附件或下载了带有病毒的文件,也会让气象网络染上病毒。

三、解决对策

(一)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面对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一方面要采用技术方面的策略外,另一方面还应重视管理方面的安全,注重安全管理制度的加强。针对安全管理的复杂度,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安全政策,切实管理和实施这些政策。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其次,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有明确、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再次,责权明确,加强安全审计,详细记录网络各种访问行为,进而从中发现非法的活动。

(2)构建安全管理平台。从技术上组成气象安全管理子网,安装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软件,如病毒软件管理系统,网络设备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统管理软件。定期对安全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核实,对于气象网络结构的变化,应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适时修改安全策略。

(二)防范各种非法软件攻击和入侵。网络的存在必然会带来病毒攻击和入侵发生。病毒的攻击,一方面来自外部,由于应用系统本身的缺陷,防火墙或路由器的错误配置,导致非法攻击轻而易举的进入网络,造成气象业务中断,数据的窃取和篡改等;另一方面的攻击来自于内部,内部员工的无意或者恶意的攻击,也会给网络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

目前利用防火墙虽然可以阻止各种不安全访问,降低安全风险,但防火墙不是万无一失的,因此,作为防火墙的必要补充的入侵检测系统(IDS),是第二道安全闸门,在全国各级气象网络的关键节点配置IDS,可监视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从中发现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监控用户的行为,对所有的访问跟踪,形成日志,为系统的恢复和追查攻击提供基本数据。在各级建立IDS可以实时对关键服务器和数据进行监控,对入侵行为,违规操作进行预警与响应,并通过与防火墙联动有效阻止来自内部和透过防火墙的攻击行为。

(三)病毒防护策略。对于网络病毒的防范是气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气象网络的覆盖面广,病毒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加之传统的单机杀毒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急需一个完善的病毒防护体系,负责病毒软件的自动分发、自动升级、集中配置和管理、统一事件和告警处理、保证整个网络内病毒防护体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主要的防范措施是建设覆盖全国各级气象信息网络病毒防护体系,实现全网的统一升级、查杀、管理,防止病毒的交叉感染。包括网关级病毒防护,针对通过Internet出口的流量,进行病毒扫描,对邮件、Web浏览、FTP下载进行病毒过滤,服务器病毒防护,桌面病毒防护,对所有客户端防病毒软件进行统一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等,《地理信息系统与MapInfo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

[2]黄翠仙,厦门市气象局网络的VLAN设计[J].广西气象.2005(1).

[3]邬伦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9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安全作出不同的解释。一般意义上,网络安全是指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两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控制安全则指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授权和访问控制。

当今社会,通信网络的普及和演进让人们改变了信息沟通的方式,通信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载体,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与多种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危险--一旦通信网络出现安全事故,就有可能使成千上万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带来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无法预料的损失。

2通信网络安全现状

互联网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特征使人类所憧憬的信息共享、开放、灵活和快速等需求得到满足。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然而,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上述特性,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固有的开放性、易损性等特点使其受攻击不可避免。

计算机病毒的层出不穷及其大范围的恶意传播,对当今日愈发展的社会网络通信安全产生威胁。

现在企业单位各部门信息传输的的物理媒介,大部分是依靠普通通信线路来完成的,虽然也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和技术,但还是容易被窃取。

通信系统大量使用的是商用软件,由于商用软件的源代码,源程序完全或部分公开化,使得这些软件存在安全问题。

3通信网络安全分析

针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固有的开放性等特点,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和技术水平,将固有条件下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术不熟练,违反安全保密规定和操作规程,如果明密界限不清,密件明发,长期重复使用一种密钥,将导致密码被破译,如果下发口令及密码后没有及时收回,致使在口令和密码到期后仍能通过其进入网络系统,将造成系统管理的混乱和漏洞。为防止以上所列情况的发生,在网络管理和使用中,要大力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

软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方便管理,部分软硬件系统在设计时留有远程终端的登录控制通道,同时在软件设计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或是未发现的漏洞(bug),加上商用软件源程序完全或部分公开化,使得在使用通信网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安全等级鉴别和防护措施,攻击者可以利用上述软硬件的漏洞直接侵入网络系统,破坏或窃取通信信息。

传输信道上的安全隐患。如果传输信道没有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那么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将会向外产生电磁辐射,从而使得某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专门设备接收窃取机密信息。

另外,在通信网建设和管理上,目前还普遍存在着计划性差。审批不严格,标准不统一,建设质量低,维护管理差,网络效率不高,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通信网络安全维护措施及技术

当前通信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把网络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于是,保护通信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不受偶然或恶意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就成为通信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对非法入侵的监测、防伪、审查和追踪,从通信线路的建立到进行信息传输我们可以运用到以下防卫措施:“身份鉴别”可以通过用户口令和密码等鉴别方式达到网络系统权限分级,权限受限用户在连接过程中就会被终止或是部分访问地址被屏蔽,从而达到网络分级机制的效果;“网络授权”通过向终端发放访问许可证书防止非授权用户访问网络和网络资源;“数据保护”利用数据加密后的数据包发送与访问的指向性,即便被截获也会由于在不同协议层中加入了不同的加密机制,将密码变得几乎不可破解;“收发确认”用发送确认信息的方式表示对发送数据和收方接收数据的承认,以避免不承认发送过的数据和不承认接受过数据等而引起的争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般是通过数据检查核对的方式达成的,数据检查核对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边发送接收边核对检查,一种是接收完后进行核对检查;“业务流分析保护”阻止垃圾信息大量出现造成的拥塞,同时也使得恶意的网络终端无法从网络业务流的分析中获得有关用户的信息。

为了实现实现上述的种种安全措施,必须有技术做保证,采用多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对外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鉴别,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网络的攻击,但它对内部网络的一些非法活动的监控不够完善,IDS(入侵检测系统)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它积极主动地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网络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作用就是防止公用或私有化信息在网络上被拦截和窃取,是网络安全的核心。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对公网中传输的IP包进行加密和封装实现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提供基于身份的认证,在各种认证机制中可选择使用。通过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及可控性等功能特性。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通过一个公用网(一般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它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业务伙伴等跟公司的内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在该网中的主机将不会觉察到公共网络的存在,仿佛所有的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之中。

漏洞扫描技术。面对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结束语

目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大部分技术是存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功能的要求愈加苛刻,这就决定了通信网络安全维护是一个长远持久的课题。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保证网络安全维护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咏梅.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中国科技信息,2006.

[2]杨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计算机与网络,2008

[3]冯苗苗.网络安全技术的探讨.科技信息,2008.

[4]姜滨,于湛.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甘肃科技,2006.

[5]艾抗,李建华,唐华.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

[6]罗绵辉,郭鑫.通信网络安全的分层及关键技术.信息技术,2007.

[7]姜春祥.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是关键.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科研管理,加强了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介绍了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具体类型及原因,为保证科研网络信息的安全,提出了加强网络风险防范、防止科研信息被泄露、修改或非法窃取的相应控制措施。

论文关键词:科研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控制策略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潮流。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在提供信息和检索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科研信息一旦泄露,会给科研项目的实施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修改和非法窃取已成为科研单位普及与应用网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掌握和控制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是十分必要的。

2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

2.1概念

科研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科研数据的完整性,即科研数据不发生损坏或丢失,具有完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故意冒充、窃取和损坏数据。

2.2意义

根据信息安全自身的特点以及科研的实际情况。

网络信息安全在科研单位的实施应该以信息安全技术做支撑,通过流程、审查和教育等的全面协同机制,形成一个适合科研管理的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并依靠其自身的持续改进能力,始终同步支持科研项目发展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

3科研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

3.1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

科研网络的信息化,由于覆盖面大、使用人员多以及涉密资料、信息系统管理存在漏洞.有关人员缺乏保密意识,往往不能保证工作文稿、科研资料、学术论文等在网络上安全、正确、实时的传输和管理。

3.2外部威胁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也面临着遭遇各种攻击的风险。各种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致使网络性能下降,同时黑客也经常利用网络攻击服务器,窃取、破坏一些重要的信息,给网络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失。

4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策略

4.1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

4.1.1制定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是科研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准则,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也要以此为基础。

4.1.2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组织这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组织保障,也是网络信息安全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就不能保证信息安全按计划推进。

4.1.3加强网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坚持“谁公开、谁负责、谁审查”的原则,落实保密审查责任制,规范各科室、部门分工负责的保密审查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保密审查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

4.2开展充分的信息安全教育

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一个科研单位信息安全体系是否能够最终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教育,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保证信息安全实施的成效。

科研单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内部的舆论宣传手段,如观看警示教育片、保密知识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保密专项检查等,并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4.3选择合适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作为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起到基石的作用。

4.3.1设置密码保护设置密码的作用就是安全保护,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免遭窃取、泄露、破坏和修改等,常采用数据备份、访问控制、存取控制、用户识别、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

4.3.2设置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能强化安全策略,限制暴露用户点,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屏障,防止网络上的病毒、资源盗用等传播到网络内部,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

4.3.3病毒防范和堵住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为了防止感染和传播病毒,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使用有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同时任何操作系统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问题,只要计算机接人网络,它就有可能受到被攻击的威胁,还必须完成一个给系统“打补丁”的工作,修补程序中的漏洞,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防止病毒的攻击。

4.3.4使用入侵检测技术人侵检测系统能够主动检查网络的易受攻击点和安全漏洞。并且通常能够先于人工探测到危险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动态安全检测防护技术,对防范网络恶意攻击及误操作提供了主动的实时保护。

4.4加强涉密网络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在外网上处理、存储、传输涉及科研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严禁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内外网上交叉使用,严格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涉密计算机定点维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