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企业自主技术资本综述

时间:2022-04-18 08:14:00

新兴产业企业自主技术资本综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指以互联网、云计算为技术基础的一些新兴平台。它将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尽管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没有完全摆脱起步晚、转化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的现状。因此,未来的发展思路需要体现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充分认识自主技术资本投入的紧迫性。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技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现在的发展态势看,如果不能迅速、有效地为自主技术已有很好基础的本土企业创造市场,使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速从自主技术资本投入的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华为、中兴等优秀企业就会被跨国企业挤垮。二是坚决避免丧失自主技术资本投入的有利时机。由于存在一系列的障碍,要在短时间内使企业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技术资本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真正解决自主技术资本“开大花,不结大果”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支持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自主技术创新企业,才是推动自主技术资本最现实的选择,才有可能避免错过自主技术资本投入的最佳时机。三是自主技术资本投入是必要的、可行的。在高技术领域,自主技术资本投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可行的。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一个研发团队的长期稳定,就可以实现原始性创新。中国企业在自主核心技术方面,完全能够通过创新取得突破。

一、自主技术资本积累一一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一)案例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公司。华为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O10年年底公司共拥有来自15O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万名员工,在全球建立了14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OO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O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华为在国外斯德哥尔摩、达拉斯及硅谷、班加罗尔、莫斯科设立了5个研究所;在国内除了深圳总部以外,还建立了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杭州、成都和武汉7个研究所,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研发系统普遍实施CMM管理,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等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二)案例分析

1.自主技术资本积累的大胆尝试——C&C08机研发从创立华为之初,任正非就主张自主技术研发为主。他时刻提醒华为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就是华为的生命。因此,华为把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去赢得超过1O%的制造业利润率,逐渐取得领先技术并扩大了利润空间。2O世纪90年代初,华为通过香港HAX交换机获得了原始资本积累。在商阶段,华为曾不断对国外交换机技术进行研究。1992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利润上千万元。当时华为面对的市场环境是巨大的需求和有限的供给,而扩大供给的壁垒就是技术。任正非毅然决定在通信设备核心技术方面大胆尝试:投资亿元研制C&C08机。1993年,华为终于推出了2000f-j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C&C08机。这标志着华为拥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企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功研制C&C08机后,华为获得大量的订单。在随后的北京通信展览会上,华为凭借C&CO8机将国内同类厂商远远地抛到身后。初战告捷的意义不仅仅是华为自己的成功,更宣告了国产设备可以取代昂贵的进口设备。华为开始从超速的无序发展,走向规模化的有序发展,综合能力大大增强。

2.自主技术资本积累的坚强后盾——IPD机制实施华为最初的研发体系的最大特征是压强性,这与华为成立之初的规模小、组织灵活的特点紧密相关。压强性的同时表现为研发的盲目性。1993年,华为推出2000门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C&CO8机,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直接导致6000万元至1亿元的损失。在缺乏研发经验、人均开发效率低的情况下,采取人力密集型的研发体系是华为的必经阶段。但随着华为的发展,这种严重浪费资源的研发体系面临着变革。IPD系统实施前,华为的研发系统已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首先是产品与技术的重合开发,最终导致实用产品推迟下线;其次是评审和决策的主观判断没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造成产品无法一步到位。2000年,华为支付IBM数千万美元的咨询费以实施lPD系统。实施后,在产品研发前就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投资组合管理,主要是为了确认产品的市场机会和可能的竞争力;二是用户分析,主要是确定用户群,分析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以及渠道设计:三是从企业内部角度考虑,进行最终研发计划确认,并且在跨部门团队认可的情况下,以一种合同的方式固化下来。IPD系统使华为由高成本粗放式研发转向IPD机制分散流程式研发体系。fPD系统实施后,华为一3CoM可以把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5O%,产品的不稳定性降低2/3,同时还削减了研发资源。

3.自主技术资本积累的有力保障——知识产权保护2003年1月24日,思科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科)宣布对华为及其子公司就华为非法侵犯思科知识产权提起法律诉讼。在思科向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的起诉书中,思科指控华为在四方面侵犯其知识产权:盗用IoS源代码、盗用思科技术文件、盗用命令行接口、侵犯专利权。面对国际巨头的发难,华为公司于当日发表声明强调:华为及其子公司一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并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紧接着华为停止在美国市场出售和经销这些产品,并宣称其将开发其他不涉嫌思科指控的新产品。对于思科用诉讼手段来巩固市场地位的做法,华为将坚决、积极地应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04年7月28日,华为公司、思科公司、3COM公司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终止诉讼的申请,法院据此签发法令,终止思科公司对华为公司的诉讼。华为与思科的诉讼案让华为完善了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华为对专利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注册本身,而是深刻体会到,专利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当然,“思科之诉”并没有阻挡华为向美国的“冲刺”。就在思科提起诉讼之后的两个月,2003年3月2O日,华为公司与美国3CoM公司联合宣布,双方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共同经营数据通信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合资公司由华为控股,华为以中低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业务及相关资产出资,3CoM公司则以现金和其中国市场业务注入新公司。双方对合资前景充满信心。

3CoM与华为双方均认为:多赢的合作,将为合作双方、广大客户、分销商及其他合作伙伴带来广泛价值,对数据通信行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合作将有助于华为更快速、更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并使3COM公司立即进入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降低各自市场拓展的成本。华为与思科的诉讼案结束后,华为更加注重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专利使用,并对涉及专利的内容管理体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华为研发过程更向国际化靠拢,专利管理更加系统化。而针对研发流程中如何帮助员工取得专利,华为专门为员工编发了《国内专利申请流程》等资料,下发了《专利申请加快处理需求管理规定》等文件。各研发部门的专利人员手把手地培训一线研发人员关注直至取得、维护专利。

二、启示

1、技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要素,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产业更替的驱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撑才能得以飞速发展。现代经济的价值正逐步向服务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转变,同时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这种直接建立在技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与传统的产业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从对有形的、物质的资源的依赖转向对无形的、智力资源的依赖,技术、知识和信息等智力资源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物质资本的重要性下降,技术研发设计而非生产成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高技术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由于技术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的知识产权也呈现出商品化的特点,专利成为企业的重要产品和利润来源,并且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创造和经营的企业。

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识产权的问题,而且还要注意如何防过市场使要素资本得以优化配置,形首先,应把知识产权的保护作为止知识产权被侵犯,应将知识产权管成各类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和基本国策,简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处理体系的建立纳入技术资本投入范畴流动的态势,这就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理程序,为知识产权所有人维护权益中,包括对企业名称、商标、专利技术、在较短的时间、以较低成本实现跨越提供便利,在法律法规上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版权等方面的管理。式规模扩张创造了较好的机遇。技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企业。

3,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性新兴资本的投入和增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个人的创新成果和经济利益,明确专产业发展过程中更是充分发挥了推进器和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利益分配,明确专从欧美国家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催化剂的作用有效地促进技术转化和利发明人的报酬和技术人股的规则,模式发展的基本经验来看,依靠资本技术扩散,从而促进建立以战略性新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他人知识成果、尊的原始积累来滚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兴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加快重他人创造的氛围。其次,企业在加强业,不仅速度慢,而且贻误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