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

时间:2022-09-18 10:03:13

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气象部门是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技术的推进以及中国气象局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应用。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得到长足发展,农业气象以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基本机构开展,已成为气象事业基本业务。服务对象是各级常政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人工增雨等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每年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现行的农业气象工作的方法、途径也应与日俱增,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得到提升,农业气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业务有待提高。预报准确率、预报时效、精细化程度和预警能力及应急相应能力直接关系着农业气象的水平,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提供的常规农业气象服务,特别是单一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要。对各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报及评估能力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提高农业基础业务是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的根本。

2.仪器陈旧、监测和试验研究十分薄弱。我国目前的农业气象工作中,掌握大量的长期气候资料已不成问题,但同步的农业生态环境观测资料却十分缺乏,部分地区仪器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低,再加上现阶段,我国农业气象研究应当以大量田间、野外观测数据为科学支撑。而大量的监测指标和观测仪器与模型不能配套,观测手段和方法简单,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仍靠手工处理,技术更新速度与基础设施完善速度相对的差别性,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并且流失严重,农气服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和试验研究,积累基础科学数据十分重要。

3.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明显不足。农业气象只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单一影响因子,对于综合性项目,在业务服务领域拓展明显不足,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尚不匹配,低水平重复较多,离形成业务服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和创新较少;一些农业气象问题既是自然因素,又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因此,农业气象必须进行科学创新,突破现有的学科局限,在农业气象学科与综合项目方面走出各学科交叉相融的道路。

三、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思路与趋势

1.做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动态预报。加大农作物发育期预报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完善综合观测体系,分阶段建立当地主要农作物发育期气象业务预报的记录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做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确保为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更有效的相关保障措施。在动态预报方面,需大力发展长期有效的相关动态预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积极拓展普及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产品产量预报技术,努力发展机理性强的作物产量预报模型,作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信息。

2.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建立农业多种气候资源相结合的开发示范基地,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线,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优化布局,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区、分类及评估;根据农作物的特色和当地的需求,扩大农气观测品种,丰富情报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时效,并加强其特色农业与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科研与应用服务能力的结合,为区域经济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提供及时、可靠的第一手决策依据,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3.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气候变化对区域粮食生产力可产生较大影响,应加强天气气候灾害对未来农业发展影响的分析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的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产量的影响研究。增强农业气候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开展气候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合理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粮食农作物高产、境收做好优质的气象技术服务保障。提高农业气象信息在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地位。

4.加强农业灾害的综合减灾。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地质和农业环境灾害的发生与气象、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开展干旱、霜冻、冰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服务,可提高农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重大农业灾害的灾前预警与灾后评估减灾控制,为广大农民及时传送气象信息;逐步在农村各乡镇建立一定数量的遥测气象雨量监测点,及时获取当地可靠的实况气象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

作者:王悦 文玲 单位: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