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1-16 04:30:01

对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的思考

1气象信息市场需求调查分析

节目开播前菏泽市气象局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利用农资会、林交会、牡丹花会等大型活动发放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对象是农民及农业生产者和农资企业代表,发放问卷356份,收回有效问卷338份。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是电视,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再次是农业经济信息。反映最多的问题主要是天气预报还不够准确、天气预报节目播出时间和次数不能满足需求,传统农业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窄、产品单一、信息不够丰富等[1-2]。农民的要求主要是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大气象科技指导力度。

2当前农村电视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2.1气象服务产品单一

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如农作物经济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专业天气服务、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农户不能及时得到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报,农民迫切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准确地得到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大风、暴雨等气象信息。

2.2气象信息渠道有限

当前虽然气象信息传播渠道较多,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12121声讯电话、户外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但因消费观念的影响,电视仍是获得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农忙季节,农民不可能及时收看电视了解天气,所以即使雷雨、大风、冰雹等短时、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农民也不可能完全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

2.3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低

一方面受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制约,气象科普知识在农村普及率较低,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等,懂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农民解读不了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专业影视制作人员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在节目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对生产建议概括的不够全面。

2.4气象信息产品缺少针对性

气象信息产品针对性问题包括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要使气象信息发挥作用,产品服务要有针对性是前提。目前,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基本上是一般气象信息,缺少针对性强的农用气象信息,削弱了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3开创农业气象电视服务新模式

3.1节目定位《农事气象站》节目的定位从气象角度出发,结合电视媒体的特点,普及农业气象知识,指导农民生产,达到实现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提高气象服务效益的目的。政府部门和生产部门通过了解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避免和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农民通过了解天气变化的最新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生活安排,求得合适的种植管理方式[3-4]。指导服务性、科学普及性、适用针对性是做好这档节目的关键和立足点。3.1.1指导服务性。深入研究,结合农业特点,制定科学的指导性服务内容,细化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得出更有效、更适用的农业预报指导服务,真正做到电视节目为农服务指导性作用。3.1.2科学普及性。农业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是节目的需要,更是通过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播,指导农民准确使用农业气象信息。在节目内容上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保证科学准确的同时,创作出观众乐意看、看得懂的气象为农服务节目,力求表现形式多样化,生动活泼、引人入胜。3.1.3适用针对性。为农服务节目的观众是农民,农民才是节目真正的主人,理应帮助农民处理生活中的切实问题和困惑,要真正了解农民需求,适应当地实际,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强化服务功能,根据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节目内容,解决他们最迫切的现实需求。

3.2丰富节目形式,提高实用性

在《农事气象站》中,打破以往节目只有主持人在室内说、讲的单一模式,不定期地加入对农业专家的采访,充分调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力求节目做到好看、实用,突出节目的专业性、农业性、气象性。在节目制作形式上,一是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有选择性地进行技术指导,解疑答难,使农民及时掌握病害发生规律,进而有根据地采取合理用药防治,提高了防治效果。而且专家所讲的内容都是当下最重点的农业资讯,也是农民朋友最关心的问题,使节目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农民朋友的需求。二是改变传统技术指导方式,进行田间现场培训。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农田生产为基础、以实践为手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参与式”的方式,主持人与农业专家到田间现场、地头现场授课、现场示范,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授技,为农民进行田间现场培训。三是在语言的运用上多用通俗易懂、农民能够理解的语言,减少学术性太强、太专业化的语言。例如在农情提示中,改变了以往简单的注意晾晒、注意收割这样的提示,改为某日在某区域有高温天气,注意暑害防治和瓜果高温,注意日灼预防这样更加区域性、详细的提示,使得节目更加专业化。四是充分运用三维动画、表格、情景再现、特技处理、音效等多种表现手段,增强可视性,使抽象的科技知识更加直观生动、通俗易懂。在叙述方式上,讲求娱乐性,尽量故事化、生活化。

3.3发挥电视服务优势,优化服务内容

3.3.1作物播种期预报。根据土壤墒情和适播期气象条件入手,结合近期天气变化情况,依据各类作物生长特性,预报各类作物的开始、最佳及最迟播种期以及相适应的农业气象措施。建议各级生产指挥部门提前做好播种工作,指导农民抓住有利气象条件抢播抢种。3.3.2小麦成熟期及最佳收获期预报。根据冬小麦返青后的天气气候条件、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未来天气趋势预测小麦收获期预报,为小麦的收获和晾晒提供气象保障。同时,加强对短时大风、冰雹、雷雨等强对流天气的观测预报,减少突发性天气对小麦收获的影响,全力确保小麦颗粒归仓。3.3.3农业病虫害气象预测预报。气象、气候条件与农业病虫害的关系最直接,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对病虫害发生、发展和消亡进行气象指标分析,重点预报病虫害初发期和盛开时期,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3.3.4农业干旱监测预报预警。利用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数据、农气观测站农情观测数据和干旱灾情数据和未来降水趋势预报,根据地势、蒸发量、实测土壤相对湿度、土壤墒情、遥感墒情等,预报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干旱等级及对各类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提出合理的防范和生产建议。3.3.5农作物产量预报。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气象条件、耕作、施肥、病虫害控制、品种特性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尤为明显。针对水、热、光在作物生长季节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作物特有的生物学指标,逐一地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各种敏感期供求关系上的利弊和有无重大气象灾害及其危害程度与防御措施,提出适播品种,指导作物布局、生产措施及防灾时段,并根据当年的气候状况预报出各种作物的丰、平、欠年景。3.3.6初霜冻预报。霜冻是农业生产的大敌,严重的霜冻可导致小麦、棉花和水稻大面积死亡,造成巨大损失。秋季出现的第1次霜冻称为初霜冻,初霜冻愈早对作物的危害愈大,一般危害尚未成熟的秋收作物和未收获的露地蔬菜。指导选用耐寒和早熟品种,合理调整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霜冻对秋收的影响,确保作物在霜冻来前充分成熟。3.3.7春霜冻预报。每年春季前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春霜冻。春霜冻常常是冷空气南下使侵袭地区降温,加之夜间晴朗无风或微风,地表及植株表面大量辐射散热,因而形成霜冻。春霜冻出现的越晚,对作物的危害越大。提前提供准确的春霜冻预报,并对易受春霜冻危害的果树和越冬小麦提出预防方法和措施。3.3.8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每年的9月10—20日,是我国秋收秋种的主要时段,针对秋收秋种的最新进度、天气影响情况及未来趋势等,预报秋季作物开始、最佳、最迟收获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3.3.9经济作物专业服务。经济作物对自然条件的选择更严,技术要求更复杂,产品的经济价值也较高。对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提供优质、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如产前针对季节的气候变化科学安排农业生产;产中掌握天气的冷暖晴雨,采取措施避免气象灾害,提高产量;产后的储藏、运输、加工更需准确天气信息。对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作物,从育苗技术、栽培技术、农药和化肥合理施用等技术方面进行专业气象服务。3.3.10气象信息的再加工。由于农民知识有限,对气候变化和灾害天气的成因、发生规律、防御措施以及相应预警信息了解不够,在平时节目中结合农民需求和接受能力适时讲解,尽量可视化、通俗化,增强观众的理解力。3.3.11其他。采集本村农业特色产业信息、农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招商引资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旅游资源信息等,及时。

4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重视播后服务,创建反馈渠道。对观众而言,有兴趣就会有关注,有关注就会有要求,有要求就会有反馈,在反馈得以满足时,新的传与受会重新开始。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加强与观众的互动,通过反馈,既可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使我们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内容、传播策略,介绍实用的农业知识,满足各层次、各方面的要求,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播农民之所盼,使其成为一档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

本文作者:漆明文工作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