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探究

时间:2022-06-25 10:47:59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探究

一、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探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概念内涵、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而对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尚浅,只是粗略概括各个主体的大致角色,并没有去深究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也没有关于各个创新主体联动机制的模型。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各个创新主体的角色分工的重要性,并提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创新主体联动机制模型,以此来说明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提出促进创新主体联动机制对策建议。

二、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大都已经处在成熟时期,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来源于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法律的规范作用以及长远的战略规划,已经成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具备公益性体系市场化条件。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尽管在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数量上以及质量上的飞跃,但是由于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至今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二)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我们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不平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落后地区而言,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共享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素养普遍偏低。而在我国,当下区域发展落后地区却是资源的集中地。这些资源急需科技创新使之得以利用并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2.配套政策与行业规范不完善

政策与法律环境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得以良性运行的基础,政策与法律的完善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但就目前而言,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方面我国的政策与法律环境尚不如意。首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政策与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出台的关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规章条例,内容相当粗略,没有做到细化,且界限相当模糊,甚至某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相关方面法律与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其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执行不规范,表现为扩大或缩小政策法律范围与严格度、歪曲政策法律意图、钻政策与法律漏洞等等。这些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必然带来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运行的低效率,甚至增加创新主体的创新风险。最后,关于科技创新体系主体之一的科技创新中介组织的法律认可尚未明确,这就造成了科技创新的中介组织地位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利于科技创新体系运行达到“零距离”与“零成本”。

3.缺乏战略规划,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

美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一直重视战略规划,从而一步步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相对美国,中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战略规划欠缺,这不仅带来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带来了科技资源重复建设以及科技资源浪费问题,由此加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本。

4.市场供需不景气,服务利用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与变化,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也提出了相关要求。一方面,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大多局限于技术咨询,而这与企业的需求往往并不匹配,表现为现实服务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即供给与需求差距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认识不够,意识不高,由此导致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需求有限,这进一步限制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健全。

5.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偏低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科技新兴产业,这种产业需要的是能够跨学科的专业技术管理型人才。而在我们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的工作人员专业结构存在偏颇,年龄结构达不到优化,经验欠缺;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工作专业化导致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缺乏整体认识,可能出现对技术咨询在行但无法实际操作等问题。

6.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宗旨和目标就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但是,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很多科技成果由于与企业的现实技术水平无法进行转化,更无法产业化。一方面,科技创新服务中介在进行难题对接时,发现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技术难点脱节。另一方面,部分科技创新主体由于资金有限,在研发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技术还处在“青苗阶段”就被进行交易“套现”,这样的技术风险使得企业在交易时也心存顾虑。

(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根源性问题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根源性问题在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创新主体的磨合性,即创新主体的角色意识以及角色边界性问题。创新主体之间的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就导致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内部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体系内部运转的不协调、无效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主体指的是为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以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以及成果转化为共同目标,致力于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行动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政府部门,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协调、导向主体;第二类是企业组织,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应用以及科技产业化的主体;第三类是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中心主体;第四类是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四类创新主体之间的角色意识以及角色边界问题是产生问题的根源。首先,政府部门的角色应是致力于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供政策与法律环境,为其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而现实中的政府部门职能出现“错位、越位”现象,导致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应有职责。其次,企业本是市场的主导,应该积极探寻市场需求,主动寻求市场供给,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供需提供市场感应器,但是现实中企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大,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对自身的职能以及角色的认识不足。再次,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的科研主体以及人才队伍的输出主体,但是往往由于其对市场实践尚浅,导致对企业需求认知与现实的差距,进而带来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问题。最后,科技创新中介组织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走向社会化与市场化的桥梁,但现实中科技创新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成了行政隶属关系。

三、创新主体的创新联动机制框架

创新主体的无缝隙磨合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互流

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无形的手”对于创新主体之一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互动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政府应该站在战略规划的高度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政策与法律环境,为其发展提供导向、规划作用。通过高质量的政策与法律引导,形成高校、科研机构严谨、科学以及具有科研精神的运作体系。第二,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分配与激励作用,大力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的运作。第三,政府作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需求者之一,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可通过外包方式、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设备进行研发。第四,高校、科研机构将科研成果报于政府,结束一轮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互流,在这个环节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成果上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成果改进这一循环。

(二)政府与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组织的互流

政府与中介组织的互流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转型具有重要作用。在发达国家中,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与中立性,其运作却遵循着市场化模式,成为科技创新的动力,并优化资源配置。而在中国中介组织一部分是由对科技创新服务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另一部分则归功于政府的放权,由原本隶属于行政机构向社会服务机构转型。第一,政府进一步出台与完善关于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的法律条文。目前而言,关于规范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的法律尚且不足且不完善,尤其在规范其运行、赋予合法权威性等方面。第二,政府对于科技创新服务进行考核监督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的绩效与长远发展。第三,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应该为政府提供相关的信息反馈。例如,市场对科技创新服务的需求、科技创新服务提供过程中的颈瓶等等,以便政府作出进一步规划。第四,政府与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同样存在外包互流。

(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织与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的互流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组织与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三者不同于政府具有法定的权威性,三者相对独立平等,但是三者之间相互存在互流关系,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织而言,两者对市场中科技创新服务的供需双方角色是相对的。为了更好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需要市场企业组织的相关信息与科研资金,例如,现实需求、现实技术等,此时高校、科研院所是需求方,而企业组织则是供给方。另一方面,企业组织需要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技创新成果,并将这一成果转化,进而产业化以实现自身对利润的追求。这时,企业组织是需求方,而高校、科研院所是供给方。就科技创新服务中介与企业组织,相对而言,两者之间的关系运作更偏向市场化,两者都属于市场主体的一部分,遵循着市场的运作规则。一方面、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更多的是为企业组织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咨询、机器设备等相关服务,企业组织享受相关服务并支付服务费用;另一方面,企业组织的需求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的服务内容丰富化、服务水平高效化以及管理机制完善化。

(四)政府部门与企业组织的互流

政府部门作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主体的一部分,同样也承担着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职能,但相对于其他主体而言,政府提供的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属于公有资源,更偏向的是公平性与资源共享的多元性,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强政府的开放性,增强与企业组织的互流是必要的。首先,政府提供给企业的是一套规范性的法律条文、资金补贴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另一方面,企业组织要将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进行物化,实现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并提供相关的反馈信息。

四、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主体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界定政府与其他创新主体职能范围与角色

创新主体间的职能范围与角色直接关系到各自的分工,尤其是政府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任务分配。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职责,促进政府更好的为其他创新主体提供服务,以此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二)加强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互流,让资源充分流动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存在供需关系,这就要求加强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相互交换信息与资源,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以此来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探索创新主体间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

创新主体联动机制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基于创新主体发展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激励与考核是各个创新主体寻找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积极探索创新主体间的激励与考核联动机制具有迫切性。

(四)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国际合作

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走在世界前沿,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离不开对国际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了解与借鉴。因此,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发展要在合作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韩燕萍 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