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法治环境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07 02:45:16

投资法治环境的问题与对策

一、洛阳市投资法治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环境优化年”、“作风转变年”等一系列决策的施行,洛阳市的整体投资环境有所提升,各项法治调控机制的运作良好,市委、市政府围绕“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在诸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鼓励投资、金融安全、司法公正、创建服务型政府等方面进行了颇具成效的改革。立法调研、立法规划有序开展,立法质量和数量逐年提高,推行开门立法,地方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洛阳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作为政府工作的主线,持续和提升“六加一”攻坚战,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公、检、法机关通力配合,为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洛阳市公安机关开展“破案会战”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2011年,共侦破经济犯罪案件2055起。检察机关2011年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4218人,提起公诉6067人。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7574件,审执结案36395件,结案率96.9%;将法律服务作为福民强市的重要内容,开展法律服务行业集中教育整顿;成立专项律师服务团,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进一步扩大司法鉴定惠民范围,着力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实现了“城区半小时、乡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2011年,全年律师共案件9152起,公证机构办理各类公证29186件,鉴定机构办理各类鉴定6159件,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49件,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36385起,调成34683起,调成率95.3%。在打造优良投资环境的各项措施的影响下,我市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1855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3亿元,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14.5亿美元,增长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756元和6532元,增长12%和15%左右。初步预计,今年洛阳市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但是,洛阳市在投资环境、投资法治环境建设中仍存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数据显示,洛阳市三产的比例不够协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7.5∶61.6∶30.9,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为86.5∶13.5。经济活力指数指标方面略显不足,消费力指数和创新指数两项指标也排名一般。这表明,洛阳市民营经济的活力没有充分释放,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有待提升,社会消费能力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其二,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降低能耗的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我市煤炭、石化、化工、建材、冶金、有色、电力等七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95%,其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在这种经济结构下,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之间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仍有待加强。城市地表水水质有待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建筑扬尘、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还十分突出。[2]其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问题亟待解决。2011年,洛阳市旅游收入仅占整体GDP的12.7%,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游客在洛阳旅游停留时间短,难以形成消费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金投入不足,未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运作。地方文物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盗掘古墓、盗窃文物的案件时有发生。其四,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地方性立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民主性有待加强。政策性立法的数量不足,截至2012年,洛阳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仅为44部,废止地方性法规21部。许多鼓励、引导投资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利于投资法治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仍存在提升的空间。现有的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领办制度等提高行政效率手段的适用范围过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行政性收费和行证许可事项名目繁多;法院审理案件数量逐年增多,法院系统经费投入不足,案件审判压力剧增。困扰法院系统的诉讼迟延、滥用发回重审权、不按法律程序审理,量刑畸轻,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严重;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服务于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许多中介性质的不成熟,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信息咨询和各种业务机构的运作不够规范,规模较小,业务结构单一、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难以承担和吸纳高端业务,行业整体竞争力不足;城市土地使用审批的透明度有待提高,全市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达到6.07%。[3]经济型犯罪、暴力型犯罪、职务犯罪数量较大,社会主体守法观念、法权意识有待加强。2011年,侦破的经济犯罪案件数量达到2055起。检察机关2011年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4218人,提起公诉6067人。其中,共批准逮捕杀人、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286人,提起公诉328人;批准逮捕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1464人,提起公诉1866人。全年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192件282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36件186人,渎职侵权犯罪56件96人。[4]

二、推动投资法治环境优化和提升的建议

投资法治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追求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依法行政、安全高效的执法环境,快捷便民的法律服务环境,诚信至上的法治文化环境等。第一,地方立法部门应切实做好立法调研工作,推动政策性立法的开展,建立起公平、高效、公开、参与和既灵活又规范的政策性立法模式;给各种“非正式规范”如民间习惯、社团协议和私人合约等留出充分的空间,注意协调国家的“正式规范”与社会或民间的“非正式规范”的关系;肯定“政策立法”、“框架立法”等概念在应对快速变化和日趋复杂的社会状况方面的积极意义,以此增强法律体系的“弹性”;修正国内自足的立场,在法律体系的建构中为国际法留出空间,处理好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明确国际法进入本国法律系统并加以有序整合的方式。有了这样一种开放性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建构一个真正健全的法律体系。[5]第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要让权于社会,尊重公共自治,将一部分社会调控事务转让给各种自治组织和行业协会;要还权于市场,将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任务,转交给市场机制;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内容,取消名目繁多的城市管理费,对保留的收费项目进行客观的衡量;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的行政资源投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对有希望发展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清算破产没有发展希望的国有企业,提高大型国有企业治理水平;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为贷款方提供更多的法律法规保护;鼓励更广泛的信用报告制度;鼓励本地银行推广使用国际上向中小企业借贷的最佳做法;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企业良性互动的局面。第三,司法机构应围绕“三保”抓办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安定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坚定不移地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大力弘扬优良司法传统;全力破解执行难题,集中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采取提级执行、指定执行、审计执行、悬赏执行、媒体曝光等多种方式解决执行难、执行乱的难题;全面推行裁判文书上网,促进司法公开、公正;反思错案教训,积极推进程序公正进程;注重拓宽司法救助范围,高度关注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严格执法,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第四,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引进优质资源,促进服务业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升水平。要为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社会保障;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创新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的方法。要形成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品牌,做强一批优质的服务企业。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重大投资融资、国际贸易、文化创意、旅游开发、服务外包、公司上市、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服务领域建成一批专业服务企业,使其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第一梯队,并产生吸取市场资源、示范带动作用以及积极的辐射功能,促进行业专业化发展;在管理上,应该注重行业自治和法治的双重作用,重视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功能,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防止行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针对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较为缺乏的现状,要把满足当下急需涉外高端人才与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国际化的长远战略结合起来。行业协会要积极与国外同类机构建立国际服务人才交流机制,拓宽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与重大涉外或高端业务。要善于利用高校、现有培训机构的资源,积极探索培训机构设置、运行、经费保障、工作制度机制等问题。第五,着力营造公民自觉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党委、政府、司法部门依法行政,恪守法律的良好法治氛围。培育守法意识除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之外,还需要政府大力推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快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要明确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和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着眼于促进科学发展,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等问题,积极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着眼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宣传基层民主自治、依法维权、依法信访等法律法规。深化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的“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切实提高各级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和水平。[6]

本文作者:郭国坚张红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