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投资的价值发现的思索

时间:2022-04-10 09:27:00

我国创业投资的价值发现的思索

人们对中国创业投资的认识,大多存留在融资层面。其实,中国创业投资为所有制改革、股权制度设计、公司治理、“科教兴国”战略,发挥着我们许多人未曾预料到的作用,投资论文将推动一个新的中国经济形态的到来和成熟。我们须从更深层次和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认识这一点。

一、有利于促成真正管用、可操作性强的先进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不论是一股独大,还是股权分散,关键是有人管事,且能管事。很显然,创业投资一旦投人企业,便有专业投资经理盯住公司的治理与运作,专业投资者有别于股市的一般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监控企业、防范投资风险就是他们的强项和专业工作。不论投了多少钱,创投公司是要考核其绩效的,因此,创投经理有精力、有压力,也有时间、有专业特长和利益驱动来关注企业,这将对企业制度产生根本影响,对企业形成规范的治理有着实在的作用,而恰恰中国企业缺乏对规范公司治理有着实在影响和可操作性的手段,如股东大会、独立董事、监事都有许多难以施展的原因,容易虚化。创投经理为自己的利益扑在企业上,而且他们考察上百、上千家创业企业,对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有切身感受与体会,汇集了各行各业、各种经营模式的企业案例,为创建中国创业企业案例库累积了丰富素材,可作为其他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可及时就创业企业问题提出意见、警示,可告知类似企业的经验教训,发挥出“企业教练”与辅导员作用,为企业提供附加值服务。

二、民间资金有了集中发挥作用的渠道,并催生银行的变革

现在银行的思路和经营方式已在创投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创投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不足,一方面组织民间资金,将闲散的民间资金集中在专业性投资机构,另一方面根据行业发展最新变化和创投的利益目标,积极投资好企业、好项目,让闲散资金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银行只能坐失良机。终于,银行坐不住了,传统的思路开始打破,中小型企业开始成为银行的座上客,这不能不说创投的产生与发展在改变着银行的老思路。

三、让科技得到崇尚,让产业得以升级,让创业蔚然成风

创业投资的出现让许多人开始做梦,那就是有一项好技术,搞一个好发明,然后找来创业投资,一下子身价百倍,让科学技术成为人们崇尚的对象。事实上,创投已经使许多人圆梦,中关村的教授、海归的创业故事,成为人们谈沦的焦点,创投成为推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现实途径。随着创投的增加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带动,中国即将兴起一股办实业的高潮、科技创新的高潮,科学家的价值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大批科学家将担任科技企业独立董事、技术顾问、科研领袖和行业分析师、技术咨询专家,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科学技术的重视,甚至直接影响到大中专院校自然科学的教育改革。同时,创投的投向基本上是成长较快的新兴行业,这种导向和流量支撑了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无形中进行,如软件行业、新材料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近年吸引了不少创投资金,而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创业企业一般在3-5年内会有生命力,因此,即使一些企业倒下去了,整个新兴行业仍能在创业投资的哺育下迅速成长,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得以扶持。

四、培养了中国的科技一一专业投资者伯乐

中国的创投业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方面,民营科技企业、新兴高成长性项目需要创投雨露,另一方面,创投本身将培育大批行业分析师和专业投资家,他们是介于科技人员和企业人员之间的一种新角色,既懂科技又懂管理,既了解行业状况又能对行业进行分析评沦,既懂投资又了解资本运作。这种人可以说是发现科技项目价值、科技前景的“科技伯乐”。目前在中国这种人才最缺,他们炼就了选择企业、识别企业、项目投资的本领,积累了大量企业管理与投资案例,为科技找到好的市场,也为资金找到好的投向,为企业经营、投资方向做好参谋,是能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市场化、系统化、高效率地组织与配置的最佳角色,他们的个人价值将不可限量。引导所有制向增大民有、

五、多元成份方向转变

与国外相比,中国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目前大多来自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包括少数民营、个人股东,作为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机构,其投向基本上是具有增长潜力、技术领先、股权制度合理的科技型民营、多元企业,这无疑是所有制发生转变的一个新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国有资本获得了增值,民营企业获得了发展,其原有的民营资本增长将更快。今后创投的资本也将越来越多地来自民间,因其投向基本上是具成长性的民营、多元经济圈,一个滚雪球的效应将极大地扩张民营、多元经济的规模。

与创业板共生共荣,并为创业板设置“防火墙”虽然目前创业板还没有涎生,而创投已运作几年了,但中国创业板注定要与创投共同成长。创投不仅仅为创业板培育上市资源,还在于创投发现了新的技术方向与行业价值,同时通过创投专业人员对企业的关注,业板设置了“防火墙’,对创业板的健康运行起到基础规范作用。

2000年初,当创业板的呼声高涨时,全国各地创投活动非常活跃,许多地方有了第一家创投公司,许多人第一次听到了创投的字眼,而在筹备创业板市场的深圳,创业投资也最为活跃,2000年7月前深圳创投机构也就十来家,当时创业板只是起了风声,而到去年底已达到130家。深圳创投资金和机构占全国四成,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试想创业板如果开放,将催动多少创投公司的设立,推动多少资金投人实业,掀起兴办实业、重视科技的热潮(而这是真正的市场力量驱动而不像过去政府发动搞运动),能切实有效地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假设当时没有创业板这个风声,可以说就没有这么多的创投,也没有这么多较规范的股份制科技企业。如今虽然创业板没有开出来,但这些公司的投资并没有衰减,新的创投公司也在不断成立,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在力、实业。

毋庸讳言,最终能上创业板的是少数企业,能在创业板市场实现退出的创投资金毕竟是少数,但是这个少数是创投发展的一个旗帜,是一个诱惑。未来每年可能上创业板的企业也就二三百家,但作为一种诱惑动力,会推动成千上万家新兴企业的重生,并大大激发科技人员创业激情。这些创投可能投了大量企业都未能得到应有回报,但他们就奔着有几家企业能上创业板的目标。如果说他们因为有一家企业上市而发了点财,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要用这里的回报分摊、弥补其他投资的可能亏损。上创业板是一场考试,更是奖励,它推动了一项事业。创投能在我们的新兴企业、中小企业还处于稚嫩的“娃娃”或高速成长阶段,及时注人“规范”、“风险控制”的概念,为创业企业提供规范化指导和服务的舞台,按资本市场的标准选择优秀企业,而上市既是对其规范的认同,又是对其公司治理提出更严格、更规范的要求,这将有利于全面推动创业企业在快速成长阶段苦练基本功、夯实基础管理,使之基业长青,而这种直接、明显又有效的作用是其他制度所难以比拟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示范和催化作用。为创业板规则设计投石问路。

创业投资处于创业板整个价值链中的上游环节,与创业企业滚爬在一起,能切身感受和体验到创业企业的酸甜苦辣,不断摸索出创业投资的小国特色与特殊规律,对于正在筹备创业板的深交所来说,这些无疑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是建设创业板极为难的第一手资料与可借鉴之经验。笔认为,至少有以下两点能给我们重要启示:

1.技企业、创业企业变数大,不行业,不同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特质,差万别,千变万化,而创投根据不同科技概念、行业如何识别、筛选创业业?如何设置一些细节、有效的提问尽速获取企业最具价值的信息,穿企业及其领导人深层次的背后?又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整标准?如今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与科型企业本身“变脸快”的特色,我们没有对创业企业、创业投资频密的、深层次的观察,就难以真正看清楚此时此刻这个行业、这些企业的“庐山真面目”。如果说创投是对创业企业的“初考”、“预考”,那么,这些考卷、答卷对我们设计创业板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2、创投感受到创业企业最大的风险在哪里?创投投资一些企业后的企业迁、结果,为什么与预期、当初判断有差距?为什么会受骗?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应有怎样的风险分类?未来的创业板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最为棘手的难题,就是千差万别、个性化突出的创业企业风险,创业板如何设置严格的监管门槛,如何最大可能地及时发现、预警、监控创业企业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资本运作风险,恐怕须从创投那里取取经,消化来自创投第一线、最靠近市场源头的经验与教训。科技型企业的风险更不易从财务报表、披露信息的简单阅读中所能获知,而要透过诸多蛛丝马迹和实战体验去感觉。而这种“感觉”单靠几条规则去“套”恐怕难有成效,这就需要借鉴创投的案例、经验对这种“感觉”水平进行千锤百炼,在当前制订规则、风险防范措施时,能客观评估其是否能经受得起未来的创业板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