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结构绩效探究

时间:2022-10-15 11:24:30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结构绩效探究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进,新农村改造逐渐提上日程。现阶段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绩效理论逐渐完善。该理论主要强调了对农业总产出的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应该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另外,农业基本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农业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由此可见不管那种观点,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绩效的研究都具有实际意义。

1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内涵和绩效的相关假设

1.1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基本内涵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是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建设工作量。因此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绩效是指国家、银行、集体外贸等直接用于农业发展或者为了农业的发展提供生产服务的固定资金投入。此类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部门的财政支持、集体单位的集体内部存储、农民的扩大再生产的积累量和外资的引进等。这些资金的投入是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1.2农业建设投资绩效的相关假设

一般的,投资绩效反映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一种量变积累的关系。与此同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绩效所反映的则是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相关产出效果的一系列量变积累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产出的关系、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户收入的关系。我们对它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假设。1)农业产出绩效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明显;2)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对农户收入的积极影响不是十分不显著。

2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结构绩效的实例研究

2.1模型、方法与数据

2.1.1 经验模型的建立。由上文假设可建立相关的经验模型。将根据不同关系之间的特点,建立和它相适应的二元回归模型,模型的具体形式仍需要对各项数据的稳定性状况做必要的调整。需要检验的关系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森林覆盖、有效灌溉面积之间的关系;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农户收入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之间的关系。

2.1.2 方法和数据说明。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需要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本文主要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各个指标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利用回归方程残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的协整方法。检验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本文研究所涉及到的变量指标包括农业总产出、森林覆盖率、农户基本建设投入、农户人均纯收入、有效灌溉面积等五部分。其中选用中国1978~2008年历年农、林、牧、渔业农业总产值总作为产出;选用农户1978~2008年历年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或根据相关指标折算作为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使用1978~2008历年统计年鉴中的相同指标作为农户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以及有效灌溉面积的指标。为了避免物价变动对上述相关指标产生的影响,分别按当年物价指数对相关指标进行处理。上述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以及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2结果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的水平变量的对数值在10%或5%的显著水平下都十分平稳,经过一阶差分之后,都演变成了平稳序列,即各个变量的对数值都是1阶单整数。因此,下面主要对各变量间进行协整分析,来验证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本文采用由Engle和Granger在1987提出的协整方法来验证变量间长期关系。

2.3研究结果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根据长期的考察数据来看,政府的基本建设投资绩效并不明显,这和前文的三个假设基本相同。但从阶段性来分析,从1981到1997年期间,政府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产出绩效和农户收入绩效相比较为理想,同时这一时期也证明了政府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同时对森林覆盖率等农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提高,但投资绩效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与政府投资对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关注程度、农业产出的要素贡献变化和农业与农村市场化发展相关。

3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也呈现出了高度发展的局面。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投资甚至国家现代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运用计量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发现了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绩效具有间断性,由文中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国仍需要完善并提高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绩效的各项标准,促使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研究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绩效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应坚持农业科技投资方向,坚持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提高投资绩效评价及管理水平,完善投资结构与整合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资本对农业投入,加强农业投资法律制度建设。

作者:于静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